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大財的“金科玉律”
- 石地
- 1521字
- 2021-11-26 16:18:43
述職報告該怎么講才吸引人
領導干部作述職報告,既是一次公開匯報,又是一次全面總結,還是一次政績展示。成功的述職報告應該能夠貼近聽者、引導聽者、抓住聽者。述職有時需要演說,演說之技在于方法,方法不當,效果難佳。要想取得好的述職效果,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用良好的態勢打動聽者
所謂態勢就是指通過面部表情、體態、手勢等進行思想感情交流的手段,習慣上稱為態勢語言,又稱體態語言、無聲語言。演講者的每一個態勢語言,都能影響到演講效果。國外一位心理學家曾總結出一個公式:感情表達:7%的言詞+38%的聲音+55%的面部表情。領導干部述職,一方面體態上要尊重聽者,另一方面要用表情感染聽者,述職時一臉沉默和春風洋溢都不足取。應該或嚴肅、或笑容、或手勢,交替進行,有目的地調動聽者的情緒。領導干部要具備良好的態勢語言表達能力,就要留心觀察別人演講時的態勢運用,也可以自己對鏡邊講邊練。
2.要用豐富的材料感染聽者
材料是述職報告的血肉。如果只有理論的說教,而沒有具體事例的印證,再卓越的領導干部也不能講述得生動活潑。因此,領導干部必須圍繞主題充實材料,選用大量典型、生動的事例。述職者在選擇和運用事例時應注意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處理好例與理的關系。述職報告離不開具體生動事例的運用,離開了例,理就成了空中樓閣。因此,述職中要做到就事論理,寓理于例,理例交融。只有這樣,述職才有思想性、理論性,才有說服力。但講例要以理作依據,不能脫離理論就事論事。二是要處理好多與少的關系。運用事例不在多,而在精,也就是說要有典型性。在使用典型事例時,不講則已,講則一定要講透,切忌似是而非,模糊不清。三是要處理好集體與個人的關系。領導干部的責任就在于決策、指揮、協調時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因此,應該準確定位,既要講分管的部門和單位取得的成績,又要客觀地講自己在其中做的工作,如此才能充分展示領導者寬闊的胸懷、大局觀念、團體意識和群眾感情。而其結果則是,越貼近實際,就越能拉近與聽者的距離,這樣自然能夠錦上添花。
3.要用生動的語言吸引聽者
述職報告的思想內容主要是依靠有聲語言來傳達的,而且聲過即逝,聽講者不會像讀文章那樣,可以隨意翻閱、仔細琢磨,只有在當時使聽者清楚并理解,才會有效果,述職的目的才能達到。所以,領導干部一定要注意正確地運用語言,可以照本宣科,但不能埋頭“苦讀”。在述職當中,應不時或略有停頓,或環視聽者,這樣往往能引起聽者的注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要注意語言的口語化。口語不但通俗易懂,活潑流暢,而且由于它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富有人情味,合乎人們的聽覺習慣,易使聽者感到親切,從而增加感染力。除此之外,要使語言生動形象,述職時還要注意語調、語速等。述職的聲音應該富于變化,可時大時小、時高時低、時快時慢,盡可能給人以動感、美感和輕松之感。
4.要用嚴密的邏輯留住聽者
述職報告是為了讓人聽清,聽清是為了讓人記住所述內容,因此必須層次分明,邏輯嚴謹。述職報告最普遍、最有效的構成方式是分成三大塊:起首、中間、結尾。這種方式結構清楚、層次分明,有利于聽者理解全篇,從而得到理智上和感情上的啟迪。實踐證明,首尾呼應是一種成功的方式。述職報告起首宜采用開門見山式,在報告一開始就一語中的、直截了當地提出,而不用任何序言,這樣顯得比較莊重、嚴肅,使所要表達的思想簡明有力。述職報告中間部分是述職的中心和主體,宜采取分列式,從不同角度或側面論證述職內容。述職結尾部分也很重要,通常采用概括總結式,簡要回顧主要內容,前后呼應,可以讓聽者記得牢固、印象深刻。成功的述職報告應該像跌宕起伏的波浪,這就需要領導干部在起首、中間、結尾三部分的布局中體現出邏輯關系,把握這三部分的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