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EAM:硅谷是如何培養創新人才的
- (日)楊·吉原麻里子 木島里江
- 1159字
- 2021-11-17 18:15:26
烏云密布的美國STEM人才培養狀況
面對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測評結果,美國深感危機重重。
2000年共有28個國家和地區參與評估,美國的排名分別是“科學”第14位、“數學”第18位。而在2006年,參與評估的國家和地區增加到30多個,美國的“科學”和“數學”排名更是分別跌至第21位和第24位,教育形勢不容樂觀。
美國十分重視技術創新,領導美國走向獨立的政治家托馬斯·杰斐遜(Thomas Jefferson)就是一名工程師,便攜式書桌、旋轉座椅等日用品均是他的發明。在參與制定憲法時,他極為重視對個人發明的保護,親自推動了多項相關條款的確立。
因此,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這份結果讓美國教育界無法等閑視之,擔憂美國前途命運的聲音此起彼伏。圍繞STEM領域的教育問題,美國學術界、財政界頻頻展開對教育改革的討論。
2005年,作為美國科學技術咨詢機構的龍頭,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率先提出改善美國學生在STEM領域學習能力下降的建議,號召努力提升科學和數學的教育水平,把從幼兒園(Kindergarten)到高中三年級的13年(簡稱“K-12”)全部納入該教育體系。如此一來,掌握STEM領域專業知識的學生按照計劃將大幅增加。
在各方的推動下,時任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發表了旨在提升STEM教育水平的《美國競爭力計劃》(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200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美國競爭法》(1),正式把從幼兒園到研究生院的教育階段全部納入STEM教育體系,全力培養創新型人才。
在《美國競爭法》的支持下,美國國內各大教育機構踴躍響應新政。中小學積極推進STEM課程的改革,高中則在授課時引入相當于大學水平的科學、數學、工程學科的內容,對教師的培養也以順應STEM新潮流為導向。
然而,美國在2009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中的排名依然止不住下降的頹勢。對“數學”的綜合評分竟然只獲得了481分,低于全球平均水平(494分),在參加測評的34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倒數第六。
重壓之下,美國國家科學院于2010年發布追蹤調查報告。在報告中既表達了對本國教育現狀的憂慮,又提議借鑒他國的教育經驗,重點觀察中國在科技領域中取得的進步。
2013年,把提升STEM教育水平及培養人才作為主要施政綱領之一的奧巴馬政府展開大刀闊斧的教育改革。同年,美國STEM教育委員會通過美國國家科學院向國會提交了一份五年規劃,把教育范圍從“K-12”擴大至“P-12”,連托兒所(Pre-Kindergarten)都被包含在STEM教育體系內。
該規劃的全稱為《聯邦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教育戰略五年計劃》(Federal 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 Mathematics(STEM) Education Strategic Plan),力圖深化美國STEM教育的發展。該規劃主要包含如下5點內容:
(1)全面補充從托兒所到高中的STEM體系教師;
(2)制定吸引更多學生學習STEM的政策;
(3)提升大學的STEM教育水平;
(4)為女性及少數群體挺進STEM領域提供支持;
(5)加強研究生教育,激勵更多人從事STEM相關職業。
盡管如此,美國近年來的各項教育政策并未取得良好的成效,2015年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結果公布,美國的排名依舊呈下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