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以文促學”打造特色品牌學校經驗談

馬雙軍 河南省尉氏三中副校長兼洧川校區校長

學校積累形成的獨特的文化特征是學校文化的精神核心,影響著學校的辦學理念、管理制度、師生行為、環境氛圍等各個方面,集中展現了學校的辦學品位。

“以文促學”是指以校園文化所要追求的價值為核心,通過對學生素質、個性的培養,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以文促學”的“文”定位于對學生身心成長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校園文化”,“學”定位于學校的學風建設。“以文促學”打造特色品牌學校指的是在學風建設層面將“文”與“學”銜接起來,進行提煉與轉化,最終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品牌。

一、時代召喚,發展使然

打造品牌學校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該綱要首次明確針對普通高中的發展提出了“多樣化、特色發展”的政策目標。2015年教育部體衛藝司提出“一校一品”構想和教育未來發展方向。2013年、2014年、2016年“全國百所最具特色中學”舉辦了針對國內具有特色中學的全國大型評選活動。2019年6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創建校園特色文化是學校發展使然。學校特色發展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是指學校特色形成、改進和完善的整個過程。有專家認為,特色學校是對在辦學中能出色地完成學校教育任務,又在整體上具有獨特、穩定、優質的個性風貌的學校的統稱。也有專家認為,特色學校是在獨特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從本校的實際出發,經過長期的辦學實踐,形成獨特穩定的辦學風格與優秀的辦學成果,并形成被社會所公認的傳統的學校。

二、勇于探索,成績斐然

我所在的河南省尉氏三中洧川校區成立于1903年,是河南省唯一地處農村的省級示范性高中。1958年1月20日,《人民日報》報道了尉氏三中“勤工儉學”的事跡,并在頭版配發社論《兩個好榜樣》,向全國推介經驗。尉氏三中1978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中學,1981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首批辦好的省級重點中學之一,2005年11月被河南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示范性高中”。學校先后榮獲“國家級綠色學校”“省級文明單位”“省級衛生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學校”等多項稱號。

洧川校區根據尉氏三中自身的歷史傳統、現實基礎等形成一種區別于其他學校的文化模式,以“以文促學”為核心支撐,以學校百年歷史積淀為基石,發展成為具有獨特的、穩定的、優質的辦學風格和優秀辦學成果的學校。以“以文促學”為核心,搭建教師共同成長體,組織各類校園社團,把校報校刊作為學校窗口,作為打造學校特色品牌的抓手,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自2014年以來,校報《洧風》出版發行105期,共計220余萬字。目前,《洧風》編輯部有16人,其中高級職稱8人,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6人。另外,從《洧風》衍生出的《洧風時政》《洧風文摘》《洧風精華》等報紙、刊物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組織創辦刊物的洧風文學社、洧風攝影協會等學生社團隊伍日漸壯大,組織越發健全。

2015年8月,在北京大學舉辦的第11屆全國創新作文大賽中,學生孫雅芳奪得一等獎,師文獲得二等獎,張欣、孫藝桐、王婧妤、劉寧獲得三等獎。2017年4月,在浙江傳媒學院舉行的第三屆全國優秀校報校刊評選活動中,文學社編辦的《洧風》獲得編輯項金獎。2018年1月,在天津南開大學舉辦的第二屆“全國中小學生經典閱讀行動”現場決賽中,學生張欣欣和劉詩雨榮獲國家級二等獎。2018年7月,學生路大龍在由我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聯辦的第五屆龍少年文學獎活動中獲得二等獎。2019年5月,由開封市教育體育局、開封廣播電視臺組織開展的以“三尺講臺念師恩”為主題的全市首屆“未來小作家”中小學生征文活動中,學生馬冰冰獲得特等獎,6人獲得二等獎,7人獲得三等獎。2020年5月,開封市與武漢大學聯合征文,宮丹彤、巨然等13名學生獲得一等獎,17名學生獲得二等獎,127名學生獲得三等獎。

