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王太岳家訓

王太岳

導讀

王太岳祖上即以文行、學問聞名于世。他的父親早亡,母親以女紅來難持生計,并教他“當時有時思無時,莫待無時思有時”。他常念其祖的清貧和勤苦,教育家人要謹慎、勤儉、惜福,并作為持家處世的原則,提出了諸如“食不粱肉,充饑而止;衣不文彩,蔽體而止”的訓誡。他在家訓中還揭示了人無生而富貴、越是艱苦越是能磨煉人的性格的道理。

作者簡介

王太岳(1722—1785),清直隸定興(今河北)人,字基平,又字芥子。幼年即博覽群書,尤善詩詞古文。乾隆七年(1742)考中進士,授檢討,弱冠入翰林,擅文名。后累官至湖南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在任上大力整頓云南省銅政弊端,頗有政績。乾隆四十二年(1777),升任為《四庫全書》總纂官。五年后,擢升國子監司業,逝于任上。云南省紳民聽后感念其功,特于昆明五華書院立像祀祭。王太岳秉性篤厚,平素常與友人交往多以文章道義相砥勵。其詩純古淡泊,為文則矜慎致功。曾著有《清虛山房集》《芥子先生集》,編纂《四庫全書考證》100卷。

吾家自樸庵公種德四世,至可蘭公以二子貴始封。吾高祖次山公,為可蘭公四子,二兄成進士,雅以寒素自持,言行端方,二兄憚[1]焉,學問淵邃,蘇紫溪、張凈峰、陳紫峰俱出其門。曾祖望山公,文章如其父,行則溫溫乎渾金璞玉也。吾祖宏所公,性端行直,而能周急,公正不阿,有王彥方[2]之風,晚益貧。吾父淡覺公故善病,仰食[3]于祖,而孝友因心[4],忠恕存念,有獨知之德,常為人揶揄。然衣食恒不給,憶隆冬葛袴未易也。吾母事父病,三年不貼席,父病已而風痰間作,作則棰母,幾死者數。然聞吾祖行聲,雖痰氣大作,亦復屏息。母不得死,日刺女紅,佐祖治家計。迨余年二十,擔家務,祖年七十矣。余拮據得米,其蔬菜柴火,皆母十指中出,每夜操作至雞鳴,約一日得錢十余文,可三分。十余歲以為常。家約十人,晨午用米二升五合,晚用一升五合,大困時略減,日用六升或五升,然每餐溲米[5]下鍋,必手撮一把他藏之,適大匱[6],供吾祖一二餐。以故家雖奇貧,而祖未嘗廢箸,然母瘁甚矣。吾十九歲入泮[7],二十歲有友以午飯邀余伴讀,晨昏則自家吃飯,又無束脩。其明年,此友再邀余教子,初約云:每月米三斗,蔬茶銀三錢,無束脩。子弟則自教,只藉看文章,不敢禁先生出入。館雖涼薄,余私自計算,我應二社,一月可六日在外,至過從知友,或東家留客相陪,月亦可數次,計一月之內止二十日自爨耳。每日用米七合五勺,二十日可用米一斗五升,余一斗五升,可供吾家二日半之糧。其三文錢之金,可得錢一百二十文,吾每日買柴一文,三日共菜脯一文,計二十日可用二十七文而足。存九十三文,可買米一斗五升,足家中二日半之糧。計算已定,欣然就館,而友人忽變前說,欲飯余。余固請,輒欲棄予,悒悒就之。教讀之余,并日夜傭書[8],日可得七八分,糴米供親。而社中友亦有哀王孫而進食者,偶聞是餐匱,東家進飯,余以他事遣去,蒼頭[9]急將飯與肉裹巾中,少選[10]。攜至家奉親。如東家陪飯不能攜,則余故推病,竟不能自食,不忍獨餒吾父母也。

