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從19世紀末開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近代社會經歷了極為動蕩復雜的變遷。民族矛盾尖銳,階級矛盾復雜,社會動蕩多變。在這極為復雜的中國近代社會變遷時期,中國史學界也一樣發生著重大變革,這一時期的歷史學者也一樣經歷著重大考驗,柳詒徵就是其中的一例。

柳詒徵(1880—1956),生于清代末葉,主要生活于動蕩的民國時期,在新中國度過晚年。他是清末的秀才、南京江南師范學堂的教習,民國時期,他成為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東南大學的歷史教授,又是南京國學圖書館的館長、教育部部聘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成為著名的歷史學家與文化名流。他的學術經歷可以說是近代中國社會的縮影,他的史學學術發展歷程可視作近代中國史學發展演變的縮影,因此研究柳詒徵的史學思想是探索近代中國史學發展的途徑之一。

對柳詒徵的史學研究,應從他學術經歷的梳理開始,本書圍繞柳詒徵的文化觀、史學思想、治史方法、史學研究成就、柳詒徵和相關史學團體的關系、與其他近代學者的關系等方面進行了探討論述。

柳詒徵的文化觀是他史學思想的基礎和出發點。20世紀初,隨著中國社會的變遷和發展,中國史學開始逐步走向近代化,但傳統史學依然有巨大的影響力。柳詒徵以中國傳統文化的衛道者面目出現于學界,并主張保留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特別是關于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方面的內容,更應在新的社會形勢下堅持。他提出了“明倫”“尚德”的文化主張。他的著作《中國文化史》和在《學衡》雜志上發表的論文闡明了這一主張。這是柳詒徵史學思想的文化基礎。

柳詒徵作為史學家,他的史學思想繼承了中國歷代以來傳統史學家的史學思想,高揚“治史以經世”的思想大旗。他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認為史學家研究歷史要注重“以史為鑒”“史以教民”。在史家道德修養方面,他注重史家的史德,認為史家要首先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而后才能談到治學。在歷史編纂學方面,他繼承了中國傳統史學的治史傳統,注重學術源流,并有信古思想。但他在新的形勢下對新史料的處理還是主張“新者宜新”的原則,也并不是完全保守的。

柳詒徵的史學成就主要有以下方面:20世紀初期,他編纂了《歷代史略》《中國商業史》《中國教育史》等著作,在近代史學教育領域做出了貢獻,同時也進行著新史學研究的開拓與探索;在中國文化史研究上,他的《中國文化史》是影響深遠的名著;在史學理論方面,他試圖以中國傳統的史學概念對現階段中國的史學理論進行闡釋,《國史要義》就是其成果;在地方史和文獻整理方面,他也有突出的貢獻,參與了《江蘇通志》的編寫工作,整理影印了大量的古籍文獻,在目錄版本學方面也有重要的貢獻。

柳詒徵是近代著名史學家,在他半個世紀的學術生涯中,積極投入史學團體的建立和發展活動中,為中國史學體系建設不斷地努力。他和學術同人一道創建了“史地研究會”“中國史地學會”“中國史學研究會”等史學學術團體,參與主辦了《史地學報》《史學與地學》《史學雜志》等史學刊物,為史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柳詒徵在中國近代史學領域有重要的地位。在學術上,他是文化保守主義者,是以保護和弘揚中華文化為己任的史學家;但他又是引領史學學術的領軍人物,在他的引領下,繆鳳林、向達、鄭鶴聲、張其昀等著名史學家脫穎而出。因此,1948年柳詒徵能夠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是學界對其在史學領域地位的肯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阳县| 资阳市| 新安县| 永修县| 阳泉市| 隆林| 云龙县| 扶沟县| 饶河县| 汾阳市| 西丰县| 麻江县| 治多县| 荥经县| 类乌齐县| 永城市| 西青区| 含山县| 鸡泽县| 晋宁县| 威信县| 收藏| 平阴县| 莫力| 大洼县| 东海县| 四子王旗| 朝阳县| 大厂| 通山县| 阳新县| 离岛区| 杭锦后旗| 武胜县| 樟树市| 凤城市| 巴塘县| 乾安县| 巩义市| 泸溪县|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