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你認識讒毀誣陷之術
- 石地
- 2761字
- 2021-11-26 09:15:44
流言蜚語是把軟刀子
誰都知道流言蜚語的厲害,古往今來這把軟刀子不知殺了多少好人,正人君子當對此留心在意。
熟悉五代史的人都知道,后唐之所以迅速滅亡,后唐莊宗族滅大將郭崇韜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后唐莊宗族滅郭崇韜,除了他多疑猜忌的因素外,主要是因為聽信了宦官、伶人的讒言。
自后梁天佑十年(913年)起,后唐莊宗李存勖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后梁爭奪天下,混戰十年,終滅后梁,創建后唐,不愧為一個雄才大略的軍事家,一位叱咤風云的英雄。然而莊宗建國后,志得意滿,倒行逆施,驕淫亂政,重斂急征,寵信宦官、伶人,使后唐國內形勢急轉直下。
寵信宦官、伶人,堪稱是后唐莊宗的“杰作”。莊宗親信的宦官共達千余人,干預政事,作威作福,禍害百姓。早在后唐建國前,已有伶人楊婆兒居州郡之任,以事誤國。滅梁后,以景進為首的伶人們更是敗政害民亂國,致使后梁弊政叢生。而后唐莊宗只以享樂為事,對宦官、伶人的胡作非為全不在意。
與后唐莊宗相反,大將郭崇韜素來痛恨宦官,與宦官有水火不相容的矛盾,終因宦官的讒言遭滅族之禍。
郭崇韜是代州雁門(今山西代縣人)。他富有干才,臨事機警。后唐莊宗李存勖繼其父李克用為晉王后,就很器重他。天佑十四年,莊宗專任郭崇韜掌管朝庭機要事務,郭崇韜則為莊宗盡心竭力,艱難征戰,無所不從。
同光元年(923年),莊宗建國后,任郭崇韜為檢校太保,守兵部尚書,充樞密使。當時,后梁軍隊進逼急迫,形勢危急,唐莊宗卻計無所出,一籌莫展。郭崇韜為莊宗獻退敵之策,并親率大軍征戰,身先士卒,迫使后梁軍隊退卻。
不久,郭崇韜得到報告說,后梁軍隊將四面舉兵,圍攻后唐軍隊。唐莊宗很是擔憂,召集將領們謀劃。宣徽使李紹宏主張與后梁結盟,以黃河為界,互不侵犯。莊宗聽了很不高興,遂將郭崇韜單獨召入軍帳中,問郭崇韜:“請問該怎樣設計破敵?”郭崇韜勸莊宗與后梁決一死戰,又獻上破敵之策。
當年,后唐擒獲梁將王彥章,誅殺梁帝,降服梁將段凝。這些戰果都出自郭崇韜的謀劃。
唐莊宗進駐汴京(今河南開封)后,令郭崇韜權行中書省事,不久又拜侍中兼樞密使,并兼領鎮(今河北正定)、冀(今河北冀縣)兩州節度使, “賜鐵券,恕十死”。郭崇韜已位極人臣,權傾朝野。但郭崇韜并不居功自傲,反而廉潔奉公,甚得朝野人士的稱贊。
此時,中原大部分地區已經平定,莊宗漸務奢華,以滿足一己之私欲。洛陽原后梁的宮廷本來就很宏麗寬敞,宮宇深透,宦官阿諛迎合莊宗意趣,以希恩龐,聲言宮中夜見鬼物,不謀同辭。莊宗駭異其事,要選妃嬪充盈富庭。景進、毛允平等人于諸道采擇官人,不擇良賤,納入宮掖。
同光三年夏,莊宗常選擇高樓避暑,皆不如意。宦官慫恿莊宗另建高樓,郭崇韜卻犯顏直諫,勸莊宗思創業之艱辛,不要大興土木。王允平等競加營造。這樣,郭崇韜和宦官之間的對立越來越尖銳。
郭崇韜自以為立有大功,權大位高,深恐被傾覆奪走,就對他的兒子們說:“我輔佐皇上成就帝業,今為邪惡小人們排斥詆毀,我想躲避他們,找個地方隱居,保全自己。”他的兒子們卻勸道:“大人的功名達到這一步,一旦失去權勢,便是神龍離開水面,為螻、蟻所制,請您深思明察。”他的門人故吏又對他說:“您功勛業績第一,雖然宦官和有些朝官對您側目相看,便未必能離間您和皇上。您應該在此時堅決要求辭掉朝中大權,皇上肯定不會答應。這就有了辭職避嫌的名聲,堵塞那些盡讒言的嘴巴。魏國夫人劉氏正得寵,現在還沒有定立皇后,您若贊成冊立劉氏為皇后,皇上心中必定高興。在宮廷內得到劉氏之助,群閹能把您怎么樣?”
