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了的土豪劣紳的土地,分給窮苦百姓和給軍隊軍屯。分給百姓的田地,百姓擁有土地所有權,可以進行買賣,過戶需要繳納印花稅。分田地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經濟。不是做圣母白蓮花慈善家,變成自耕農是為了更好的讓其納稅——打掉了地主這個“中間商”:朝廷說收1000兩,但是到了下面,因為皇權不下鄉,士大夫豪強們掌握著土地又壟斷了教育,農民都是文盲啊,不知道法令。地主豪強從下面刮了5000兩,交給朝廷還哭窮,只給朝廷800兩。
但是現在李巖給大家伙分地,還派宣傳隊宣傳只繳納三成稅,說這個鄉收500兩就是500兩。
崇禎要是知道了,地主、士大夫們貪了那么多錢,還不得氣死。真能搞到那么多錢,不用五年平遼,三年就能平了。
李巖在議事廳講完“殺雞儆猴”后,說道:“要想完成計劃,咱們得先把安慶大營給滅了。把安慶府給打下來。”
部隊得到這個消息之后,官兵都是摩拳擦掌。文化知識與基本軍事訓練只是考核的一部分,真正想快速晉升,要靠的還是軍功。明軍打過來之后,部隊中有進取心的官兵看到的都是更快晉升的機會。在他們帶領下,部隊的求戰意志非常強烈。
總參作戰部長楊秀清皺著眉頭盯著地圖,“按照參謀部推演,如果攻占安慶府,那么我等就一定要占據廬州才行。”
在地圖上看得清楚,廬州在安慶北邊。安慶附近以山地丘陵為主,想占據物產更加豐富的平原,非得奪取廬州才行。
“若是能奪取廬州,推行完糧納稅,我等的預算可就得變變了。”后勤部長蔣謹開了句玩笑。到了此時,甚至不用李巖刻意指出,眾將都意識到。接下來的戰役就不簡單的是擊潰廬州出來威脅安慶的那四千多明軍,而是要一口吃下整個安慶、廬州才行。確定了方略,剩下的就是到底帶多少人前往安慶府府治懷寧縣和廬州府府治合肥縣。
“我們第一旅總得去廬州吧。”戴縱立刻請戰。
部隊規模擴大之后,原來的五個團,擴編成第二師,加上師部、旅部、團部,理論上一共10000人,師長魯達,副師長武嵩,師參謀長朱武,師副參謀長燕清。
第二師第一旅還未滿編,只有3000兵力,旅長是戴縱,中校銜。兵工廠也向第一旅每個團提供了100支改裝后的燧發槍,膛線燧發槍+定裝紙殼彈藥的有效射程超過了200米。有兩門12斤炮、三門6斤炮、十門3斤虎蹲炮,掩護攻城沒問題。
戴縱的話音剛落,第二師的第二旅旅長陳拓就搶著說道:“我們第二旅愿為先鋒!”
