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言善行
- 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 教育扶貧志愿項目
- 2437字
- 2021-09-09 18:45:44
秉承傳統美德,打造精品校園
——山東省臨清市艾寨丕介學校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掠影
范呈碧 山東省臨清市八岔路鎮艾寨丕介學校校長
中華傳統美德,是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我們學校在傳統美德教育上積極探索制訂并落實了中華傳統美德教育“16353”發展計劃。
一、確立總體目標
學校確立了“師生合力秉承傳統美德,多措并舉打造精品校園,讓孩子在傳統美德熏陶、滋養中成長,讓學校因傳統美德之花姹紫嫣紅而彰顯精彩”的總體目標。
二、貫徹六字方針
學校有著近百年辦學歷史。在學校特色建設方面確定了繼承和發展的思路,經過校內集思廣益,提出了“忠、孝、義、禮、信、勤”的六字方針,并基于此形成了學校傳統美德教育體系,得到了師生的廣泛認同。
三、全力打造三種文化
我們在校園文化、班級文化、特色文化的建設上體現了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功能,全心創辦和諧文化校園,建設丕介先生新亞精神與傳統文化融合的特色校園。
(一)校園文化

張丕介先生紀念碑亭
精心繪制文化墻,采用大唐(唐裝)圖案,主要有仁義禮智信、謙和恒容敬相關內容,以及京劇臉譜、教育名人等;在教學樓、辦公樓等處懸掛各種標牌,前樓以“傳統美德”為設計主題,后樓以“讀書修身”為設計主題,內容主要分為經典國學選粹(如《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勵志名言等。在藍天下的校園內,整齊的韻律操、和諧的校園舞、絢麗的文化墻、素凈的教學樓、蓬勃的校園植物,動靜結合,色彩鮮明,置身其中,音樂悠揚,風景旖旎,書香浸潤,美德暢享。
(二)班級文化
以板報、讀書欄和班訓為主要內容的班級文化進一步加強。各個班級師生共同討論,集思廣益,制定班訓,跑操時集體大聲喊出,整個運動場上哨聲、步伐聲、口號聲此起彼伏,蔚為壯觀。各班還以板報和讀書欄為陣地,展示學生的美文,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
(三)特色文化
一是精心設計?;?、校歌、???。我們設計了“一代又一代丕介學子在武訓義學和丕介文化感召下,秉承中華傳統美德,汲取科學知識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校徽;譜寫了優美的校歌《和諧校園,快樂成長》;集全校師生力量創辦了校報,每期都設有傳統美德專欄,還出版了傳統美德???;選取學校骨干教師編著了校本教材《中華傳統美德讀本》。
二是學習家鄉歷史活動。從武訓先生的義學文化到丕介先生的新亞精神,從智勇兼備的抗日精英夏碧波到充滿神話色彩的五花槐,都可以看作學校寶貴的精神財富。讓學生從身邊典范學起,立鴻鵠之志,成棟梁之材。
四、做好五個結合
(一)與校本培訓相結合
全體教職員工首先要學習“16353發展規劃”。學習、宣傳、貫徹和落實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定期上交學習體會。學校對教師進行傳統美德學習筆記和講座考查并記錄成績,與年度考核掛鉤。
(二)與語文學習相結合
在語文課內外閱讀中融入經典詩文,一二年級以《三字經》為主,三四年級側重于《弟子規》,五六年級初步吟誦《論語》,學生吟誦經典并把體會寫在讀書日記中;學校統一印制讀書日記本,學生在認真完成“讀書日記”的基礎上,可以繪制各種插圖。讀書日記成了學生自由呼吸和創造的快樂小天地。

集體朗誦
(三)與藝術活動相結合
我們在全校學生中開展傳統美德歌謠吟唱活動,挖掘師生潛力,將經典詩文加以配曲、演唱。通過美術課的寫、畫、貼、剪等形式,讓學生把自己對傳統美德的理解通過配畫、小手工、手抄報等形式表達出來。

藝術活動——舞蹈
(四)與民俗活動相結合
開展以中華優秀文化為特色的各類活動,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我校注重從富有民族特色、時代特色的活動中汲取營養,在春節、元宵節、母親節、清明節、教師節、國慶節等活動中讓學生接受中華傳統美德的熏陶。

民俗活動——剪紙
(五)與行為規范教育相結合
學校把誦讀活動深入到學生行為規范的教育過程中。把《三字經》和《弟子規》中有益的文明禮儀、尊老愛幼等典故作為中小學生行為規范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學生對照經典章句,在學習和生活中進行實踐,逐步將經典中的思想精華內化為行為習慣。
五、利用好三個載體
(一)以新亞新語讀書社為依托,為師生營造一個成長的靈動空間
“最是書香能致遠”,學校成立了由校長擔任社長的新亞新語讀書社,通過大力開展讀書活動鍛煉了老師們的交流和溝通能力,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讀書已經成為教師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并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家,真正做到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目前,新亞新語讀書社已經被打造成我校的一大亮點,把我校的師生閱讀工程推向了更大的成功。

教師演講
(二)以少先隊活動為美德教育的主抓手,讓學生盡情享受七彩藝體生活
利用少先隊陣地,加強日常生活中的傳統美德教育。通過國旗下講話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誠信教育、愛國教育等;通過開辯論會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方式的指導,重視抓少先隊員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通過演講比賽對學生滲透立志、交友、做人等傳統美德教育,使學生學會寬容、合作。此外,在少先隊主題活動中,圍繞弘揚傳統美德這個主題,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由隊員主動討論、設計和開展活動,如“聽媽媽講我小時候的故事”“講講自己的短處、說說別人的優點”“時間老人這么說”等。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既弘揚了中華傳統美德,又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的創造精神。

讀書辯論會獲獎者合影
(三)以家委會為家校連接的平臺,全面提高學生與家長的人文素養
學校成立了家長學校,定期為家長開設家校課堂,召開家長會,指導家長的家庭教育,為家長的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科學依據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逐步向家長宣傳和滲透傳統美德教育內容。
學生們作為一個個文明的小使者把傳統美德帶到了家中、傳到了社會,實現了通過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通過一個家庭影響一個區域、通過一個區域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目的,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發展的進程。
幾年來,我校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培養學生優秀品德、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等方面做出了初步探索。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業已成為我校發展中的一個亮點,它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