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桓玄弄權
- 鐵血南北朝之氣吞萬里劉寄奴
- 麥老師
- 1870字
- 2021-10-11 15:41:12
自孝武帝死后直到現在的五年間,晉朝的天下一直動蕩不安,內戰頻繁:“昌道內戰”爆發了三次,孫恩軍登陸五次,還有桓玄滅殷仲堪、楊佺期之戰,沒消停過一天。百姓苦于連綿不絕的天災人禍,非常渴望能出現一位政治強人來結束亂局,救民于水火。
桓玄進入建康城,懲辦了司馬元顯信任重用的那些奸邪小人,提拔了一批素有清譽的名士進入領導階層,使他在一時間內支持率極高。那時,京城一片歡騰,人人都以為太平盛世要出現了。
然而,期望值越高,現實帶來的失望就越大。桓玄的本事盡管比司馬元顯強一些,但從本質上說,他們是同一類人,是貪圖享受、眼高手低的紈绔子弟。這一點有不少人已經看出來了。
逃亡的北府將領袁虔之到達長安時,后秦主姚興問他:“桓玄此人的才干如何?及不及得上桓溫?將來能否成大事?”袁虔之很有眼光,回答有驚人的預見性:“桓玄利用朝政混亂的機會,竊取國柄,并非才干過人。他為人猜忌成性,刻薄殘忍,又刑賞不公,以我看,比他父親差遠了!以現在的趨勢看,他必然要篡位,但以他的能力,不可能成功坐穩江山,最終只是為將來的英雄開道,成為他人向上攀登的墊腳石罷了!”
果然,沒過多久,眾人就失望地發現:在建康尚書臺辦公的官員由司馬大人變成了桓大人,朝廷上下都換上了新面孔,但這個新政權沒有什么新氣象。除了新任廣州刺史吳隱之等少數人,各級官員更加腐朽。
桓玄奢侈放縱,比司馬元顯毫不遜色,他更講究生活品位,頗似數百年后的輕佻天子宋徽宗。例如,他既喜歡珠寶玉器,也喜歡名貴字畫,還喜歡景色幽雅的園林美宅。對這些東西,他時時賞玩不夠。只要聽說什么地方有這幾類寶貝,桓玄就要去把原主人找來,然后與他賭博,把這些東西贏歸己有(估計也不是桓大人賭技超人,只是沒人敢贏他罷了)。不僅如此,他還派出左右親信前往四方探訪,一旦發現有漂亮的竹木、佳果,就設法搬來裝飾自己的宅第,這完全就是“花石綱”的前身。
有桓玄的榜樣在前,他的親信也飛揚跋扈,貪贓枉法。他的主要謀士丹陽尹卞范之,“盛營館第。自以佐命元勛,深懷矜伐,以富貴驕人,子弟慠慢,眾咸畏嫉之”(《晉書·卞范之傳》)。侍中殷仲文,“以佐命親貴,厚自封崇,輿馬器服,窮極綺麗,后房伎妾數十,絲竹不絕音。性貪吝,多納貨賄,家累千金,常若不足”(《晉書·殷仲文傳》)。
桓玄及其一小撮同黨縱情享受的時候,大部分人的生活水準在繼續惡化,甚至到了連皇帝司馬德宗都受凍挨餓的程度,一般百姓的處境更可想而知。
桓玄缺少政治智慧,但對玩弄表面文章很拿手,很喜歡做戲。大亨元年(402)四月,桓玄離開京城,前往姑孰(當年桓溫掌權時,常駐此地遙控朝廷),做出謙讓的姿態,請求辭去錄尚書事的職務,并讓皇帝下詔同意。表面上桓玄不參與國政了,但實際上朝廷每有重大決定,都必須到姑孰請示他才能下發,一般的小事則由其堂兄尚書令桓謙和親信丹陽尹卞范之決定,換湯不換藥。
自桓郎中問診以來,也沒開出過什么好藥。因為沒有全局觀念,桓玄治國喜歡苛察瑣碎的小事,以顯示自己明察秋毫;因為缺乏長遠規劃,桓玄朝令夕改,讓下邊的人無所適從,具體政策的出臺往往失誤。當時三吳的饑荒仍在繼續,百姓逃離家園,外出謀食,到處都是避難流民,于是,桓玄一方面下令賑災,另一方面勒令各地流民回家。這原本似乎是善政,但桓玄只是泛泛地命令賑濟,沒有調撥足夠的糧米,經手的官吏層層克扣,被召返鄉的流民無糧可食,紛紛倒斃路旁,釀成了更大的悲劇。
自然,這種情況并不會妨礙桓玄的屬下繼續吹捧他愛民如子,為他歌功頌德。到了八月,一批官員在桓玄的暗示下,上疏皇帝司馬德宗:太尉桓玄因平定司馬元顯有功,應該加封“豫章郡公”;因平定殷仲堪和楊佺期有功,應該加封“桂陽郡公”。雖然這些天來,這枚橡皮圖章時不時也要餓肚子,但仍忠實履行了自己的職責:準奏。
桓玄原本承襲桓溫,已經是“南郡公”,現在又多了兩塊封地。就像一位有錢人有了三處豪華別墅,但他同時只能住一處,為了不閑置房產,桓玄將“豫章郡公”讓給自己只有四歲的兒子桓升,將“桂陽郡公”讓給侄兒桓濬。
之后,桓玄繼續從事他的演藝生涯。這次他要挑戰的新角色,是大義凜然的愛國將領。第二年春,桓玄上疏,表示要親率三軍,北伐中原,掃平關洛,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晉室,還于舊都。那慷慨義烈,實不下諸葛武侯啊!誰料這份奏章遞上去后,朝廷卻下詔:不準。一心奉公的“忠臣”桓大人,只得“奉詔”停止行動。
這本來是個好劇本,但因為幾乎人人都知道那道不準的圣旨是怎么回事,因而桓玄的演出并不太成功,感動的人不多,大多都在暗中偷笑。
經過這一輪來回折騰,桓玄治國的能力大家總算是了解了,天下人無不對他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