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許齊桓公只是想給調皮的蔡姬規矩一把:在寡人這里,一切得聽寡人的。他并非真的休了蔡姬,只是想給蔡姬一個教訓,冷落幾天,到時不怕你不向自己服軟。
誰知,蔡姬的個性非常強,見齊桓公居然真的休了她,頓時不干了:你齊侯有什么了不起?一個糟老頭子,本姑娘有姿有色,年輕美貌,你還真舍得?
你要作那就讓你作,本姑娘不相信你最后不乖乖來請本姑娘回去!
于是,蔡姬回娘家蔡國后,不著急,不在意,不服軟,不求情。反正齊桓公想象中的蔡姬一定會托人來向自己服個軟什么的事,沒有發生。
齊桓公很無奈,但他也不想主動去請蔡姬回國。寡人畢竟是中原諸侯聯盟盟主,堂堂齊侯,怎么可能對女人服軟?
這就叫典型的夫妻吵架后的冷戰模式。
齊桓公和蔡姬夫妻倆的冷戰,讓蔡國國君蔡穆侯高度緊張起來。
蔡穆侯一開始也認為這只是自己妹子的家事,兩口子吵個嘴,過幾天就過去了。
但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好多個月過去了,齊侯貌似根本不再理會自己的妹子了,這意味著什么?
很顯然,休了自己的妹子是假,真正的原因是齊侯對自己的蔡國有意見了!如今的齊國兵強馬壯,中原列國諸侯聯盟盟主,敢情是找著茬要對付寡人的蔡國啊。
蔡穆侯也不禁生起氣來:寡人選擇忠心追隨你齊侯,你齊侯居然還想著算計寡國?既然你齊侯這么絕情,那寡人就不伺候了。
想想寡人熱臉貼你齊國的冷屁股,真是愚蠢。
楚國畢竟是自己蔡國的鄰居,本以為有你齊國罩著,楚國不敢對我蔡國怎么樣。現在既然你齊國不把我蔡國放在眼里,那我蔡國干脆就歸順楚國得了。
蔡穆侯立即派人出使楚國,表達了蔡國愿意與楚國結盟之意。
為了兩國同盟更加穩固,蔡穆侯的使者除帶去了大把的財物外,還向楚成王表示,蔡國愿將蔡國第一美女、蔡侯的親妹子嫁給楚王。
楚成王大喜過望。
想當年,先君文王與蔡國先君蔡哀侯干耗了九年,結果楚文王都耗去世、蔡哀侯老死楚國,蔡國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就是不肯與楚國結盟。
現在多好,蔡國不但主動要求結盟,還白白送了一個大美人過來。這樣的好事,豈不就是真正的天上掉下餡餅之事?
楚成王立即答應蔡國請求,安排結盟。
就這樣,齊桓公的夫人蔡姬就成了楚蔡結盟的籌碼之一,風風光光嫁給了楚成王,楚國與蔡國也就正式結盟。
消息傳到齊桓公這里,他才想起蔡姬,后悔不已。
后悔之余,齊桓公就生了大氣。他生氣的是這個蔡侯居然將自己的夫人轉嫁給了楚王,這豈不是給寡人戴了頂特大綠帽子?
好哇,既然你蔡國已經從中原諸侯聯盟脫離,轉投了楚國,那就等著挨揍吧!現在楚國討伐鄭國,鄭國求援,那寡人就組織中原列國諸侯聯軍先教訓你蔡國!
公元前656年春,齊桓公組織了齊、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八國聯軍討伐蔡國。
說起這八國聯軍,其實也是挺有意思的。
這八國中,鄭國其實本國都在進行反侵略戰爭,哪有兵力再參戰?衛國剛被北狄滅過一次,靠齊國才勉強建了新都,全國人口剩下不足五千,還能打個毛線仗?
還有許國,國家本就鳥卵一點大,還曾被鄭國給差點滅過,現在居然為了救鄭國去討伐楚國?國君許穆公年老體弱且多病,此時不得不隨軍出征,別提有多郁悶了。
中原八國諸侯,能真正組織起有效軍隊的,也就魯國、宋國、陳國這幾個有點實力的國家了。
但那個時侯對中原諸侯來講,戰爭的形式甚至要比戰爭的目的更重要。
作為當時的中原諸侯聯盟盟主,齊國打個仗必須要組織聯軍,這是齊國體現奉天子命征討蠻夷的形式需要。
楚國,在那個時候,就是中原不想接納的南蠻!
春秋首霸齊桓公需要這個形式:讓你楚蠻瞧瞧,你已經觸犯眾怒,那么多諸侯都要教訓你,那么多諸侯都跟著寡人,怕不怕?
由于許國、衛國、鄭國等國沒實力組織軍隊參戰,這事好辦。齊桓公將部分齊軍借給這三國,三國只需要出幾個卿大夫率領,插上各自旗號即可。
這樣的齊侯,哪個不擁護?
