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EAM:硅谷是如何培養創新人才的
- (日)楊·吉原麻里子 木島里江
- 1595字
- 2021-11-17 18:15:26
從STEM到STEAM
2013年2月,美國國內圍繞改革STEM教育爭得不可開交之時,奉行新型教育理念的超黨派議員聯線已經悄然形成。
抱著改革STEM、提高教育水平的理念,吸收新元素的STEAM逐漸開始流行。它一改傳統的學習方式,被視為今后人才培養的關鍵理念。
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基礎上引入“藝術”,STEAM由此橫空出世。
在第1章中,筆者曾介紹3位杰出的STEAM人才代表——前田、王戈和松岡容子。這3人的共同特點就是從藝術的角度解讀STEM領域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知識,從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獨特創造。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蒸汽”和“霧氣”的釋義,STEAM在英語中也有來勢洶洶、勢不可擋的意思。
18世紀發生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正是以蒸汽機(steam engine)為標志,20世紀興起的計算機把人類帶入信息化時代。而邁入21世紀的后信息化時代,STEAM再度成為掌握歷史進程的關鍵,真是一種耐人尋味的循環。
以往,人們常認為科學和藝術(包括人文學科)是水火不容的。藝術給人以主觀、直觀等感性的印象,而科學則是客觀和理性的,二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誠然,客觀性是科學的核心要素。在科學實驗中,如果重復同樣的實驗步驟卻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則不能視為發現了客觀真理。2014年那場圍繞STAP細胞是否存在展開的激烈爭論(2)至今令人記憶猶新。
與之相對,如果采用與某位作者相同的手法進行藝術創作,那只能稱作“模仿”。任憑誰來臨摹萊昂納多·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終究無法達到與原作一般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高度。
近來,在教育和人才培養的領域,已有將科學和藝術相結合的趨勢。
“把握對象的特征”“使其意義得到升華”“展開客觀分析”“用身體去感受”等這些藝術家在藝術創作領域倡導的技巧,對于科學、數學、工程等STEM領域的學習來說同樣值得借鑒。而且,繪畫等視覺藝術的訓練也有助于增強空間立體感。
以分子生物物理學、生化學專家韋羅妮卡·塞加拉(Veronica A.Segarra)為首的團隊研究發現:想要利用“視覺”把握事物的特征和本質,除了解決問題能力和溝通技巧外,視覺藝術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空間藝術、平面藝術可以從三維的立體角度把握事物,有助于催生出全新的創造發明。
此外,音樂教育與培養數學能力間的關聯性也耐人尋味。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伊麗莎白·斯佩克(Elizabeth Spelke)對兩組學生進行比較研究,其中一組受過高水平的音樂教育,另一組則完全沒有。結果,無論是識別幾何圖形的特性,還是估算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或者找出平面圖形間的關聯,受過音樂教育的學生明顯具有更強的空間把握能力,測試得分也更高。
藝術領域的訓練還有助于學習和增強記憶力。根據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心理學、神經學家約翰·喬納斯(John Jonides)的調查結果,音樂和表演的訓練同樣可以鍛煉記憶力。在反復排練中,被試者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表演訓練與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敘事能力)的緊密關聯已經得到證明。以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心理學家邁克爾·波斯納(Michael Posner)為首的研究團隊發現:對于戲劇、舞蹈等表演藝術抱有興趣的學生在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表達能力和認知能力也更強。
藝術對于提升社交能力同樣至關重要。藝術訓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信和溝通能力,可以使其與他人進行更好的合作。有關調查顯示,喜歡參加藝術活動的學生具有更高的學習熱情。
還有人甚至把藝術視為可以提升一切學習能力的捷徑。在突破傳統教育范疇的基礎上,研究人員也把視線延伸到腦科學的領域,探索表演、舞蹈、音樂等藝術領域與大腦中的各種溝回之間的聯系。
鑒于各方對藝術教育與STEM的增益關系的討論愈演愈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匯總了近年來的評估成果,于2013年發布了相關報告。雖然沒有明確指出藝術領域的訓練有助于提升學習能力,但是報告在進一步細分的領域中間接確認了藝術的效果,例如,聽音訓練能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學習樂理知識有助于學生建立起知識體系、增強學習能力。
可以說,教育領域近年來的動態及關注點深深影響著STEAM的演變,并通過它的教育理念變化得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