陳拓這次的文化考試成績不是很好,勉強考核得到了少校軍銜。雖然部隊里面的軍銜還沒有與職務完全掛鉤,但是陳拓本人很希望能夠通過戰功得到晉升。見戴縱搶著出頭,陳拓也不甘落后。
其實李巖很不放心的恰恰是這兩個人。戴縱與陳拓在李巖看來都有些太過輕佻了。努力爭勝是一碼事,但是兩人把爭勝看得如此之重,給李巖一種很不安的感覺。
倒不是這兩人如果失敗了會毀了他們個人的前程,而是這兩人若是失敗了,要損失太多的官兵。李巖沒辦法承受這樣的損失。
最后李巖確定,自己帶領第一師進攻廬州。第二師攻打安慶府余部幾個縣:懷寧、桐城、潛山、太湖、望江。
第一師由教導旅擴編而來,師下轄2個旅,每個旅下轄5個步兵團,每個步兵團由2個營組成,每個營由5個連組成:1連為刀兵,2連為長槍兵,3、4連為火繩槍連,5連為膛線燧發槍連。還直屬1騎兵團、1個工兵營、1個輜重營、1個炮兵營。
騎兵團:佩帶騎槍1支、燧發手銃1把、馬刀1把、點火手榴彈3顆,1000騎。
工兵營500:1個舟橋連、2個掘壕連和1個工程連。
輜重營300:3個連,每連40輛騾、驢車。
炮兵營:1個7斤臼炮連,4個6斤炮連,2個12斤炮兵連。每個連8門炮,合計56門火炮,騾馬120匹,炮兵300人。
師長林沖、副師長徐寧、師參謀長盧儁義、師副參謀長孫立,滿編12500人。
所以李巖擴軍三萬的目標還沒達到,目前加上沒滿編的第二師7000人,加上紅娘子和楊志的留守內衛部隊3000人,剛好兩萬出頭。
6月26日,林沖和魯達展開行動。6月28日,魯達的帶領部隊就到了桐城,下一步就是進兵懷寧。林沖則繞過壽州向廬州進發。李巖帶著中軍2000人做預備隊。
李巖的中軍到了桐城的時候,攻擊懷寧的戰斗就打響了。第二旅作為先鋒,很快就陷入了激戰之中。
“奇襲沒得手!”陳拓的匯報中寫了這么一句話。
“奇襲不成,就包圍懷寧,準備強攻!”李巖給陳拓發布了命令。
6月29日是第二師的第一旅奪取的桐城,李巖這次帶了中軍過來,第二師第一旅迅速拱衛中軍。
對這個調動,戴縱在軍事會議上吵吵著,“若是讓我們打先鋒,只怕奇襲就成了。”
聽完這話,從總參謀部到其他旅、團長,都沒吭聲。大家完全無視戴縱的發言,只是看著李巖。
這情況不是出了一次兩次,自從部隊開始正規化之后,戴縱在部隊里頭越來越不受待見。李巖對此是知道的,所以他板著臉問道:“老戴,若是把你手下的第一旅調出來,你能帶著其他四個團奇襲懷寧,把懷寧拿下來么?”
“為什么要調走第一旅?”戴縱頗為愕然。
李巖很不客氣的答道:“因為我覺得沒有第一旅,你在第二師行動不起來。”
這話李巖早就想說了,雖然在考試中戴縱成績不錯,評了個中校。然而李巖對戴縱這種態度不滿很久了,這次趁著戴縱自吹自擂,李巖是準備好好的敲打戴縱一番。
其實不僅是李巖,相當一部分高級軍官對戴縱都不是很滿意。聽完李巖不客氣的批評,大伙要么看向別處,要么就低下頭憋住笑。在部隊的高級將領中,沒有經歷過一級級戰斗而爬上旅長、團長地位的,戴縱是唯一一個。
而且新制度頒布之后,其他人也沒有這種火箭晉升的可能性。而且戴縱打仗靠的是原來第一團的信陽老兄弟,教導旅分出來的老兄弟乃是各部隊中公認的第一,李巖的部隊只有徐寧在明軍騎兵面前吃過一次虧,在其他時候,大家也都沒能在明軍面前打過敗仗。所以將領對戴縱本人或許沒有惡意,但是對戴縱得到現在的地位,同樣不滿意很久了。
戴縱聽了李巖這不客氣的話,先是愕然,然后滿臉委屈。但是看到其他將領的表情,知道是不可能有人出來給他說話的。這下他反倒是老老實實的低下了頭。
李巖此時也不想進一步打擊他,部隊做了強攻的決定之后,就散會。
會議一結束,李巖就把戴縱叫到身邊,“老戴,我想了好一陣子了。我覺得我得讓你好好的去歷練一下。”
戴縱可憐巴巴的看著李巖,“主公,你生我氣了?”
“我生你的氣,就不會和你講這個。”李巖愈發下定了決心,“你接下來只怕要問我,如果你能把接下來的仗打好,是不是沒事了?我說的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