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手抄時代的文學傳播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文學發展的手抄時代,其主要載體是紙筆。紙張走向普及,主要發生在從漢末到東晉這段時間。《后漢書》中詳細記載了東漢蔡倫發明紙張的經過,他主要采用的原料是樹膚、麻頭等。漢末最為著名的“左伯紙”,至南朝蕭梁時期還存在,蕭子良評價曰:“子邑之紙,妍妙輝光。”崔璦在回復葛元甫書中談到了縑帛與紙的不同,當時是紙張與縑帛同時使用的時代。而紙的風行,大概就是在3—4世紀的晉代,取代了竹簡和部分縑帛的使用,書籍因此獲得大量傳播,手抄本開始流行,文學的傳播速度空前提高。這其中最為著名的例子,就是左思《三都賦》問世后“洛陽紙貴”的傳說。東晉桓玄時,更下令徹底放棄了竹簡,而以“黃紙”代之。紙張作為優質的文化傳播載體,為當時的詩賦名家所稱贊,西晉士人傅咸(239—294)撰寫了《紙賦》,稱頌紙張的便利性。永嘉南渡之后,江南地區獲得開發,造紙術更加發達。今日浙江到江西地區的剡溪一帶,兩岸綿延數百里皆生藤葛,麻藤是南方造紙的主要原料,這種紙張在這一地區盛行千年。而抄紙簾的發明,也使得南方的造紙技術日益規模化。斯坦因在新疆發現的3—4世紀東晉的古紙,就是生纖維和破布的混合物。北齊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還提到了當時一種非常成熟的紙張防蛀技術,叫“染潢”,大概就是在紙張生產過程中,將一種能夠防止蟲蛀的黃色汁液浸入紙中。敦煌所藏的5—10世紀的紙卷,就證實了這種防蛀方式對于紙張保存的有效性。

紙張在東晉以后的風行,極大地改變了文學傳播的速度,也使得文學創作在更大的范圍內普及開來。當代文學作品的結集速度和數量在不斷地增加。謝靈運移居會稽后,“每有一詩至都邑,貴賤莫不競寫,宿昔之間,士庶皆遍,遠近欽慕,名動京師”(《宋書·謝靈運傳》)。劉孝綽“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諷誦傳寫,流聞絕域”(《梁書·劉孝綽傳》)。這一時期的江南,詩人多如牛毛,有人就編選了《江左文章錄》。梁武帝天監四年(505),江淹自撰為前、后集。沈約編撰了一部選集名為《宋世文章志》,在《隋志》中著錄為2卷,在《南齊書》本傳中則著錄為30卷。又如,《玉臺新詠》的編撰和結集非常重視當代詩文,其中第9、10兩卷中多是當代詩人作品。殷淳還編撰了《婦人集》30卷,徐勉也編有《婦人集》10卷。臨安公主有文集3卷,蕭綱親自為之作序。這都說明當時有關婦女題材的作品或者婦女創作的作品十分豐富。由于南朝音樂文學創作發達,陳廢帝光大二年(568),釋智匠撰《古今樂錄》13卷,起漢迄陳。這部總集如今已佚,散落在《樂府詩集》中,對南朝時期樂府詩歌及事件的記載是很豐富的。當代作品的迅速結集,無疑是為抄撰風氣甚濃的文化環境所催生。

