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塑造高尚道德情操,全面提升道德品質

高校中層管理者在高校發展與管理中均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這也要求中層管理者不僅要有較高的政治素養、管理能力,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優良的道德素質。高校中層管理者既是黨的教育方針、路線、政策的貫徹者和執行者,又是高等學校的管理者。管理者手中多掌握著不同程度的權力,他們的政治素養、思想作風、管理水平與能力,直接影響著學校管理方式與發展速度[6]。正所謂“師德高尚,為人師表”,高校中層管理者的服務對象,相較于社會上的一般群體,具有較高的道德素養與知識水平,這給高校中層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因此,應當重視對高校中層管理者道德品質的分析與研究。

一 高校中層管理者道德品質概述

高校中層管理者的道德品質,并不是一種純粹的管理者道德標準或規則,這種道德品質更多的是在實踐中凝聚而成。中層管理者通過自身的道德行為所表現出來的一定的道德覺悟水平和道德修養狀況,是中層管理者對自身管理目的的清楚認知,是為了進行更好的管理活動而培養的一種自我內在道德品質,是一種內在獲得性的精神品質。高校中層管理者的道德品質,是管理者的角色品質,更是管理者應該具備的角色品質[7]。在中層管理者特定的職業活動領域內,一定的道德行為不僅體現著一定社會、一定階段對于教師道德的要求,更表現出教師一定的道德修養,促使教師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質。

(一)道德品質的含義

道德品質是人們在一定社會道德原則和規范的指導下,在行為上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一貫的傾向與特征。[8]道德品質與道德行為是緊密聯系的,道德行為的產生一定程度上基于道德品質,而道德品質則是在一系列的道德行為中累積形成的。[9]馬克思主義認為,在考察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時,應該從多方面進行了解。不僅要考慮他在某一方面表現出的道德行為,還要考慮他在各個方面表現出的道德行為;不僅要看他在某一時某一事上表現出來的道德行為傾向,更要看他在做事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貫道德行為傾向。只有這樣才能夠較為完全、完整地把握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揭示道德品質的基本規律與特征。

(二)道德品質的一般特點

1.道德品質是道德行為的集中體現。道德品質與道德行為是密切相關的,在評價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時需要參考他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是道德品質在現實中的綜合表現,道德品質則是在道德選擇中形成的價值習慣。中層管理者的道德品質的形成過程一方面受到行政關系與政治關系的制約,另一方面受到道德教育的影響。中層管理者通過自身的行為,并在實際管理活動中逐步形成了較為穩定的行為習慣,在道德教育的指導與實踐的支持之下,最終形成一種內在的道德品質。[10]由此可見,道德品質主要通過道德行為表現出來,且道德行為是道德品質的客觀判斷依據。

2.道德品質在意志力的支配與調節下完成言行統一。道德行為是道德品質的表現途徑,是在一定的道德意志力支配之下而產生的自覺活動,也是在道德意志力支配之下做出的自由選擇的行為結果。高尚的道德品質是一種自覺意志的行為過程,是長期以來在一種堅定的道德信念支配下,達到并形成的言行統一狀態,不是偶然的道德沖動,更不是道德行為的簡單積累。在實際的高校管理工作中,盡管高校中層管理者所受道德教育的水平差異不大,卻往往表現出各自不同的道德品質,既有善惡之分,也有高低之別。形成這一差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校中層管理者主觀方面的認識水平和意志力的不同。在社會主義社會,任何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都要求個人在道德選擇中克服利己主義的動機,積極地履行自己的道德義務并持久地堅持下去。沒有堅強的意志力支配與調節,優秀的道德品質既不可能形成,也不可能堅持下去。因此,在人們的道德生活中,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只有這樣才能在道德選擇中不被各種利己主義的動機所左右,才能養成優秀的道德品質,展現良好的道德行為。

3.道德品質是“行為整體”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特征與傾向。道德品質一方面在個人意志力的支配之下得以表現;另一方面在道德行為與道德實踐活動之中得以體現,是道德行為與道德意志統一的“行為整體”。道德品質是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的統一;是個人長期以來一系列道德行為的統一;是動機與效果的統一;是個別行為與行為整體的統一。也就是說,道德品質具有穩定性和一貫性。

4.道德品質具有一定的時代性與歷史性,既受到社會經濟水平與經濟結構的制約,又在社會關系中表現出一定的階級特征。一定的社會關系會產生一定的道德原則與道德規范,且這種一定的道德原則與道德規范會產生一定的道德品質,也就是說道德品質是一定社會關系與社會實踐的產物,道德關系具有的時代性與歷史性主要源自于時代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在不同時期,高校的發展與治理有著不同的側重點與指導意見,中層管理者需要認識到道德品質的歷史性與時代性,認真領悟不同時期社會主義社會所倡導的和要求的道德品質。也就是說,高校中層管理者無論表現出怎樣的道德品質,都應該適應時代的要求且受到社會經濟關系的制約。高校中層管理者道德品質的時代性與歷史性直接影響管理工作的效果與效率,高校中層管理者要根據具體的社會經濟結構與服務的對象,做出適當的調整,以便更好地發揮職能優勢。

