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物流的作業與技術管理研究
- 徐嘉祺 劉雯
- 2380字
- 2021-09-30 12:16:48
第三節 現代物流的基本分類形式
商品流通活動的普遍存在使物流成為現代社會再生產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之一,貫穿于商品生產流通的全過程并且其形式隨著商品交易形式的變化而變化。對于不同的物流形式而言,其運作管理模式與技術特征也存在顯著差異。
一 按空間范圍的大小分類
(一)企業物流
企業物流是指“生產和流通企業圍繞其經營活動所發生的物流活動”(GB/T 18354—2006)。
關于企業物流的定義,美國后勤管理協會將其表述為以原料、半成品、產品及服務與相關信息為對象的、貫穿于產品供應與消費全過程的、以客戶需求為目標的一種計劃性、標準化的產品存儲與運動管理體系(吳群、程浩,2019)。
從其所處層面來看,企業物流表現出典型的微觀特征。
(二)城市物流
城市物流通常以特定城市行政區劃為前提,根據城市規劃特點制定相應物流管理措施并開展具體物流活動以滿足城市物流服務需求。此類物流屬于城市服務的范疇,表現出顯著的中觀特征(戴海龍、李霞,2017)。
(三)地區物流
地區物流是以滿足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物流服務為目標的一種物流形式。區域經濟取決于地區特殊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是城市社會與周邊環境長時間協調發展形成的一種特殊經濟關聯體,在區域這一空間層面體現出特定的社會化、專業化分工協作結果。由此可知,地區物流旨在滿足特定區域的物流需求,表現出顯著的中觀特征。
相互依存、協調統一是地區物流同區域經濟的本質關系(高康、王茂春,2019)。作為區域經濟的核心構成要素之一,地區物流的發展狀況將直接影響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而區域經濟的良性發展也將為地區物流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同時也將促進區域內商品生產、流通等各個領域的發展,從而形成良性互動實現物流、生產、流通等不同領域的協同發展與共同進步。
(四)國內物流
國內物流的行為主體為國家,根據宏觀經濟需要對一國境內的物流發展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在一國物流體系中居于最高層次,表現出十分顯著的宏觀特征。由于國內物流將直接影響關聯部門甚至是全國范圍內各關聯主體的運行狀況,因此屬于物流問題研究的核心內容(任紅紅、趙寧,2011)。
(五)國際物流
關于國際物流這一物流形式,我國現行的《物流術語》(GB/T18354—2006)將國際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定義為“跨越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物流”。由其定義可知,國際物流旨在滿足處于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商品生產者、需求者對產品流通的需求,打破供需關系在時間、空間上的制約,實現商品實物的跨國運動和流通。
國際物流存在的先決條件為國際貿易(林俊,2017)。在國際市場中,分屬于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商品生產者與消費者若想實現交易目的,必須解決不同國家在時間、空間上的分離和差異問題,借助科學有效的物資運送體系實現商品在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的跨境流通。自進入WTO以來,我國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與國際市場的關聯日益緊密,這就為我國國際物流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環境,打造全面、完善、高效的國際物流體系也成為我國物流業創新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
二 按物流主體的不同分類
(一)自營物流
作為比較傳統的物流模式,自營物流由企業消耗自有資源完成物流設施、設備、人員的組織管理工作滿足其物流需求。該物流模式的優勢在于方便靈活、針對性強,能夠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建設和調整(劉子毅,2019)。
在確保管理水平、資源利用率的前提下,自營物流的綜合效益要高于外包物流。但是自營物流的存在也將加大企業的管理難度和工作量,存在外部需求不足時的資源閑置浪費與外部需求過高時的服務不足風險,這就使企業的物流服務質量不確定性相對較大。
(二)第三方物流
此類物流也叫“契約物流”或“物流聯盟”,以外包合同的形式將企業物流服務委托給特定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或組織,在支付相關費用的同時獲得相應的第三方物流服務(閆柏睿,2016)。
(三)第四方物流
此類物流基于集成的供應鏈,由供應鏈各主體進行資源協調與整合為客戶提供全面、完善的供應鏈物流服務。作為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物流模式,第四方物流對供應鏈成員的要求相對較高,供應鏈管理的難度也相對較高(任亮等,2018)。
三 按物流作用的不同分類
(一)供應物流
供應物流通常以原材料及設備為對象,旨在滿足企業產品生產的物資需求而開展的物流活動。供應物流屬于企業生產管理的基本職能之一,具體表現為物資在企業內外部之間的雙向物流活動,即分為內部物流與外部物流兩大類(錢藍、宋華明,2015)。前者指物資在企業內部不同部門之間的流動,后者則指物資在供應企業向下游企業的流動。隨著供應管理模式的創新與第三方物流的發展,供應物流的范圍不斷擴大,內容也不斷豐富,逐漸成為企業最基本、最重要的管理活動之一貫穿于生產經營全過程。
(二)生產物流
因企業生產需要所發生的各類物資在內部的實體流動就是生產物流的具體內涵。上述物資以各類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產品等為主要形式,其目的在于提高流動效率、降低流動成本、高效可靠滿足生產需求(陳建源等,2019)。
(三)銷售物流
顧名思義,銷售物流是企業因銷售活動而發生的物品實體流動活動。其目的在于完成產品銷售目標,將產品由生產企業轉移至銷售企業。銷售物流管理水平將直接影響企業經營績效(李驍騰、趙媛媛,2015)。
(四)返品的逆向物流
此類物流活動多因產品未能被買方順利接收而退貨所形成(張宗福、趙嘉英,2020)。一般流程如圖1-4所示。

圖1-4 返品物流流程
(五)廢舊物資物流
廢舊物資物流主要指企業各類廢舊物品的處理活動,實現廢棄物資由生產環節向特定處理場所的實體流動,具體包含廢品回收物流、廢棄物流兩種形式。前者為生產廢舊物品的重新回收、加工與利用(翟曉松,2020);后者則是不具備回收利用價值物品的填埋、銷毀等處理過程(賈帆帆,2020)。
(六)其他物流分類
除上述分類標準外,還可以根據物流對象、物流環境、運作需求或服務模式的差異對物流進行分類,如各類鋼鐵(朱立新、李華北,2020)、煤炭資源物流(丁肖萌,2018),冷鏈物流(朱琴,2020),電商物流(李靜,201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