南方地區藩王府抄撰規模的擴大和定型,是在永明二年(484),即竟陵王蕭子良鎮守西州,“移居雞籠山西邸”時。當時,他“集學士抄五經、百家,依《皇覽》例,為《四部要略》千卷,招致名僧講論。佛法,造經唄新聲,道俗之盛,江左未有也”(《南史·文惠諸子列傳》)。《略成實論記》記載了當時蕭子良集結五百余名僧抄錄《成實論》,略為九卷,寫百部以流傳天下,規模浩大。這些學士的工作,涉及抄撰圖書、整理類書、翻譯佛經等,貢獻卓著。這樣的文化陣容,“江左所未有也”。永明五年(487),蕭子良親自抄經三十六部,帶動了當時抄經活動。建康地區作為南朝圖書抄撰中心的地位,也是通過官方館閣抄撰和蕭子良的藩王府抄撰等力量的推動,得以牢固樹立。館閣之中文士眾多,遂產生館閣唱和。抄撰者熱衷于對抄撰活動本身或者抄撰環境中某些事物的歌詠。如沈約《和竟陵王抄書詩》,王融《抄眾書應司徒教詩》,皆以金玉之詞堆砌的秘閣典故,突出抄撰活動的清雅貴重。當時還有一批產生于抄撰活動的游戲之作。再如沈約、王融、范云同賦的《奉和竟陵王郡縣名詩》,沈約的《和陸慧曉百姓名詩》《奉和竟陵王藥名詩》,王融的《藥名詩》等,將所見同類之詞,連比為詩,是詩人擴充詩歌素材的嘗試。這幾首僅存的物名之詩,能夠讓我們明了南朝詩人獲得詩歌典故的過程和方式。

晉安王蕭綱繼承了蕭子良西邸抄撰模式和館閣唱和,并發展專事抄撰的職位:抄撰學士。在蕭綱出鎮雍州期間,“高齋十學士”的抄撰陣容已經粗具規模,入京后依然組織抄撰活動。《法苑珠林》錄《法寶連璧》一部二百卷,就是在太子之位上組織編抄的。蕭綱府中的文士唱和十分頻繁,和竟陵王蕭子良相比較,蕭綱直接參與詩文唱和活動的頻次大大提高。宮體詩的興起,即是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產生的。隨著晉安王成為皇太子,徐陵、庾信遂在東宮“并為抄撰學士”。徐陵、庾信的父親徐摛、庾肩吾都是晉安王蕭綱幕中的文人,入幕極早,前后跟隨蕭綱數十年。徐陵、庾信雖號稱是“抄撰學士”,但其本質仍是藩王府幕中文人。

圖書抄撰的風行,在北朝同樣盛行。北方官方抄撰機制同樣是建立在民間。當時的北方社會,出現了“傭書”產業,成為貧困士子立身之依靠。北魏名儒蔣少游、劉芳、崔亮和房景伯都有過“傭書自給”的經歷。從洛陽時期開始,北朝開始出現了一些擁有大量私家藏書的士人,如常景身份顯貴,家中富有藏書。侯景之亂以后,大量南人北徙,南方的人才和圖書都遭到毀滅性打擊。顏之推《觀我生賦》自注云:“北于墳籍少于江東三分之一,梁氏剝亂,散逸湮亡。唯孝元鳩合,通重十余萬,史籍以來,未之有也。兵敗悉焚之,海內無復書府。”在針對南朝的戰爭中不斷獲得成功的同時,為了安置由梁、齊入周的文士,北周和北齊都發展了自身的官方抄撰機制。對于南來士人,北周起初沒有授予政治實權,這段時間大約有十年之久。而之后也主要是使其擔負文化職能,發揮其文化優勢,置麟趾殿,集合南來士人從事抄撰活動。武成中(559—561),周明帝令諸文儒于麟趾殿校定經史。北齊文宣帝天保三年(西魏廢帝元欽元年,552),梁元帝平侯景之亂,藏書到江陵,顏之推、王褒、庾信等校之。主持北方官方抄撰的南來文化士人,皆有從事官方抄撰之經歷。除庾信、王褒外,其余有宗懔、蕭大圓、蕭、明克讓、姚最、顏之儀、元偉等,主要是從南朝和北齊入周的文人,約30多人得入麟趾殿。同時,南方抄撰群體的向北流播,使得在南北戰亂中的一些集部圖書,得以傳抄。北齊人充分效仿了南朝官方圖書抄撰經驗。北齊武平三年(572),祖珽采納陽休之、顏之推的建議,奏立文林館,又奏撰《修文殿御覽》。在館閣的實際工作中,顏之推與“性好文詠、頗善丹青”的蕭放、“工于詩詠”的蕭愨等南方士人同任撰例,署文林館待詔者仆射陽休之、祖孝征以下30余人,主持《修文殿御覽》《續文章流別》等編纂。顏之推之所以十分積極地投入這項事業,恐怕和他在江陵之亂中的一段遺憾經歷很有關系。顏氏一家,曾有過多次詩文結集,但都因為缺少圖書副本,而在遭受困厄之后不復存在。類書的出現,為詩文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條件,學習創作變得更為容易。

