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個夫人,自然是息媯嫁人以后。
作為陳國的公主,息媯當然也是嫁了個門當戶對的主,那便是息國國君息侯。
不但是息媯嫁了個君侯,她還有一個姐姐,當然應該也是生得如花似玉的,嫁的也是一位國君,是蔡國國君蔡哀侯。
陳國國君牛啊,兩個女兒分別嫁兩國國君,這在春秋歷史上也是一樁美談了。
春秋時盛行媵妾制,一般諸侯嫁女都流行一個嫁姐隨妹,姐妹同事一夫的現象相當普遍。
息媯的姐姐蔡媯出嫁,最好是隨姐姐同時嫁給蔡哀侯。如果那樣的話,那個蔡哀侯是左擁右抱,一對姐妹佳人,真是快活似神仙了。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便不會有接下來的許多故事了。最有可能的是,蔡媯出嫁時,息媯尚年幼,故不能作媵。
息媯出嫁以后,按傳統禮俗,必須歸寧。
所謂歸寧,是古時流傳下來的禮俗,為婚后回家探視父母之意。這個歸寧的寧字的意思,就是問父母安好。
根據規定,一般在新婚夫妻在結婚的第三日,攜禮前往女方家里省親、探訪,女方家人此時亦須準備歸寧宴。
歸寧結束后,媒人的工作才算告了一個段落,男方須送禮給媒人表示謝意。
用現代的話來講,叫回門。不過,現代的回門,不僅限于第三天,也可以是一個月滿時,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娘家,拜謁妻子的父母及親屬。
歸寧也有一套規定動作,上古時期除了是規定在新婚第三日外,還有便是在日落前就要回到夫家。
據說這樣早一點回家有利新娘子容易生男孩,所以歷來有早生貴子的說法。
但也有路途遙遠而不可能當天日落時分回夫家的,那叫不得已留宿娘家,而這個時候夫妻需分房睡。
這一把歸寧知識普及后,大家便應該對接下來發生的事有些正確的認識了。
息媯的故事,就從她歸寧開始。新婚燕爾的息媯,帶著夫君息侯回陳國。息國與陳國之間,隔著蔡國。
當然,條條大道通羅馬,也可以繞過蔡國而回陳國的,但那要繞一大圈。
但畢竟堂堂息國君侯與第一夫人出門,總帶著許多保鏢衛隊之類的,能走近路嘛,當然更好。
更何況,息國與蔡國一直是盟國關系。兩國有約定,若遇外敵入侵,兩國必須互救。
由于這一次是息侯娶了蔡哀侯夫人的妹妹,兩國的關系是朋友加上親戚,走蔡國那是一條安全的、經濟的好路。
息媯當然想去蔡國了,因為她還有一個親姐姐嫁在那里。
古代女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想去哪里不是由自己說了算,而是由丈夫決定的。
不象現在,婦女的權利地位得到空前提升,再加上交通發達了,只要有條件,去毛里求斯或西伯利亞都是可以的。
對息媯來講,從小一起長大親密無間的姐姐自坐上花轎遠離陳國后,她也就在姐姐歸寧時才得以見過一次。現在有機會能再見姐姐,那是必須的。
蔡哀侯和夫人得知息侯夫婦過境蔡國的報告后,早早便出城相迎了。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氣候宜人、不溫不蘊的好日子,蔡國迎來了兩位貴賓,氣宇軒昂的息國國君息侯和他嬌艷如花的夫人。
息媯見到姐姐,忙跳下紅轎,輕盈上前,先向蔡哀侯行禮。然后便是姐妹執手相擁,喜極而泣。
多么動人的一番親情場面!息媯的姐姐蔡媯,自然也是國色天香之佳麗。
而息媯則是初為人婦,眉宇自然帶羞,使得本如桃花之臉更是無比動人。
姐妹花相對而立,如同天地間頓現奇珍,光彩奪目,一時時空凝滯,似乎陽光也黯然,飛鳥均遁跡。
眾人是嘖嘖稱贊,內心無不暗道:真乃世間少有之美女也。
新郎官息侯當然是春風得意,他此時的連襟蔡哀侯,見到了如此美艷的小姨子息媯后,當場就羨呆了:
這世間怎么可能會有如此漂亮的女子?那個身材,那個體態,那個容顏,那雙眼睛......
蔡哀侯甚至一時忘了基本的諸侯相見禮節,滿心都在想著:為何當初自己沒把她一并娶回蔡國?
是的,當初自己是有機會的,娶老婆時,完全可以向陳侯提出將小姨子也一并娶來,這更顯得咱蔡國與陳國之間的友誼深厚。
唉,自己真是糊涂啊,怎么那個時候不好好做一做情報工作呢?
現在倒好,小姨子成了人家的女人,真是便宜了息侯這家伙了。
但老臉還是要顧的,畢竟是一國之君。于是,賓主雙方一番寒暄后,息侯夫婦就在蔡國受到了隆重的招待。
豪華大餐后便是歌舞升平,來我大蔡國,當然要吃好玩好,然后便是住好。
前面說過,歸寧萬一需要留宿,新婚夫婦是不能同宿一房的。
于是,息侯在熱情款待以及路途勞累中,早早便去睡覺了。
息媯則與姐姐一起睡,兩姐妹多年未見,當然有許多的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