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超越多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取向

對于發(fā)展全球性研究模式的需求,大學院校經(jīng)常會采用這樣一種方式,即把不同學科領域的學者聚集到某個單獨的系部或研究中心,進行跨學科,甚或是交叉學科的合作。科研資助機構也通過將不同專業(yè)的專家匯聚到一起共同開展某一具體的全球性研究項目,以對此作出回應。然而出于種種原因,將各學科專家聚集起來共同討論的做法,未必能確保產(chǎn)生適合于研究全球化世界之復雜性的革新性方法或理論。就像Eric Wolf在其拓荒性著作《沒有歷史的歐洲和歐洲人》中所指出的:“只有當我們能夠直面超越我們自身專業(yè)學科的各種理論可能性時,一種[綜合的]取向才成其為可能。而那種寄望于所有學科的簡單相加就能帶來全新視野的多學科發(fā)展路徑是遠遠不夠的。”

《全球轉向》探討了學者們如何克服學科研究的局限性,以便更好地研究全球范圍的進程及其影響。我們認為必須超越多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研究路徑:無論顯得多么具有革新性,它們仍然是與傳統(tǒng)學科牢牢捆綁在一起的,因為正是從這些傳統(tǒng)學科中分析出它們自身的概念差異。全球學研究若想達至真正的全球性,就必須擺脫現(xiàn)代主義與歐洲中心的觀念和假設,包括超越通行的地緣政治國家分析框架,這些框架對審視當今的后國家全球化進程已顯得相當乏力。

在本書中,我們提出了一種理論和方法的綜合,它旨在應對當前時代所面臨的多焦點、多維度問題。我們提出的全球跨學科框架不僅僅是各主流學科觀點的簡單合并或結合;相反,這一框架設想了一種整體性的全球視角,并梳理出新的研究理論、分析和方法模型,以便能夠更好地理解全球化演變過程及與其相伴的社會、文化、經(jīng)濟和政治關系重構。我們認為,對于當代的研究來說,繼續(xù)復制嵌入某個具體學科和專業(yè)領域的研究問題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超越學科領域,發(fā)展出與21世紀全球學研究密切相關的革新性跨學科的研究問題。我們相信一個全球跨學科框架將會使學術成果越來越有能力回應迫在眉睫的全球化挑戰(zhàn)。

這一跨學科框架乃是對全球學研究諸要素——我們將在第二章中概述——的回應,從而使此前一直被邊緣化的認識論和學術研究融入新的知識生產(chǎn)過程中。我們認為,一種新的綜合正在跨越學科領域而生成,對大多數(shù)學者來說它將是非常適宜且易用的,即便他們的研究旨趣在本質上未必具有明顯的全球性。放眼長遠,這種新的綜合還將可能使西方學術研究變得更為開放,更能包容非西方的思維、認知與分類模式。鑒于其可能產(chǎn)生的種種重大影響,本書的中心目標之一就是要描述我們所說的全球跨學科框架——這是我們在第三章中所要做的——并探索將其納入人文和社會科學研究議程的方法與途徑。

基于全球跨學科框架的概念,我們勾勒出一種多維度方法論,這一方法論使我們能夠從事反映理論發(fā)展的可行的研究議程設計并付諸實施。我們希望使研究者明白,研究全球規(guī)模的問題既是具有重大意義的目標,同時也是每一位新入門學者能夠企及的目標。這并不是說學者們應當精通多個學科領域,我們明白每一名全球學研究者都將遇到與其研究項目有關的特殊挑戰(zhàn)。然而我們相信,通過本書中的討論、見解、觀點和示例,讀者能夠得到啟發(fā)和鼓舞,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提出新的問題、收獲新的知識、運用新的方法論取向,并最終完成有助于理解這個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的新型研究。

本書為新手和資深學者提供了一個連貫的概念、理論和方法論視角,以便更好地理解不斷展開的具有全球意義的過程及其影響。之所以能夠如此,是因為近年來關于全球化的新的思維方式為我們提供了,并且仍繼續(xù)提供著研究它的新的方法。如前所述,全球性的研究并不是說其研究對象在空間意義上必然是巨大的,或者它必須具有某種內在的世界觸角。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意識到,僅僅描述跨國界的大規(guī)模力量、過程和流動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努力去了解這些力量、過程和流動對生活在蔓生的城市和農(nóng)村城鎮(zhèn)中,生活在成片的城市貧民窟、永久性難民營、邊境地帶、封閉式社區(qū)、拘留中心等之中的普通民眾的影響(Ong and Collier 2004)。這其中的很多位點既被納入國家框架,但就像其他許多位點一樣,又超越了國家邊界,并不斷凸顯著民族國家武斷的,有時甚至顯得過時的本性。正是沿著本土—全球連續(xù)統(tǒng)一體上的各種問題之間動態(tài)、多維的相互作用,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球學研究路徑的獨特框架(見第二章)。

對本土—全球連續(xù)統(tǒng)一體的強調使社會、人文科學的學者能夠聚焦于全球化進程是如何對小型社區(qū)以及本土化的社會、文化、經(jīng)濟、法律、政治關系施加正反兩方面影響的。即便最龐大、最抽象的全球化進程,當它落地并通過具體場所和生活于其中的人們得以折射出來時,也會變得真切可及的。透過本土窺見全球性和透過全球發(fā)現(xiàn)本土性,是理解全球化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這使學術討論得以超越諸如“我們所研究的現(xiàn)象是局部的、國家的、區(qū)域性的、國際的、跨國的還是全球性的”之類乏味的定義爭論。對本土—全球連續(xù)統(tǒng)一體的整體性認識,幫助我們理解各種問題是同時在多個層面上作用的,從而使我們有能力去把握和呈現(xiàn)全球化進程間互聯(lián)一體的現(xiàn)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衢州市| 抚顺市| 青冈县| 康乐县| 太仓市| 偃师市| 尉犁县| 无棣县| 洪雅县| 沈阳市| 饶阳县| 锦州市| 岳普湖县| 仙游县| 宾阳县| 陆川县| 安阳市| 赣榆县| 合阳县| 大渡口区| 中方县| 汕头市| 新蔡县| 和平区| 云霄县| 武安市| 调兵山市| 当阳市| 大洼县| 南投市| 丹棱县| 彰武县| 克拉玛依市| 石首市| 平和县| 合山市| 桦川县| 崇义县| 贵港市| 同仁县| 通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