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慮是頭大象,如何一口一口吃掉它
- 張心悅
- 1307字
- 2021-10-12 17:06:43
推薦序1 接納焦慮,不對抗
寫下這篇推薦序的時候,我正在蘇州父母家中。由于疫情的影響,這是一年半以來,我第一次回家探望父母。一年半前,2020年1月23日,臘月二十九,我也是在父母家中,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寫了一篇博文《被傳染的不僅是病毒,還有恐慌》。
彼時,恐怕最有經驗的醫學家,或者最有洞見的政治家,或者最有想象力的科幻作家,都沒能預見這場疫情竟然會持續如此之久,影響如此之大,改變世界如此之多,以至于改變人類歷史。
一年半前寫完上面的博文后,我便奉命趕回北大參加抗疫。一開始我以為,或者期待,封城只會持續14天,在14個月過去之后,勢態反而有愈演愈烈的危險。我們經歷了封城封小區的不便,也經歷了空蕩蕩的校園和全網絡授課的2020年春季學期,在那個學期,我第三次開設了《災難心理學》課程,并且全網直播;我們經歷了全國人民齊心抗疫,共同迎來階段性的勝利的全過程。2020年5月社會逐步開始復學、復工。此后,全球疫情此起彼伏,疫情逐漸常態化。直至今日,恐怕沒有人能預測,這場疫情何時才會真正離我們而去。
我們真實地經歷過這場恐慌和焦慮。
我一直在想,這樣的天翻地覆想要告訴我們什么?
因為疫情,我們減少了外出餐飲,并養成了更好的衛生習慣;我們減少了長途旅行,放棄了一些個人自由。雖然社會放慢了腳步,但我們面對這次暫停極其重視但不恐慌,認真對待但不焦慮。是的,疫情常態化了,但我們接受并且開始習慣,因此我們的生活得以恢復。
這不就是我們應對焦慮的智慧嗎?
接納焦慮而不對抗,接受無常,但仍積極地去生活。
最近三十年,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世界越來越小,地球越轉越快,我們卻越來越焦慮,甚至已經將每天焦慮地生活與工作視為生活的必然。我們的職場充斥著焦慮與壓力,“996”“007”成了很多職場人工作的常態,不少人因此爆發了身心疾?。晃覀兊慕逃偁幰踩找婕ち?,甚至有孩子們從零歲開始起跑,作業越來越多,學業壓力卻不見減少,以至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越發嚴重。
焦慮是人類的常態嗎?
是的,焦慮只是人類的多種情緒中的一種罷了。不過對比以往任何階段,焦慮從未這樣被人們清晰地意識到過,這種焦慮已是我們的一種時代病。
本書就是為了幫助現代人面對和應對越來越焦慮的世界而寫的。作者張心悅女士是我的心理咨詢研修生。心悅女士冰雪聰明,積極好學且對生活一直充滿熱情,她是一名一流的培訓師,一直在為很多著名的企業提供培訓。她著作頗豐,迄今已經出版了《職場正能量》《學會說話》《交互式對話》等著作,這一點也令我自愧弗如。在本書中,她創造性地提出了通過穿越心靈的書寫刻意練習,來自我管理焦慮、自我療愈焦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對焦慮的成因以及心理學上的理解進行了分析,旨在幫助現代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和當下的世界。
我們可能無法做到不焦慮,但我們能用智慧去理解焦慮,接納焦慮,與焦慮同行共處。語言和文字,大概是我們人類獨有的智慧和創造,從象形文字開始,人類就將對人和世界的理解和智慧留在了字里行間,一代代傳承至今。
希望每個讀者都能通過書寫形成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的行事方式,建立親善友愛、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過好有點焦慮卻更加美好的人生。
徐凱文
臨床心理學博士,精神科醫師
大儒心理創始人
2021年6月于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