所以,當時憑齊國的威望,要組織個十八國聯軍也是可以的。這一次,本來還有邢國、燕國等國表示主動參戰,但被齊桓公拒絕了。
齊國之所以拒絕他們參加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實在太遠了,或者實在太弱。
這一次,名義上是討伐背盟的蔡國,實際上卻是圖謀討伐楚國。討伐楚國的戰術已經確定,那就是突襲,打楚國一個措手不及。
這個戰術,需要將列國諸侯的軍隊集結起來,突然向楚國發起突襲。如果一些路途遙遠的芝麻小國也參加,極容易泄密,一旦讓楚國警覺并加強防范,那突襲就失去了戰術意義。
一旦楚軍有了準備,這場仗就成了相持戰。
齊桓公認為,與楚相持打一個面對面的仗,勞師遠征的中原列國諸侯聯軍沒有必勝的把握。唯有突襲方有機會一擊成功,這需要高度保密。
只是令齊桓公失望的是,突襲楚國的軍事計劃還是泄密了。
按原定計劃,八國聯軍都在蔡國集結完畢后,以教訓蔡國為理由,先打下蔡國,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赴楚國。
楚國在倉促應戰下,勢必要被扁殘。
然后,正在圍攻鄭國的楚軍必定南下救援,聯軍再將此南下的楚軍圍困于蔡國附近,一舉殲滅。
要知道,斗章、斗廉等人所率的乃是楚軍精銳,一旦被滅,那楚國必然嚴重受挫,短期內不敢再進犯中原。
這次八國聯軍以齊軍為主力,齊軍可謂是精銳盡出。
齊桓公信心滿滿,這一次得好好把你楚國佬打得北斗轉南,讓你南蠻子嘗嘗中原列國諸侯聯盟的重錘之力有多強大!
蔡穆侯嚇慌了,他甚至還未等聯軍全部在蔡國集結就想著求饒了。
是的,蔡穆侯把自己的蔡國軍隊稍稍掂量一下,就很清楚,這點武裝力量,在強大的中原列國諸侯聯軍面前,若想反抗,無疑是雞蛋碰石頭。
快投降吧。
蔡穆侯立即遣使向齊桓公表示認輸投降。
但齊桓公板著臉,命人對蔡國使者道:投降?早干什么去了?回去告訴蔡侯,別耍花招,好好打一仗吧。
齊桓公認為,目前聯軍尚未完成集結,有幾個國家的軍隊還在路上。一旦蔡國投降了,聯軍還要繼續集結,那楚國一定警覺起來。
這樣一來,突襲楚國的戰術計劃就完全破產。
蔡國真不是東西,你難道不會裝裝樣子抵抗個十天半個月么?對蔡國,齊桓公真有點恨鐵不成鋼的郁悶。
蔡穆侯呢?
他完全害怕了:這世道怎么了?自古以來還有這個不讓人投降的道理?你們聯軍出兵討伐寡國,無非是要讓寡人認錯認罰嘛。
現在寡人認錯認罰投降,你齊侯居然不接受投降,這意味著什么?難道是真的要來滅寡人的國家?那還等什么?
快逃吧。
蔡穆侯也不再管蔡國軍民了,帶著老婆孩子連夜就逃去了楚國。
蔡國連國君都跑了,守軍哪還有心思與聯軍抗衡?守城兵士們干脆打開城門,迎接聯軍入城。
大失所望下,齊桓公無可奈何率著中原列國諸侯聯軍進駐蔡國。
蔡穆侯連夜逃到了楚國,向楚成王哭訴了自己蔡國的遭遇:“大王,因為寡人與大王結盟,齊侯遷怒,大起八國聯軍討伐寡國,如今寡國已經被聯軍占領,還望大王全力救援,助寡國復國啊。”
楚成王一聽便樂了:“你小小的蔡國怎么這么笨啊,既然聯軍前來討伐,你打不過,投降就是。等他們一走,你再與大楚交好便可。”
蔡穆侯哭喪著臉道:“不瞞大王,寡人是第一時間舉手投降了,但他們不接受啊。寡人實在是想不通,天下還有這種居然不讓人投降的道理。”
楚成王一開始還想繼續笑話這位大舅子,但轉念一想,心頭猛然一驚:齊國號稱中原第一強國,為何打個小小的蔡國,居然還要糾集八國聯軍?蔡國表示投降還不接受?
此中必有陰謀!
楚成王本就不是昏庸之輩,他敏銳地感覺到,這一次,齊侯親率中原諸侯聯軍討伐蔡國,必定另有所圖!
這個另有所圖,如今已經是昭然如揭了,那就是咱大楚!
楚成王迅速部署國防力量,將楚國可以動員的軍事力量全部動員了起來,依漢江南岸布防,并加強郢都城防。
同時,迅速派人北上鄭國,命令正在鄭國圍困鄭國都城的斗廉、斗章迅速率楚軍主力回援。
是的,楚成王第一時間確認了齊桓公的真正目的。
只是,楚軍精銳現在在鄭國,楚國本土現還并未完全作好應對準備。如今八國聯軍兵臨楚境,楚成王終于面臨了一場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