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讀《古文觀止》記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也是作者心靈的窗戶。此文原來的標題叫《傳世遺響》,副題叫“淺談《古文觀止》”。明眼人一看此文標題,即可洞察我的用心:主題是表達我對《古文觀止》的敬畏和評價,副題是說作者對此書讀是讀了,但只是淺嘗輒止。但為了簡潔起見,就用了現標題。盡管如此,我還是把淺讀的體會記錄如下。在我眼里,記錄是閱讀的繼續。

本來,我是準備用“傳世絕響”來作此文標題的,但一轉念,擔心有人攻擊我,說我偏激,說我厚古薄今。再說,把話說絕了,也不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雖說而今眼目下,因種種原因,尚無傳世之文,說不定終有一日,出來一部《今文觀止》,你又作何解?所以,我沒用絕響,而是用遺響,這比較主動,這暗示著,還有絕響在后頭。

在讀《古文觀止》的時候,我時常驚嘆,有時沉浸在古人穿越時空的思想境界里不能自拔。掩卷沉思,《古文觀止》為何有這么大的魅力?一個直接的原因,就是古人的作品是文史哲熔于一爐。也就是說,他們的作品,既有文學的抒情,又有歷史的敘事,還有哲學的大道,使得這些作品,經得起千年歲月的沖刷,至今讀起來,仍能啟人心智。司馬遷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就是一起光輝的范例。西漢建國后,漢高祖劉邦封開國功臣多人為侯,但只有百年時間,他們大都“坐法殞命亡國”。司馬遷的這篇短文,就是為《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寫的序。連同標點,全文只560個字,竟然歷數夏商周三朝的經驗教訓,記錄了漢高祖以來功臣百年來衰敗的的史實,總結出“物盛而衰”的政治哲學。想想今天省以上的高官,正處于人生的輝煌時期而鋃鐺入獄的慘痛教訓,尤感司馬遷之談,具有穿越時空的歷史力量!韓愈的大部分篇什,同樣具有這樣的魅力。比如他寫的《原毀》,一針見血地分析了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待人嚴待己寬的兩種迥然不同的態度,指出毀謗產生的根源是懶惰和嫉妒,呼吁人們改變這種妒賢嫉能的惡劣風氣。讀完此文,我忍不住驚嘆,為什么韓愈批判的中唐時期的社會風氣,今天居然仍然存在呢?是韓愈料事如神?還是我們這個民族本來就有劣根性?或者說這是人性的弱點?但不管怎樣,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眼光和洞察力。

讀完《古文觀止》,你就會明白這些文章之所以傳世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文章是用生命的代價換來的。如果具體一點說,一是韓愈說的“不平則鳴”,二是歐陽修說的“窮而后工”。韓歐兩者合起來的意思是說,窮困不得志才有不平,不平的鳴聲才更為響亮。惟其如此,也才可能有好文章。然而說得最為透徹的還是要數司馬遷。他在《報任安書》中說:“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賢圣發憤之所為作也。”好一個“大底賢圣發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列舉名人名著,說明的是同一個道理,他們是遭遇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之后,用血淚發出的不平之聲。因此他也是隱忍茍活,忍受著宮刑的奇恥大辱,寫完了千古不朽的《史記》。讀歐陽修時,我知道他為范仲淹鳴不平寫過《與高司諫書》而丟了官,貶到我們宜昌邊鄙之地,做了一年多的縣令。可見作文之不易。讀了《古文觀止》,我才知道,為一篇區區小文而丟了身家性命的,更是駭人聽聞。漢宣帝時的丞相楊敞之子楊惲,是司馬遷的外孫,曾任中郎將,后因言語不敬,被貶為百姓。這個天生的不安分守己的人,回鄉后,大治產業,接待賓客。友人孫會宗寫信規勸楊惲,楊則復信《報孫會宗書》。這封信自始至終,放言無忌,以嬉笑怒罵的口吻,逐點批駁孫會宗對他的規勸,為自己的言行辯解。結果,楊惲招來殺身之禍。楊惲究竟是否當殺,本人不想評論,令人震驚的是,一篇書信,能讓朋友反目、皇帝發怒,乃至于丟了卿卿性命,足見這封信件的真性情和爆炸力。

《古文觀止》是古代散文精品的薈萃,值得我們終生閱讀。一來它至少告訴我們散文其實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不像現在強調“散文要抒情呀要詩意呀”,路子搞得這么窄。在編選者清人吳楚材、吳調侯眼里,除了詩詞、小說、戲曲之外的文章都是散文,諸如論、記、序、傳、書、說、祭文、志等,均屬散文。二來文章的篇幅都很短小,也可能是古代受印刷條件限制,語言特別凝煉,含蓄而耐人尋味。三來我以為最重要的,那就是《古文觀止》所選文章,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緣事說理,或直抒胸臆,都有具體的對象,有具體的內容,也就是說都是有所依據,不尚空談,有鮮明的時代形象和強烈的時代感覺的。由于這些文章是從具體的事物寫起,然后引申出一種見解,一種道理,由此形成了散文的生命。我想,這就是千年之后,我們再讀些文章仍然感動的根本原因。

還是回到本文的開頭吧,此文記錄的只是我的淺讀而已。如果真要深讀,那就是要找史書來比較的閱讀,才能知人論世,也才能從中發現問題,弄清古人記敘的真相。也就是說,由于種種原因,古人字面上記錄的東西,就未必是真相,古人有古人的苦衷。這個經驗,不是我的發明,是學者周振甫告訴我的。他舉的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一例,說得很是明白。他說: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是司馬遷給任安的復信。任安寫信給司馬遷,勸他“推賢進士”,即向漢武帝推薦賢人。那司馬遷的回信,只要說因為李陵戰敗投降匈奴,他替李陵說話,因此得罪,受到宮刑,他身已殘廢,沒資格推薦賢人,就已經夠了。可是信里還講屈原放逐作《離騷》,孫臏砍了膝蓋兵法,來比他的作《史記》。再說他在受宮刑前就在著作《史記》,跟屈原、孫臏不一樣,那他講這些干什么?信里還提到任安犯了死罪,不久要被處決,這跟他這封復信又有什么關系?等等,如果帶著這些疑問讀這些作品,這才叫讀書讀出學問來。按照周老先生的讀書說,不管從那個角度而言,我讀《古文觀止》,終究不過是淺層次而已。

最后,我想說的編選者也有一個不能容忍的缺憾,那就是《古文觀止》沒有選《易經》、《尚書》、《禮記》、《春秋》、《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經書,也沒有選老子莊子的書,這既不利于當代,也無益于后世。由于經書的缺失,這不能不說給這本書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

2007年10月21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椒县| 德格县| 江西省| 彭山县| 临城县| 浦东新区| 洛阳市| 文登市| 澜沧| 乾安县| 灵台县| 松江区| 达州市| 台州市| 扶沟县| 桑植县| 治多县| 岑溪市| 株洲县| 勐海县| 南漳县| 永嘉县| 沂南县| 叶城县| 大化| 昂仁县| 洱源县| 惠州市| 渑池县| 大理市| 榆社县| 宁波市| 太湖县| 万载县| 江永县| 合川市| 普格县| 商南县| 宁蒗| 新竹市| 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