郭崇韜以為這些話很有道理,于是多次上表要求辭去樞密使的職務,唐莊宗就是不答應。郭崇韜又密奏請立魏國夫人為皇后,又復奏請除弊政的25條策略,對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都很有益,且取悅人心。郭崇韜又奏請罷樞密院事,使樞密院的權力歸還各部門,以減少他們的權力。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郭崇韜還是遭到了宦官們的造謠誹謗、攻擊誣陷。
同光三年,莊宗欲攻滅前蜀。郭崇韜自知宦官要傾覆他,欲立大功以制群小,便力贊其計。莊宗以他的兒子李繼岌為都統,郭崇韜為招討使,于當年九月十八日,率親軍六萬,進攻前蜀,長驅入川,勢如破竹,吞并了前蜀。而軍隊進軍的籌劃,戰斗的指揮,官吏的補置,軍書的告諭等,皆出于郭崇韜,李繼岌平庸無能,只是執行郭崇韜的命令而已。
在西征途中,郭崇韜就從容告誡李繼岌說:“蜀平之后,您為皇太子,待皇上千秋萬歲以后,您做了皇帝,應盡去宦官,優禮士族。”宦官們聽到后,對郭崇韜恨得咬牙切齒。
西征之時,莊宗令宦官李廷安、李從襲、呂知柔為都統府隨從。平蜀之后,李廷安等見郭崇韜“幕府繁重,將吏輻輳,降人爭先賂遺”,而李繼岌的都統府,卻“唯大將省調,牙門索然”。宦官們收受不到賄賂,大為詬恥。
前蜀國王王衍投降后,郭崇韜居住在前蜀六軍使王宗弼的府第。王宗弼選王府里的妓妾珍玩奉承郭崇韜,要求做蜀帥,郭崇韜答應了他的請求。王宗弼又與郭崇韜之子郭廷誨計謀,令蜀人與呈狀見李繼岌,請他上奏莊宗任郭祟韜做蜀帥,李繼岌見狀后對郭崇韜說:“此等大事,須由皇上決定,我不敢妄加討論。”宦官李從襲借此對李繼岌說:“郭公收買蜀地人情,其意圖難以預測,您應該作好自衛的準備。”由此郭崇韜、李繼岌兩相猜疑。
莊宗派宦官向延嗣去成都犒勞將帥,郭崇韜沒有出城迎接,延嗣便憤憤不平。李從襲又對向延嗣說:“魏王(李繼岌封為魏王)貴太子也,主上萬福,郭公專弄威柄,窮若無人。昨令蜀人請己為帥,郭廷誨擁徒出入,貴擬王者,所與押游,無非軍中驍果,蜀中兇豪,晝夜妓樂歡宴,指天畫地,父子如此,可見其心,今諸軍將校,無非郭氏之黨,魏王懸軍孤弱,一朝班師,必恐紛亂,吾屬莫知暴骨之所!”。
向延嗣回朝后,便將李從襲的話報告了莊宗。他又密告莊宗,蜀地的金銀財寶、美女樂工全到了郭崇韜父子手里。
莊宗初聽到郭崇韜要留在蜀中時,心里就憤憤不平。向延嗣的報告,使他怒形于色,有了殺郭崇韜的意圖,派宦官馬彥桂去蜀地見機行事。皇后劉氏則密令務必殺死郭崇韜。
同光四年正月癸亥(926年2月20日),馬彥桂趕到成都,進行軍事部署完畢,向李繼岌出示劉后的指示。李繼岌反說:“郭崇韜并沒有謀反情狀,怎么能做虧心事殺了他呢!”李從襲等哭道:“皇上既有口敕,你若不殺他,一旦事情泄露,禍患可要大了。”李繼岌本來昏庸,沒有英明決斷,勉強聽從了宦官們。
次日(926年2月21日)早晨,李從襲以李繼岌的命令召郭崇韜計事,而李繼岌登樓躲避,“崇韜人,左右他殺之。崇韜有子五人,廷信、廷誨隨父死于蜀,廷說誅于洛陽,廷讓誅于魏州,廷議誅于太原,家產籍沒”,“廷誨、廷讓各有幼子一人,姻族保之獲免,崇韜妻周氏,攜養于太原。”
《舊五代史?莊宗本紀》載:“同光四年正月甲于,魏王繼岌殺樞密使郭崇韜于西川,夷其族。”
郭崇韜雖不無私心和細過,但對后唐莊宗盡忠盡力,功高勞苦,卻遭到族誅之禍。身死之日,當時人都以為很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