近年來,尉氏三中洧川校區優秀教師不斷涌現。2019年,馬廣治、袁文生、胡買云、趙素婷被評為省級骨干教師。2020年,范建偉、秦濤瑩、李紅猛、徐玉秀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學校高考“一本”上線人數連年攀升,2019年獲得全縣教育表彰大會最高榮譽。

三、以點帶面,全面鋪開

編辦校報校刊有利于整體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語文水平,也是校園文化的集中展現。一是發動學生的力量來辦報,策劃、采編、校對等工作既鍛煉了他們協調、溝通、表達、寫作等方面的能力,又使校報更貼近校園生活、更貼近學生需要;二是校報作為校內的強勢媒體,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閱讀能力;三是校報開辟的寫作指導專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能力;四是廣泛采用學生的習作、采訪文章,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致,促進學生多寫多練。

創辦校報校刊、組織學生社團活動等有助于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推動了校園文化的繁榮,兩者相互促進。近年來,學校軟硬件設施逐步完善,校園環境越發美麗,生源質量持續提升,教育教學水平逐年提高,“一本”上線人數連續兩年以20%的速度增長,社會美譽度不斷提升。

“以文促學”是教育發展的客觀需要。抓好學校特色品牌建設必須落實好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好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以多樣態的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文促學”以校園新媒介為依托,是貼近學生、更富有青春氣息的校園文化形態,是教育發展的客觀需要。

“以文促學”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地域特色,用文化助推教學,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在推進“以文促學”行動中,全面挖掘深層內涵,增強“特色教育”“品牌教育”的核心競爭力,進而深入推進“一校一品”建設,促進學生全面、個性化地發展。

“以文促學”促進師資水平的提高。尉氏三中“教師成長共同體”“師徒結對”“分享讀書心得”等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使學校基本上形成一支具有與學校特色建設相吻合的教學理念、與特色課程實施相適應的教學能力,且與特色課程開發相匹配的特色師資隊伍。

“以文促學”引導用長遠的眼光塑造特長學生。“以文促學”特色辦學是指學校按照人才成長規律和特色基礎進行設計,組建足球社團、校園廣播站、校園記者團、文學社、書法和繪畫愛好者協會、英語社團等團體。

四、百年名校,再次騰飛

“以文促學”具有實踐意義。辦學愿景助力校園文化建設,推進教學順利實施。“以文促學”的發展理念是基于尉氏三中百年的歷史文化積淀,結合校園文學社團對教育所產生的啟示和感悟,確定了打造“河南特色文化品牌學校”的辦學愿景。

2020年3月8日,洧風文學社發起全國100個優質文學社招募活動,很快引起20個省市150所學校文學社的關注。由洧風文學社牽頭,全國文學社指導教師共同起草了《優質文學社評價標準》,成為全國第一個量化動態評價體系。

另外,洧風文學社與南校區竹林文學社、北校區方旭文學社、三初中初語文學社等前期加入的文學社共同決定,把聯盟打造為資源共享、溝通交流的公益平臺,并確定了發展目標;聯盟內的100家優質文學社加強合作,共同發展,輻射全國中小學文學社團,計劃孵化1000所文學社,為100萬名擁有文學夢的中小學生提供幫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貢獻一份力量。

總之,學校辦學特色是一所學校體現并推動學校整體發展的精神內核,學校文化與教學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使得“以文促學”——以文化促進教學、以教學滲透文化的教育理念有了更為深刻的價值。憑借“以文促學”,尉氏三中洧川校區實現了再次騰飛的夢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桂县| 法库县| 光泽县| 马龙县| 嘉义市| 平远县| 鄯善县| 丹阳市| 平谷区| 巴彦淖尔市| 石家庄市| 繁昌县| 尉氏县| 兴山县| 正宁县| 漳州市| 武陟县| 南部县| 梧州市| 航空| 乡城县| 隆安县| 濮阳市| 闻喜县| 辽中县| 桃园市| 兴山县| 霍城县| 雅安市| 岱山县| 蛟河市| 尼木县| 德兴市| 晋城| 云和县| 陆川县| 收藏| 益阳市| 古浪县| 利川市| 大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