- 教你認識讒毀誣陷之術
- 石地
- 4280字
- 2021-11-26 09:15:44
學會以毒攻毒
東周時期,晉文公剛當上國君,晉懷公舊臣呂省等企圖放火焚燒宮室。這個陰謀被晉文公的仇人寺人披知道了。寺人披出于個人目的去見晉文公。晉文公因此有了準備,粉碎了呂省等的陰謀。但是,呂省等黨徒甚多,呂省等被殺之后,他們惶惶不可終日,制造流言,危害晉國安危。晉文公正為此事犯愁,有個名叫頭須的小吏求見。此人也是文公仇人。他對文公說,任用他這個大罪人,百姓會說晉文公不念舊惡,人心就安定了。晉文公從之,便托言巡城,用頭須為御。呂省等之黨見頭須也被文公錄用,放心了。之后,流言漸息,晉國也隨之昌盛起來。抗日戰爭時期,日寇和偽軍為了達到長期統治的目的,他們相互勾結,為非作歹,到處捕殺革命者和無辜群眾。為了狠狠打擊敵人,除了組織部隊多打勝仗外,還專門挑撥日寇和偽軍之間的關系,讓他們在一定的時候,互相狗咬狗,以致拼個你死我活,這實際上起到了以毒攻毒的好效果。
以毒攻毒原指用毒藥治療毒瘡。后被引申到政治謀略領域,表示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反對不良事物,或用惡毒手段來對付惡毒手段。{東周列國志》曾記述了晉文公以此謀免其禍害的故事。歷史上也多有記載,宋?羅沁《路史?有巢氏》: “而動痼攻積,巴菽殂葛,猶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有至仁焉。”《三俠五義》一回:“我何不以毒攻毒,叫陳林掌刑追問,他二人做的事,如今叫一人受苦,焉有不說的道理。”魯迅《花邊文學?趨時和復古》:“這一打是有力的,因為他既是作古的名人,又是先前的新黨,以新打新,就如以毒攻毒,勝于搬出以前的古董來。”
在殘酷的政治斗爭中,以仇人去對付仇人,借仇人之手制服仇人,以卑劣的手段對付卑劣的手段,都是出于政治斗爭的需要。
“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
三國雄才曹操,在民間口碑中是奸詐人物,其原因之一,就是他那句“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話和他的某些做法造成的。其中誤殺呂伯奢一家的故事更讓世人痛罵。
漢末戰亂,董卓廢嫡立庶,扶陳留王劉協為帝(即漢獻帝)以便挾制,各路諸侯沒有不切齒痛恨,英雄豪士沒有不想殺死董卓的。亳州(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以獻寶刀為名,欲借機刺殺董卓,被董卓識破后,匆匆逃出京城,向家鄉奔走。
董卓見曹操膽敢對自己行刺,大怒,畫圖形、發公文到各州縣,懸賞捕捉。曹操行至中牟(今河南中牟)時,被軍士懷疑捉住,送住縣里。縣令陳宮原先見過曹操,所以命人打人大牢,傳令第二天押往京師請賞。
當天夜里,陳宮來到大牢,打開枷鎖,與曹操一起逃走,欲跟隨曹操干一番大事業。曹操沒想到死里逃生,大喜,同陳宮—同騎了快馬,向家鄉跑去。
晝伏夜行,走了三天,來到成皋(今河南滎陽)一帶。曹操說:“這里有一富家名呂伯奢,是我父親的至交。我們前去投奔,怎么樣?”陳宮非常高興。二人來到呂氏莊上,通報姓名,呂伯奢迎出莊來,見了曹操就說: “你已闖下大禍,怎么還到處亂闖?”曹操說打算回家募兵討伐董卓。呂伯奢說:“你父親已外出逃難去了,你回家也白搭。”說著來到莊里,住下敘談。過了一會兒,呂伯奢說:“家中無好酒款待遠客,待我去鄰莊沽酒,回來暢飲。”說著騎驢走了。