二 高校中層管理者道德品質的主要表現

高校中層管理者在自己的管理工作中,會逐步形成和表現出較為穩定且具有一定特征與傾向的道德品質,這種道德品質會在一定的道德規范與原則下,在管理者的管理行為中得以反映。高校中層管理者的道德品質,一方面反映了高校中層管理者道德水平、道德修養以及道德境界的狀況;另一方面對于中層管理者來說,較高的道德品質與道德素養既是在進行學校管理實踐活動時的道德需求,也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與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的客觀要求。

高校管理者的道德品質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忠于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把學校的工作與人民的利益作為最高尚的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貢獻自身的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而獻身。優秀的高校中層管理者應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積極且有效地落實黨和國家的各項教育方針與政策,能夠以教師和學生為中心,以關心教師、愛護學生和教書育人的思想為指引,進行學校的管理工作,不斷提升管理的業務能力。具體來說,高校中層管理者道德品質的內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道德認識

道德認識是一個過程,首先,是人們能夠認識到道德關系的客觀存在,其次,能在客觀世界中不斷地通過實踐來理解與認識這種關系的道德原則與道德規范。道德認識是道德品質中的基本構成要素,是形成一定或特定道德品質的基礎。中層管理者對自己的職業道德原則和規范的理解構成自己的道德品質基礎。中層管理者對于道德的認知,會直接反映在管理活動當中,正確、深刻、科學的道德認知能夠產生高尚的道德行為;相反地,不正確的道德認識則會帶來錯誤、不符合管理道德的行為。高校中層管理者要不斷學習職業道德理論,不斷提高對自身管理工作的職業道德認知,正確且深刻地理解中層管理者的職業道德原則與規范,并在原則與規范的指導之下表現出優秀的道德行為。中層管理者主要面對在線的教師與學生,服務的群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管理活動發生的場所為校園,這些特征都給中層管理者的道德認識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中層管理者堅持更高的道德標準。高校管理者應該牢牢記住,學校的優良校風、學風都和學校的管理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管理行為產生的效果會對學生與教師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中層管理者應有更深刻的道德認識。

(二)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的精神世界以及道德倫理的核心支柱,具有穩定和深沉的特質,是個體道德塑造的源動力,也是個人道德發展方向的指南針。道德行為的產生一定程度上源自于人們對于道德情感的認知、認同與共鳴。一種道德行為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對道德認知在情感上的認同和共鳴[11]。道德情感是一種內心體驗,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道德關系或者道德行為等表現出的愛憎與好惡的態度,是對一定的道德原則與規范的認識,是伴隨著道德認識而產生的[12]。高校中層管理者的道德情感則是對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道德原則與道德規范的認識,并且在一定的道德認識基礎之上,表現出相應的情感與情緒體驗。不同的道德情感會帶來不同的工作態度,積極向上的道德情感能夠充分地發揮出中層管理者的能動性與創造性,提高管理者的道德認知;反之,消極、低落的道德情感則會對管理者的道德行為產生負面影響,降低道德認知水平。道德情感是對具體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道德是個體在道德準則上的一種情緒共鳴,是道德品質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既是個體對于道德理想的一種向往,也是道德行為表現的風向,更是自身道德認識與實踐過程中的調節劑。道德情感是高校中層管理者道德行為與道德動機形成的基礎,優秀的中層管理者應對自身崗位保有熱情、熱愛學生、關心教師與教育,有道義和責任感,只有在理智的認識和高尚的道德情感的支持之下,才能表現出優秀的道德行為與道德品質。對事物的理性認識也是中層管理者道德情感的一個重要方面,理性認識在情感上的表現主要是對真理的熱愛、追求與堅持,并為了真理而奮斗,這些表現都是由個體好奇心、求知欲與自信心等綜合因素共同構成的。在求真的過程中,需要有理性的心態,不盲從、不沖動、不隨大流、不感情用事,而采用客觀、公正的方式處理事情,也是高校中層管理者不可忽視的道德情感。

(三)道德動機

道德動機是指人們從事某種道德行為時的愿望、意向、想法,也是人們道德行為所追求的目的。高校中層管理者的道德動機就是在自己的職業活動領域,在處理人際關系時,特別是在處理同學校、同學生、同教師的關系,以及與社會其他部門的相互關系時的愿望、意向以及自己的職業道德行為所追求的目的。

道德動機是構成道德品質的基本要素之一,一個人的道德行為首先在于動機。動機指導著人們行為的方向,在一般情況下,動機和效果是一致的,即好的動機一般能夠產生好的效果。高校中層管理者的一切職業活動行為,都應當從利于學校、關心教師、愛護學生的動機出發,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以及廣大教師的支持,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取得更大成績。然而,并非好的動機就一定能夠取得好的效果,在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和影響下,人們追求某種目的的行為,其結果不一定符合自己最初的愿望,有時甚至與自己原來追求的目的相反。這就要求每一位校長都要深刻地認識社會、了解教師、了解學生,遵循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規律,采取適當的措施,從事教學和管理工作,力求使良好的道德動機與理想的行為效果保持一致。

