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言善行
- 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 教育扶貧志愿項目
- 3876字
- 2021-09-09 18:45:44
你育我長大,我助你成長
——我與母校的成長故事
任建龍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彭家山小學校長
一、飽經風雨,在母校的懷抱中長大
1980年我出生在甘肅省隴西縣文峰鎮彭家山村。據母親說,我來到這個世上很不容易,是繼一個哥哥和三個姐姐之后有的我。作為全家的小寵兒,我在一個物質相對匱乏的家庭中開始了我的成長之路。
家中經濟拮據,記得當時全家湊五塊錢的學費都很困難。哥哥姐姐們為了全家的生計,都沒有讀書。放牛、割草和喂豬幾乎是他們生活的全部。我八歲那年,家境有所好轉,或許是寵著我的緣故,父母決定讓我去上學,可是我就是不想去學校,只想跟著哥哥姐姐們一起去放牛,母親拿著放牛的鞭子把我從這一山趕到那一山。最后,在我二叔(當時是我們村小學的代課教師)的“哄騙”之下,走上了求學之路。
記得我剛踏進彭家山小學之時,學校只有四位教師,其中一位為公辦教師,其余三位全是代課教師。學校只有兩間教室和兩間教師宿舍,全是土木結構。為了讓兩個班的學生分開上課,中間用墻隔開,隔墻不是很牢固,這邊學生推一推,墻體就開始動了,當時不知危險的我們還把它作為兩班交流的信號。冬天,教室里用土塊堆成一個爐子,用煤球取暖,由于沒有煙囪,滿教室彌漫著煙霧;實在凍得不行,下課后便站成一排,靠在教室外墻角“擠暖暖”。
五年之后,我小學畢業,雖然很淘氣,但學習成績還是可以。父親說:“你現在也認識了好多字,學手藝也可以了,跟著我學做木工活吧!”但母親不同意,說我還小,再多學點知識,學起手藝會更容易。與父親相比,母親算是知識分子,她上過夜校,還會寫毛筆字。就這樣,父親聽從了母親的意見,我又開始到離家很遠的初中繼續學習。
我初中畢業時,由于成績優異,進入了縣一中。這時,父母也特別高興,他們以我為榮,再也不說停學學手藝的事了。不過父親時常笑著對我說:“要是你能考上個學校,當個老師,該有多好??!”沒想到,父親的這個愿望最終變成了現實。完成了高中所有學業之后,我進入了天水師范學院學習。
2004年6月,我從天水師范學院畢業,同年8月,我便到隴西縣張家灣九年制學校參加工作,開始了我的教育生涯。2011年7月,我接受組織委派,開始擔任彭家山小學校長。
二、砥礪前行,與母校一起成長
當再次投入母校的懷抱、走進校園的那一刻,我百感交集。當初教我的那兩位代課教師已是白發蒼蒼,他們呼喚我的乳名,是那樣親切;校園布局還是記憶中的樣子,校園中多了幾棵榆樹,它們在風雨中堅守。面對兩位我最敬重的恩師,聽著村民的議論“那誰誰的兒子要來當校長了!”,我內心無法平靜:我該用什么來報答你,我的母校?
(一)硬件設施的完善
當時學校和周圍村民共用操場,沒有封閉的校墻,校園里不時有牛羊雞犬出入。所以,我組織大家重修校門,將校門上鎖,將教學區和操場暫時分開,以營造相對安靜的教學環境。2013年,學校的發展迎來了春天,通過爭取維修項目,修建圍墻113米,把操場圈進了校園;修建學生食堂150平方米,改擴建了學生廁所,更換了年久失修的屋面,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學校終于可以實行封閉式管理,有了安全的內部環境,學生也可以在食堂就餐了。

學校操場
(二)辦學理念的確立
通過兩年時間對教師和學生的觀察分析,我發現師生普遍和外界溝通較少。就拿兩位老教師來說,他們雖然已經從代課教師轉為公辦教師多年,但職稱一直沒有晉升。相比之下,鄉鎮其他條件好的一些學校的代課轉正教師的職稱已全部晉升完畢,工資也高得多。年輕教師缺乏教研意識,不能積極主動地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所以也很少到鄉鎮和城區講授公開示范課。學生家境都比較貧困,獲取知識的途徑相對單一。以上種種,造成學校教學質量難以提升,師生發展受限。
鑒于此,我提出了“成長”的辦學理念,即“讓教師在學校都有發展,收獲職業幸福;讓學生在學校感受成長的快樂,收獲健康自信”。首先,培養教師,讓教師通過專業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和能力,通過向上的激發與引領體會職業魅力、收獲職業幸福。其次,構建校園文化,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樹立自信,不斷成就自我。學校在?;盏脑O計上,也是以“引領、成長”為核心:在大山的深處,兩位教師手牽著一個學生,沿著蜿蜒的山路前進。
(三)成長系列課程的實施
成長,一般指長大,長成成人,也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擺脫幼稚的過程。成長的意蘊也非常深刻,從事物發展變化的角度看,成長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成長即生長;其二,成長即發展;其三,成長即創造。因此,學校依據成長的內涵開展了成長系列校本課程。
1.成長系列課程之經典誦讀
朱永新老師曾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蔽倚熒L期在農村生活,到外面去觀察學習取得進步的機會十分有限;但書籍可以打破局限,可以帶我們去廣闊的世界遨游、學習偉人的智慧,可以讓我們變得聰慧、明理。
