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在需要動腦子的時候動感情
- 楊岳城編著
- 1416字
- 2021-11-18 17:53:57
向創業成功者學習經驗
綜觀現代社會的創業史,我們會發現無數個令人敬佩的創業成功故事,這些成功者,他們并非一生下來就掌握某種本領或擁有異于常人的智慧,但是最終,他們都得到了命運的垂青。那些名人之所以會如此幸運,并不是因為上天的眷顧,而是因為他們不但有著難能可貴的精神,還作足了準備。那么,這些創業成功者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經驗呢?對此,我們作出了總結:
1.有一份完整的創業計劃書
我們創業必須制訂一個完整的、可執行的創業計劃書,即可行性報告,主要回答你所選的項目能否賺錢、賺多少錢、何時賺錢、如何賺錢以及所需條件等。回答這些問題必須建立在現實、有效的市場調查基礎上,不能憑空想象,主觀判斷。根據計劃書的分析,我們再制訂出企業目標并將目標分解成各階段的分目標,同時制訂出詳細的工作步驟。
2.要有周密的資金運作計劃
資金如同企業的糧食,要保證企業每天有飯吃,不餓肚子,就要制訂周密的資金運作計劃。在企業剛啟動時,一定要作好3個月以上或到預測盈利期之前的資金準備。
開業后,由于各種情況隨時可能發生變化,比如,銷售不暢、人員增加、費用增加等,因此要隨時調整資金運作計劃。而且,由于企業資金運作中有收入和支出,始終處于動態之中,因此創業者還要懂得一些必要的財務知識。
3.為自己營造一個好的氛圍
一些創業者缺少社會經驗和商業經驗,如果把自己獨立放到整體商業社會,往往會難以把握。這時可以先給自己營造一個小的商業氛圍,如進入行業協會就是比較有效的一條途徑。創業者可以借助行業協會了解行業信息,結識行業伙伴,建立廣泛合作,促成自己在行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同時,創業者可選擇一個能提供有效配套服務的創業(工業)園區落戶,借助其提供的優惠政策、財務管理、營銷支持等服務,使企業穩定發展。另外,還可以找一個經驗豐富的企業管理咨詢師作為企業顧問,并學會借助各種資源,學會和各方面的人合作,千方百計地給自己營造一個好的商業氛圍,這對創業者的起步十分重要。
4.從親力親為到建立團隊
企業不是想出來的,是干出來的。年輕人有文化、腦子活、點子多,但在創業的初期,受資金的限制,在沒有形成運作團隊之前,方方面面的事情必須自己去做。只有明確目標、不斷行動,才能最終實現目標。在做事的過程中,要分清主次輕重,抓住關鍵、重要的事情先做。每天解決一件關鍵的事情,比做十件次要的事情更有效。當企業立了足,并有了資金后,就應該建立一個團隊。創業者應從自己親力親為,轉變為發揮團隊中每一個人的作用,把合適的工作交給合適的人去做。一旦形成了一個高效穩定的團隊,企業就會跨上一個新臺階,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
5.盈利是做企業的最終目標
做企業的最終目的就是盈利,因此無論是制訂可行性報告、工作計劃還是策劃活動方案,都應該明確如何去盈利。大學生思維活躍,會有許多好的點子,但這些好的點子要想有商業價值,就必須找到盈利點。企業的盈利來源于用戶,因此,企業要時刻了解最終的使用客戶是誰,他們有什么需求和想法,并盡量滿足他們。
6.失敗是邁向成功的階梯
在企業的運作過程中,失敗是難免的。失敗后,不要氣餒,調整方案,換個方式和方法繼續前進,永遠不要停止前進的腳步。這對于創業者來說很重要!看看我們身邊那些成功的企業,特別是網絡時代的英雄們,有幾個是按他們創辦初期的想法賺到錢的?他們大都經歷過一個“死而復生”的過程,堅持就是勝利,是堅持使他們成為今天的網絡英雄。我們應該明白,失敗并不可怕,它是企業邁向成功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