曹操生性多疑,坐了一會兒,對陳宮說:“這呂伯奢非我至親,是否會貪圖賞金,報官來捉我們呢?”陳宮說: “不會吧?”正在這時,堂后傳來“霍霍”的磨刀聲,連陳宮也不由得起了疑心,二人悄悄潛到后面去偷聽,聽到磨刀人問:“綁起來殺,還是不綁就殺?”二人相視大驚,曹操說:“先下手為強!”于是二人拔劍在手,殺向后堂,將磨刀人和呂伯奢家中老小八口全部殺死。等搜到廚房時,看到一頭豬被綁在地上,才醒悟過來磨刀人說的是要殺豬。陳宮后悔不迭,說:“您太多疑了,枉殺這些無辜之人。”
二人見闖了大禍,馬上騎馬匆匆逃去,剛出莊園,便看到呂伯奢騎驢背酒而來。剛想隱蔽,哪知卻被呂伯奢望見,高喊:“吾侄要去哪兒?”曹操和陳宮只好迎上前去。曹操說:“我有罪在身,不敢久留,怕久了連累于您。”呂伯奢哪里放他們走,執意拉他們回去。見二人執意要走,只好把酒壺送與二人。陳宮慚愧不已。
出去不遠。曹操忽然拍馬回來,到了呂伯奢面前,說:“老伯看誰追來了?”待呂伯奢回頭時,曹操抽出劍來,將呂伯奢砍下腦袋。
陳宮一見大驚:“剛才已誤殺了人家家人,如今為何又殺了他?”曹操平淡地說:“這老人回到家中,見一家人都死了,必會報官追來,我們不就更危險了?”陳宮氣憤地說:“明知錯了還殺人,真是不義呀!”曹操笑了笑說:“我這人做事,寧肯我對不起天下人,也不能讓天下人對不起我。”
當晚,二人住在店里,曹操沒事兒似地倒頭便睡,陳宮卻翻來覆去睡不著,他原以為自己找到了明主,哪知投靠的卻是這么一個不仁不義之人。把這樣的人留在世上,必然成為世人的禍患。想到這里,他拔出劍來,就要向曹操砍去,但又一轉念,他也曾殺過董卓,想為國家干一番大事業,我殺了他,會落得天下人閑話,不如偷偷離他而去吧,乘曹操正在死睡,陳宮收拾了自己的東西,另投他人去了。
曹操—覺醒來,不見了陳宮,又懷疑陳宮報信讓人來捉自己,也趕忙起身離去。
只有針鋒相對,才能立子不敗之地
解放戰爭時期,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與以張治中為首的國民黨代表團在北平舉行談判。談判接近尾聲時,傳來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的消息。張治中低首嘆道:“這是天意如此!”周恩來同志認為這種觀點沒有肯定人民革命的力量,并不能揭露國民黨政府不得人心而必然走向滅亡的實質,于是只將張治中的那句話換了一個字,予以針鋒相對地駁斥:“這是民意如此!”有一次,英國保守黨議員威廉?喬因森希克斯在議會上演說,看見邱吉爾在搖頭表示不同意,便忍不住說:“我想提請尊敬的議員注意,我是在發表自己的意見!”邱吉爾對答道:“我也想提請演講者注意,我只是在搖我自己的頭。”既然一方有發表自己觀點的自由,另一方當然也有不同意的自由,針鋒相對的力量寓于幽默之中。在一次國際會議上,一位西方外交人員對我方代表進行挑釁:‘‘如果你們不向美國保證,不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那么,顯然就是沒有和平解決的誠意。”我方代表予以回擊:“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采取什么方式解決,是中國人民自己的事,無須向別的國家作什么保證。請問,難道你們競選總統也需要向我們中國作出什么保證嗎?”