余廿三歲喪父,父服闋[11]而廿七歲廩于庠。廿八歲喪母,又喪祖,二服闋而三十一歲舉于鄉,嗚呼痛哉!吾家積德數世,至吾而發[12],又使吾祖吾父吾母獨當奇窮[13],至吾而當其亨[14]。每膺[15]享受,悼念先事[16],血淚如雨。是以食不粱肉[17],充饑而止;衣不文彩,蔽體而止。一則恐享受過豐,忘親為不孝;一則念小小功名,乃經數世淡泊醞釀得來。福澤之難得如此,若過分享受,則凋零必速。然余方居官,如朝見應接之衣[18]、宴會往來之食,亦不能盡簡,子孫若未居官,必不可以我為法,更當簡淡也。汝曹但能如我心,常念宏所公之老年食貧、淡覺公之清淡窮困、吾母之勤苦艱難,皆以是終其身,為世間罕有,時時警省,時時惻怛[19],自然不忍享受,撙節愛養也[20]。天之與人福澤有如鐘者、有如卮[21]者,但知愛惜,則一卮之福,用之而不盡;若恣意狼藉,則盈鐘之福,一覆立竭。故節慎之人多壽,暴殄之人多夭,理固然也。況乎君子造命,自求多福,一念戒慎,天繼以祿;一念放侈,神奪其福。此中猶有轉移乎?吾母常教我曰:“當于有時思無時,莫待無時思有時。”三復慈訓,實惟世寶。往往人至窮迫,始自悔曰:“使我當日稍知節省,何至如此?”然而無及矣!吾世世子孫,當思朝夕詳玩吾言,保百世守家勿替也。

注釋

[1]憚:本義為畏懼,此為膽小的意思。

[2]王彥方:王烈字彥方,東漢三國時期人物(141—218),平原縣(今山東平原)人。王烈少時師從陳寔,聞名遐邇。董卓作亂時避亂遼東,并多次拒絕曹操的聘請。七十八歲時病死于遼東。

[3]仰食:依靠他人才能得到食物。

[4]因心:指親善仁愛之心。語出《詩·大雅·皇矣》:“維此王季,因心則友。”毛傳:“因,親也。”陳奐傳疏:“因訓親,親心即仁心。”

[5]溲米:淘米。

[6]大匱:嚴重缺乏。

[7]入泮:古時學生的入學大禮。因為古代學宮前有泮水,故稱學校為泮宮。在古代,凡是新生員入學,都需進行稱為“入泮”的入學儀式。據記載:“學童首先換上學服,拜筆、入泮池、跨壁橋,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學禮。”科舉時代學童入學為生員稱為“入泮”。

[8]傭書:抄書。

[9]蒼頭:仆人。

[10]少選:一會兒。

[11]服闋:古禮,居父母喪為三年,三年喪滿為“服闋”。

[12]發:發達,顯達。

[13]奇窮:困厄,厄運。

[14]亨:順利,通達。

[15]膺:接受,承受。

[16]先事:經歷過的事情。

[17]粱肉:美味佳肴。《漢書》有載:“衣必文采,食必粱肉。”

[18]應接之衣:應酬,接待時穿的衣服。

[19]惻怛:憂傷,此指同情,懷有惻隱之心。

[20]撙節:節省。撙,抑止。愛養:愛護養育。

[21]卮:古代一種飲酒的器皿。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化县| 呼玛县| 长春市| 灯塔市| 祥云县| 修武县| 晋州市| 盐亭县| 清苑县| 道孚县| 临西县| 崇州市| 台中市| 广元市| 沙湾县| 赣州市| 荃湾区| 靖江市| 嘉峪关市| 邢台市| 班玛县| 康马县| 翁源县| 三门峡市| 邹平县| 当涂县| 康平县| 昌平区| 汪清县| 墨江| 遵义市| 莆田市| 阿瓦提县| 珠海市| 化隆| 安吉县| 温泉县| 山东省| 轮台县| 华容县| 徐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