南北朝時期對后世影響較大的兩部文學總集是《文選》與《玉臺新詠》。《文選》又稱《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漢族詩文總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蕭統死后謚“昭明”,所以他主編的這部文選稱作《昭明文選》,原本30卷,分為賦、詩、騷、七、詔、冊、令、教、文、表、上書、啟、彈事、箋、奏記、書、檄、對問、設論、辭、序、頌、贊、符命、史論、史述贊、論、連珠、箴、銘、誄、哀、碑文、墓志、行狀、吊文、祭文等類別。《文選》所選作家上起先秦,下至梁初(以“不錄存者”的原則沒有收入當時尚健在的作家),作品則以“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為原則,沒有收入經、史、子書。蕭統是當時文壇上政治地位最高的人物,六朝的綺靡文風在他身上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然而他對文學創作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關系,卻持重折中,內容要求典雅,形式可以華麗,認為藝術的發展必然是“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文選序》)。他指出:“夫文典則累野,麗亦傷浮”,要求麗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質彬彬,有君子之致”(《答湘東王書》),同時還推崇陶淵明“文章不群,詞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陶淵明集序》)。所以《文選》所選的作品,其實并沒有過分忽視內容。除了選錄陶淵明的八首詩以外,還選錄了《古詩十九首》和鮑照的作品十八篇。同時,對那些質木無文的玄言詩和放蕩、空虛的艷體詩和詠物詩則摒而不取。至于入選的作品是否值得選錄,應該選錄的又是否有所遺漏,后代的學者曾經有過許多不同的意見,見仁見智,眾說不一。總的來說,這部詩文總集僅用三十卷的篇幅,就大體上包羅了先秦至梁代初葉的重要作品,反映了各種文體發展的輪廓,為后人研究這七八百年的漢族文學史保存了重要的資料。

《玉臺新詠》是一部東周至齊梁的詩歌總集,共收詩700余首,是徐陵入陳之后所編。本書編纂宗旨是“撰錄艷歌”,即主要收錄男女閨情之作。入選各篇,皆取語言明白,而棄深奧典重者,所錄漢時童謠歌,晉惠帝時童謠等,都屬這一類。又比較重視民間文學,如中國古代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就首見此書。它重視南朝時興起的五言四句的短歌,收錄多達一卷,對于唐代五言絕句詩體的發展有一定推動作用。它不像《文選》那樣不錄在世人物之作,選錄了梁中葉以后不少詩人作品。這些詩作比“永明體”更講究聲律和對仗,可以較清楚地看出“近體詩”的成熟過程。書中收錄了沈約《八詠》一類雜言詩,也可以據此了解南朝末年詩和賦的融合以及隋唐歌行體的形成。《玉臺新詠》所選詩篇又有可資考證﹑補闕佚的,如所收曹植的《棄婦詩》,庾信的《七夕詩》,為他們的集子所闕如,班婕妤﹑鮑令暉﹑劉令嫻等女作家的作品,也賴此書得以保存和流傳。其中所收詩歌主要反映女性的生活,表現女性的情思,描繪女性的柔美,吐露女性的心聲,同時也表現了男性對女性的欣賞、愛慕,刻畫了男女之間的愛戀與相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坛市| 民丰县| 从江县| 高安市| 三河市| 木兰县| 徐州市| 黑龙江省| 乡宁县| 肇源县| 承德市| 方山县| 大丰市| 外汇| 保康县| 县级市| 察雅县| 鄢陵县| 曲周县| 鹿邑县| 北辰区| 大余县| 将乐县| 廊坊市| 曲松县| 鱼台县| 甘泉县| 二连浩特市| 秦安县| 安仁县| 新民市| 寿光市| 民县| 潞西市| 华亭县| 柞水县| 阿瓦提县| 绍兴市| 大庆市| 刚察县| 崇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