原指針尖對著針尖,不差分毫。現引申為在斗爭中有針對地回擊對方絕不容情。語源于宋?釋道源《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天臺山德都國師》: “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絲毫參差。”意思是:爭辯中所有對答都絲絲入扣,毫不偏差。
外交活動中與敵手針鋒相對,以尖銳有力的正面反駁,能阻擋對方的進攻,使之無從閃避,丑態畢露,不得不在論戰中窮于應付,使己方始終處于有利地位。這條計謀的使用不僅見諸于軍事外交的爭斗中,也可見諸于商界外交的爭斗中。
法國著名的大酒商休布蘭,專門釀造斯維爾諾夫伏特加酒,名揚歐美市場。但是在本世紀60年代卻遇到了歐洲另一大釀酒商德國的沃爾夫施密特酒廠的挑戰,其特點是以價格來決定勝負的。沃爾施密特酒廠把每瓶伏特加的售價降低一美元,以其低廉的價格吸引顧客,這樣便使霸主地位的休布蘭處于十分不利的困境中。如果休布蘭也隨著沃爾夫施密特酒降價,那么將會損失掉相當大的利潤;如果保持原價,那么在原有的銷售上的優勢將會被德國酒奪去,利潤也將大幅度下降,企業也會落后于德國酒廠,一蹶不振,并由此喪失霸主地位。針對這一挑戰,休布蘭決定在價格上做文章。他先將法國酒不但不降價,反而再上漲一美元,這樣,每一瓶法國伏特加酒就要比德國酒貴上二美元,以便 “顯示”出法國酒比德國酒要好得多。同時,休布蘭又推出了另外兩種新牌子的酒。一種價格與德國酒相當,而另一種價格卻比德國酒要便宜一美元。由于多管齊下,休布蘭的法國酒重新奪回了市場,在國內外的銷售一直長盛不衰。在1982年售出了七百多萬箱,而德國酒的銷量只占它的六分之一。試想,如果休布蘭在對手的大戰前不采取有針對性的“價格大戰”,那他在商戰中也早就一敗涂地了。
別在乎別人稱你為“狡詐、陰謀”者
我記得十五年以前,有一部由羅伯特?林格著寫的頗受歡迎的書,名叫《以恫嚇取勝》。他在這部書中說,基本上有三種人需要提防:第一種是那些一心要打擊你,而且這么說的人;第二種是那些心腸好,但是由于自己無能而身不由己地欺騙你的人;第三種是那些舉止恰似好人,可是在善良的外表下面卻是殘忍、狡詐的人。
不管你認為自己是上述哪一種人,或者不是上述任何一種人,我敢向你肯定,你的朋友中至少一次以上,他們會認定你是上例之一的人。通過跟你交往,這些人指望從與你的關系中獲得憑空臆想、不切實際的好處。當最后滿足不了他們的愿望時,無論你的動機有多么高尚,你都逃脫不了這樣的下場,即被稱為狡詐、陰謀的人,你成了他們的受害者。
過去,無論何時,只要我被列為不中聽的那一類人,我就渾身不舒服,因為在我的心目中,我是個正直的人。如今,假使我被稱為狡詐、陰謀的人,隨它去了,我毫不介意。
人類根據他們個人的感覺,創造自己的現實。現實不會改變,可是感覺則會發生變化。正如我前面說過的那樣:“如果你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你也許如此。”然而,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應該是:為了正確地反映你的感受,你必須不帶偏見。如果一面鏡子十分平整,那么它才能毫不變形地照出入的容貌。可是,假如鏡子彎曲了,那么它照出來的容貌將是變形的。在我的腦海里,毋容置疑,我們大多數人是通過一面相當彎曲的鏡子來反映我們的現實。因此,我們極少有人能夠逃脫被人作一番不利的品頭論足,說長道短。
我們希望自己所見到的每個人都熱愛我們,贊揚和支持我們的工作,與我們有著相同的觀點。實際情況是,不管你的工作還是觀點有多么神圣,或是何等高尚,你皆無法讓每個人都贊同你。此處有個奧秘是,你不需要每個人都與你志同道合,而是需要認清愛你及恨你的力量,并且學會動用這種力量為自己謀福利。
一位最有權威和受人愛戴的基督教保守派牧師,公開鼓吹不同派別的基督教與被他視為異教的其他宗教之間兩極分化。他挑起的論戰不但沒有減少自己的信徒,相反,通過運用他的兩極化理論,他的牧師地位迅速得到加強。即使在報刊連篇累牘地揭露他拈花惹草的丑聞之后,他照舊紅紅火火,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他的秘密武器是,說服自己的追隨者憎恨別的教堂和宗教,自以為多么有道德,結果他們自動成了他終身的信徒。
雖然兩極化概念通常為人所不齒,但是事實上,社會各個階層都運用這一概念。因此,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學習兩極化藝術,以便認識它,避免淪為它的受害者。掌握這種力量將會使我們實現自己崇高的目標。
其實,你難以贏得每個人的心。倘若你能夠得到一半人支持你的事業,即使另外一半人鄙視它,你肯定已經踏上通往勝利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