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古代立身智慧作者名: 石地本章字數: 1241字更新時間: 2021-11-26 15:57:01
陶侃搬磚練意志
人是需要經受磨練的,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腹,空乏其身。”在磨練中成長,才會產生戰勝困難的意志。歷史上有成就的人,應當說都有各自經受磨難的道路。
晉明帝太寧三年(325年)五月,陶侃被任命為征西大將軍,都督荊湘雍梁四州諸軍事、荊州(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市)刺史。荊州一帶的百姓們高興得奔走相告,因為他們早就聽說陶侃是個出類拔萃的人物,有“機神明鑒似魏武,忠順勤勞似孔明”的美譽。
陶侃的確不同于一般醉生夢死的官僚。他出生貧苦,憑著才干和軍功,由一個小官吏一步步升為地方長官。在他任廣州刺史時,曾平定王機等人的叛亂,因此被封為柴桑侯。平叛之后,日常無事,他每天清晨要把書齋里的一百塊磚搬到室外去,到了晚上,又把這一百塊磚搬回書齋。別人看了很奇怪,問他干么這么搬來搬去,白費力氣。陶侃回答說:“我立志收復中原,就要準備艱苦奮斗,如果成天生活很安逸,身體也得不到鍛煉,以后怎么能擔起這個重任呢?”所以,他用窮乏自身的方法來砥礪意志。陶侃從廣州調到荊州后,辦事更加勤奮。他常常說:“大禹是圣人,尚且愛惜每一寸光陰;我們這些普通人,就應該愛惜每一分光陰才對!如果只知道安逸享樂,醉酒嬉戲,活著無益于當世,死了無聞于后代,這不是自己拋棄自己嗎?”
陶侃對有些官吏崇尚清談、不務正業的惡習,深惡痛絕。倘若誰因飲酒賭博,誤了公事,他便命人把他們的酒具、賭具全扔到江里去,甚至抽他們一頓鞭子。
陶侃不僅珍惜時間,而且珍惜物品。有一次,他外出,在田間遇到一個人,手里拿著一把尚未成熟的稻禾。他覺得很奇怪,便問他:“你拿它有什么用啊?”
那個人笑嘻嘻地回答說:“沒什么用。我是走路經過時,順手把它拔下來的。”
陶侃一聽這話,立即發火了:“好啊,你自己不種田,還要鬧著玩,糟蹋人家辛辛苦苦種的莊稼!”馬上命人把他抓起來,狠狠地抽了一頓鞭子。
這件事傳開后,大家都注意愛護莊稼。于是收成好了起來,荊州地區逐漸人人都能有吃有穿了。
陶侃還重視廢物利用,不浪費任何東西。當時因為造船,剩下了許多鋸末和竹頭。干活的人感到這些東西沒用,準備把它們打掃干凈。陶侃說:“掃掉了多可惜啊!趕快把它們收拾好,存起來,以后還能用。”收拾的人覺得奇怪,不知道這些木屑、竹頭還能派什么用場。
有一次,陶侃會集親友,可是雪后初晴,道路泥濘,在上面走,一不小心就會摔一跤。陶侃讓人把以前存放起來的據末拿出來,灑在地上,很快吸干了水份,使路好走起來。
后來,桓溫帶兵去討伐西蜀,又要造船,但是釘子不夠。陶侃便讓人把竹頭拿出來,做成竹釘,用到造船上去了。由于陶侃處處愛惜時間、人力、物力,他所管轄的地區,節約勤儉蔚然成風。這對于陶侃為國家建樹功業都有積極的作用。
【簡評】
陶侃磨練自己,從小事做起。雖然搬磚是件小事,但每天堅持搬就是不容易做到的了。竹頭鋸末別人也看不起,到了陶侃眼中也有用處。在小事中體現他的做人原則,堅持目標一貫,這是他能夠取得平息王敦之叛成功的原因之一。
磨練自己,從小事做起,這真是成功者的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