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歷史視野中的歷史唯物主義
- 葉險明
- 23字
- 2021-10-20 19:51:30
上篇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對“西方中心主義”的超越
第一章 歷史唯物主義建構與對“西方中心主義”批判
從思想文化形態上看,對“西方中心主義”的超越(包括對任何意義上的“中心主義”的超越),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本質屬性。這種本質屬性的形成有其文化機理,亦即歷史唯物主義形成的文化路徑[1]。這種文化路徑集中地體現在馬克思,其對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及其中的“中心主義”傾向科學批判的過程中[2]。只有在馬克思這一科學批判的過程中,才能形成最初的以“實踐批判”為基礎和目的的“理論批判”,其與“實踐批判”的互動關系,從而也才能有歷史唯物主義構建的基本完成,即歷史唯物主義創立的基本完成。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是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進而言之,從前提看,對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及其中的“中心主義”傾向的科學批判,是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形成的文化路徑的前提;從過程來看,對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及其中的“中心主義”傾向的科學批判,是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形成的文化路徑的一條主線;從結果看,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是對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及其中的“中心主義”傾向科學批判邏輯延伸的結果。這就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形成的文化路徑。只有把握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形成的路徑,我們才能全面、正確地理解工業革命、生產力和世界交往的發展、資本積累的特性和資本的擴張本性、社會主義事業的世界歷史性,以及空想社會主義、古典經濟學家特別是黑格爾的相關理論,何以能夠成為馬克思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形成的原因、基礎和來源,進而也才可能全面、合理地解釋,馬克思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構建的歷史和邏輯。要言之,探討歷史唯物主義形成的文化路徑,是對歷史唯物主義乃至整個馬克思學說研究視角上的創造性轉換。這不僅有助于我們搞清楚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其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歷史規定性和邏輯規定性,而且也有助于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豐富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