我們在教師辦公室配置了各種適于教師閱讀的書籍,如《陶行知教育文集》《第56號教室的奇跡》等,讓教師在業余時間能閱讀到自己喜歡的書籍,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我們還在教室后面建立了圖書角,圖書配置參考“中國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100種,2011年版),做到每種書目人手一冊,每班至少配置10種以上,每學期各班交換,這樣有利于制訂閱讀計劃,全班整體推進。
“晨誦、午讀、暮省”是新教育實踐倡導的一種回歸樸素的兒童生活方式。晨誦,為每天注入生命源泉;午讀,喚醒生命的美好與神奇;暮省,讓反思成為學生的日常生活方式。我校根據實際安排了師生們閱讀的時間:早晨7:50—8:20為學生晨誦時間,晨誦書目以國學經典為主,如《三字經》《道德經》等。13:40—14:05為午讀時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按照閱讀計劃有序開展讀書活動。每天放學回家后為暮省時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錄每天的學習和生活;教師則以業務筆記、隨筆和讀后感的寫作來提升自己。
學期末,教導處對教師業務筆記、隨筆和讀后感進行檢查考評。對學生按照閱讀計劃書目內容進行檢測,對閱讀效果良好、酷愛閱讀的師生進行獎勵。經過幾年的培養,師生已從被動閱讀轉變為主動閱讀,讀書興趣越來越濃。
2.成長系列課程之勞動實踐
在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把“勞”列入全面發展的素質要求,豐富了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農村小學占地面積大,水泥硬化面積較少,開展勞動教育有著豐厚的天然場地。彭家山小學占地面積2666平方米,建筑面積663平方米,其余全為土地平面,因此,學校根據實際開辟了“兩園一基地”,即百草園、牡丹園和蔬菜種植實踐基地。
百草園里面放置了四個大石塊,分別雕刻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大字,種植著當地的各種中藥材和各種綠色植物,并且每種植物都標有名稱和藥用價值。學生大部分時間在校園中生活,可以近距離觀察和了解植物的“一生”,植物的多樣性也在無形中感染著學生,就如林清玄的文章《心田上的百合花》中所寫:“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睂τ诓煌膶W生個體,又何嘗不是如此?通過植物多樣性觀察,潛移默化的教育便在其中了。
牡丹園種植著各色牡丹,到了春天,爭奇斗艷,和學校墻體文化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沒有“美”,人生是不完整的;沒有“美”,生命境界難以提升。美國著名詩人惠特曼曾經說過:“一個人在鄉間走去,他所看到的東西,他就變成了那個東西,那個東西就成了他的一個組成部分?!蓖ㄟ^牡丹園,美的種子便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校園一角
蔬菜種植基地。學校將辦公室門前的大花園分為六塊,給每個班級劃分出固定區域并制作了班牌。每周的勞動實踐課上,學生在班主任的引領下,在自己班所在的實踐基地進行種植、除草和觀察,讓學生從勞動中體會父母的艱辛,從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斷促其成長和進步。同時,大量純天然的蔬菜經過學生采摘后便在食堂加工利用,變成學生可口的午餐,學生從真正的意義上體會到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含義。

學生在勞動中體會食物來之不易
3.成長系列課程之社團活動
顧明遠教授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教書育人在細微處,學生成長在活動中。”學校根據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每學期初,學校根據各教師的特長,先設計社團活動項目,然后組織學生報名,確定輔導教師和社團成員后,每周三下午在全校統一開展活動。到目前為止,學校已經成立了體育社團、音樂社團、繪畫社團、書法社團和幼兒滾鐵環社團。通過開展社團活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形成了積極向上、生動活潑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躬耕踐行,和母校一起收獲
經過幾年的堅持與發展,彭家山小學已在成長的路上收獲了很多。學校教學成績穩步提升,在同級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有一名教師在全縣學科優秀教師選拔中成績優異,被城區一所九年制學校錄??;有兩位教師先后獲得全縣優秀班主任稱號;多位教師的課程獲得縣優質課一等獎;學校也連續兩年被評為鎮級先進單位。
我也在母校的懷抱中不斷發展,連續三年被評為鎮級優秀校長,有五篇論文在省級刊物上相繼發表;所講授的公開課多次被評為縣級優質課;2020年獲得“隴西縣青年教學能手”榮譽稱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痹诔砷L的路上,我將和母校一道、和師生們一道努力前行。我相信,“一個人會走得很快,一群人會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