(四)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是個體對道德準則與道德規范認識的準確性的內心篤定,是道德義務的強烈責任感,是道德品質在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調節與評價因素,是道德情感與道德意志的統一體。在道德品質的構成中,道德信念具有主導地位。具有頑強道德信念的個體,在追求崇高道德人格與實現道德理想的道路上,表現出更強烈的情感,能夠積極捍衛道德原則與道德規范,切實履行個體的道德義務。高校中層管理者應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擁有較高的熱情,能夠為共產主義的理想與事業不斷地奮斗,清晰認識自己的管理工作職能與特點,在實際工作中抱有高度的政治熱情,真正將自身管理工作與教育事業相結合,在道德信念的支配下,在管理工作中產生自豪、滿意和愉悅的力量與信心。高校中層管理者應充分認識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學校管理中負起自身的道德責任,將自身的道德追求與道德使命轉化為對國家和人民的道德責任與道德信念,通過將自身與國家、人民的有機結合,形成強有力的道德信念,支持和支配自身崇高道德品質的形成。

高校中層管理者的道德品質主要表現在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動機和道德信念四個方面。正確的道德認識產生積極的道德行為,是道德品質的基礎,道德情感支配與驅動道德行為,道德動機則是道德行為的直接動因,道德品質的特點和傾向與道德情感有著密切的聯系,道德信念則是道德行為習慣形成的前提,使道德品質具有一貫的穩定性。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動機和道德信念四方面相互依存、互相影響,共同構成了道德品質。

三 加強高校中層管理者道德品質的重要性與時代性

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還具有社會屬性,在社會經濟水平與環境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人與社會的關系,不同的社會對道德品質的要求不同,不同職業對道德品質的具體要求也不一樣。[13]高校是人才培養最主要的場所,更應該認識到道德品質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時代高度,高校中層管理者從事的是教育事業,而教育對民族復興與社會發展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建構者,擔負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合格接班人與優秀建造者的時代使命,由于高校中層管理者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加強其道德品質修養是十分重要與必要的。“所謂時代性是指由特定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因素所綜合決定的,事物在發展進程中所必須遵守的,通過事物在發展變化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某種確定不移的客觀趨勢。”[14]加強道德品質的時代性是高校中層管理者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與重要組成部分,道德品質的主要表現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而不斷地得到創新與發展的,也就是說高校中層管理者的道德品質必須具有時代性,必須要緊跟時代步伐、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時代脈搏、反映時代發展的要求。時代性在思想道德品質形成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有以下幾方面。

(一)時代性是高校中層管理者道德品質的基本屬性

人們參與的社會活動主要是物質生產與精神文明建設,這些活動的根本意義都在于人們需要尋找外在社會與內心需求的平衡,這是人類回應時代發展要求的特有方式,時代性是為了發展自身而在時代背景下進行的創造性活動。高校中層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處理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要管理好校內事務;另一方面要在政策方針的指引下發展學校教育事業,是人們主觀與客觀世界的重要實踐活動。高校中層管理者道德品質的發展離不開時代,時代性是高校中層管理者道德品質的基本屬性。

(二)時代性是高校中層管理者道德品質發展的基本動力

世界是紛繁復雜的,是不斷變化的,是一種動態變化的發展形式。人們的發展目標與基本矛盾在不同的時代有所不同,道德品質在不同的時代也呈現出不同的發展需求,這種變化的時代環境與人民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基本動力。由于高校中層管理者的管理活動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復雜性與一定的社會性,不同類型的教育發展目標、不同類型的經濟環境都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影響因素,在具體管理工作中,管理者的道德品質受到多重力量的共同作用。在眾多影響因素中,時代與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及高校中層管理者自身發展的需求,既是中層管理者發展優秀道德品質的根本原因,又是推動高校中層管理者道德品質發展的基本動力。

(三)時代性是高校中層管理者思想道德工作取得實效的基礎

高校中層管理者的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樣,也存在時效性的問題。思想教育工作與道德建設工作都具有很強的時代性,高校中層管理者只有堅持時代性,才能設定有效的發展目標,在實際管理工作中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活動,以此保證管理內容的有效性。重視時代性能夠保證教育管理工作正向發展。高校的中層管理者應在特定的時代背景與條件下,根據教育方針政策的指引,并結合教育目標的具體實現程度,來調整具體的管理方式與方法,以便能夠更加順利地實現管理的內在效果與外在效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国市| 扬中市| 高陵县| 曲麻莱县| 镇沅| 金门县| 中方县| 盖州市| 绩溪县| 凤山市| 河北区| 桃园县| 朝阳县| 闽清县| 留坝县| 德安县| 红河县| 温宿县| 工布江达县| 大英县| 徐汇区| 绥化市| 海盐县| 富源县| 弥勒县| 南澳县| 博白县| 涪陵区| 卢湾区| 凤凰县| 岳阳县| 平罗县| 克东县| 鹤峰县| 安阳县| 锡林郭勒盟| 明溪县| 石楼县| 衢州市| 寿宁县| 巴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