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1953年大工業夢想

一個沒有現代工業的國家,是永遠強大不起來的。1953年第一天到來的時候,新中國前行的腳步出現新的音符。《人民日報》這天的社論,出現了一個新名詞“第一個五年計劃”,還說,“工業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

1953年,中央宣布要向社會主義過渡,意思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當時中國人的理解,其實也很簡單,叫做“一化三改”,主體內容就是工業化。1953年成為開始大規模工業建設的第一年。要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有156個重點建設項目,包括鋼鐵、煤炭、煉油、機械、飛機、汽車、發電各個行業。這些項目建成后將奠定新中國的工業基礎。

7月,中國的第一個汽車制造基地在長春舉行奠基儀式,人們把毛澤東題寫的“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紀念”幾個字刻在漢白玉基石上面,植入一片荒涼的黑土地里。

鞍山鋼鐵公司是新中國成立時最大的鋼鐵廠。當時是一片廢墟,日本人走的時候斷言,今后的鞍鋼只有種高粱了,要恢復生產,必須要20年的時間。然而,江山易手,情況便是兩樣。鞍鋼不僅很快恢復了生產,1953年還新建了無縫鋼管廠、大型軋鋼廠和七號高爐,生產出中國歷史上第一根無縫鋼管。

隨著鞍鋼一道出名的還有位勞動模范,他的名字叫孟泰。他憑著樸素的勞動經驗,把認為有用的東西收集起來,放在煉鐵廠的簡易房里,逐步建起了一個“孟泰倉庫”。

勞動者就是主人公,主人公就是勞動者。北京永定機械廠鉗工倪志福,這年接到高錳鋼加工打眼任務。用傳統的“標準鉆頭”要鉆半天才能打通一個眼,而且一天要燒壞12根鉆頭,于是他反復琢磨,發明了一種省時省料的三個尖七個刃的新鉆頭,人們把它叫做“倪志福鉆頭”。

國營的多數企業建立了比較合理的工資等級制度。這年工人實際工資所得,平均為每月56萬元(舊幣,相當于新幣56元)。

工業建設需要人才。從1953年開始,高等學校畢業生實行統一分配制度,叫做“集中使用,重點配備”。于是,暑期畢業的34985人大多分配給了工業和交通系統,有5700多人留在高等學校當助教或讀研究生。

對老百姓來說,工業化意味著繁榮、富強和幸福。但怎樣去干,事實上很陌生。于是,被稱為“老大哥”的蘇聯專家來了。他們帶來技術和設備,手把手地教一些昨天還是農民的青年工人怎樣操作機床。

學習俄語和蘇聯文化成為時髦。電影院里放的是蘇聯的電影,書店里擺滿了蘇聯的書籍,幾乎每一個青年學生都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幾乎每個少年都熟悉《卓婭和舒拉的故事》,幾乎每個城里人都會唱幾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這樣的歌曲。人們真誠地相信,蘇聯就是大工業的榜樣。蘇聯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3月5日,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共中央書記斯大林逝世,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前往蘇聯駐中國大使館哀悼。

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來后,農業支援工業的勢頭很猛。1953年的一個統計很有意思,從1951年至1953年三年內,中國絲綢公司華東區公司運銷國外的生絲,換回大量機器、鋼材、燃料及化工原料。如果把這些工業用品都換算成鋼軌,估計可以筑成十多條成渝鐵路。

農村的生產方式也開始發生變化。分得土地的人們成立大量臨時性或季節性的互助組。新中國成立前分得土地的地方,開始推廣長年互助組,甚至組建起以土地入股的農業生產合作社。

歷時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也結束了。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正式簽署。最終代表“聯合國軍”在協定上簽字的,是美軍上將克拉克。他沮喪地說: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這場戰爭犧牲了近二十萬中華兒女,其中有大約兩萬人至今長眠在異國的土地上。在這年召開的全國婦女大會上,毛澤東見到了用身體堵槍眼的黃繼光烈士的母親鄧芳芝。一位是父親,一位是母親;一位是領袖,一位是農村老大娘。他們都在朝鮮戰場上失去了自己的兒子。他們承受著共同的悲傷,也擁有共同的驕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瓦房店市| 永清县| 平潭县| 洞头县| 松溪县| 四会市| 灵丘县| 塔城市| 井研县| 林甸县| 灵寿县| 团风县| 南汇区| 治多县| 婺源县| 车致| 德格县| 湟中县| 鄢陵县| 常州市| 沧源| 察雅县| 蓝田县| 昂仁县| 灵武市| 宁强县| 湘潭市| 简阳市| 汝州市| 兴国县| 宝山区| 德清县| 高雄县| 平山县| 安阳县| 克拉玛依市| 涞水县| 芷江| 惠安县| 丹东市| 江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