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蔣氏家訓
- 中華歷代家訓集成·清卷:慎獨則心安
- 石孝義編著
- 4533字
- 2021-08-24 16:09:23
蔣伊
導讀
這部家訓是一部家法族規性質的家訓。實際上,蔣氏先人曾經制定過一部家訓,因此,此部家訓當是蔣伊在其先人所定家訓的基礎上制定出來的,是對其先人家訓的補充和修訂。全書共六十余條,對有關治家、教子、處世等都有詳細的規定。如關于治家,蔣伊認為一要以禮治家,“每月朔望,弟子肅衣冠先謁家廟,行四拜禮,讀家訓”。二要以儉持家,“不得從事奢侈,暴殄天物。廚灶之下,不得狼藉米粒”。三要寬和待人,“不得逼迫窮困人債負及窮佃戶租稅,須寬容之”。關于教子,蔣伊主張要恩威并重、獎罰分明。關于為人處世,蔣伊一方面強調與人交易要誠實,另一方主張要助人為樂、行善積德。而書中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蔣伊一方面要求家人多讀勸善書及佛經一類書籍,這在以前的家訓中是不常見的,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明清善書對家訓的影響。另一方面,蔣伊對待婦女的態度較前人有所改變,雖然書中也重復了諸如“女子止主中饋女紅紡織事,不得操夫之權,獨秉家政,及預聞戶外事”等一些陳詞濫調。但他卻主張讓婦女改嫁,規定:“婦人三十歲以內,夫故者,令其母家擇配改適,親屬不許阻撓”,“妾媵四十歲以內,夫故者,即善嫁之”。這在貞烈觀念日益強化的明清社會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作者簡介
蔣伊(1631—1687),字渭公,號莘田,江蘇常熟港口(今張家港市境內)人。清代書畫家、詩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進士,官至河南提學副使。蔣伊為官正直,體察民情,廉潔清苦,敢于直諫。有“公明第一”的美譽。因為蔣伊一生政績突出,康熙帝曾賜有“懷藎興文”匾額一塊,以示嘉獎。蔣伊性情孝悌友善,極負才略,工詩善畫,有《莘田詩文集》《蔣氏家訓》等傳于世。
每月朔望[1],弟子肅衣冠先謁家廟,行四拜禮,讀家訓,次謁祖父祖母、父母師長及嫡伯叔嫡兄,俱長揖[2]。
春秋祭掃,先西山贈塋,次北山祖塋,次烏目墩始祖墓。祭品豐儉適中,行四拜禮,奠酒三爵畢,連叩四首。
外祖妣[3]朱氏墓祭品用素,毛安人[4]墓止本家子孫致祭。
家中時祭,元旦奉祀三代祖先五日。春祭清明,夏祭端午、夏至,秋祭中元[5]、十月朔,冬祭長至[6]、除夕。薦新[7]祭新麥、新谷、櫻桃、鰣魚。忌辰祭止祖父母、父母,祭品祭儀不用繁文,務盡誠敬。
西山祖墓須遵憲約,嚴禁人山頭采石及盜賣壟泥。
子弟舉動,宜稟命家長,有敗類不率教者,父兄戒諭之,諭之而不從,則公集家廟責之,責之而猶不改,甘為不肖,則告廟[8]擯之,終身不齒。有能悔心改過,及子孫能蓋愆者,亟獎導之,仍篤親親之誼[9]。
友愛異母兄弟姊妹,不得溺妻子言。
早完官稅,不得付托匪人[10],致有侵隱。及貪小利,寄他人田于戶上,致稽國賦。
不得從事奢侈,暴殄天物[11]。廚灶之下,不得狼藉米粒。下身裹衣,不得用綾紗,其綿繭,或間用之。
不得逼迫窮困人債負及窮困人租稅,須寬容之,令其陸續完納。終于貧不能還者,焚其券。人有緩急挪移,取利不得過二分。
每月朔望放生,家中戒殺,勿食牛犬肉。祭祀、婚喪及仕宦喜慶,俱市五凈肉,不得特殺。子孫世世守之。
敬惜字紙,糊窗里物不得用有字紙張。僮仆有能善體此意者,亟獎勵之。
不得用極低銀,間有誤收篋中者即棄之,勿誤后人。
收租及各項出入,俱遵我所定準斛[12]準斗,不得改易。
交易及買賣日用等類,不得以重等入、輕等出及用大小秤。
倉場須常自檢點,不可作踐五谷。
族黨子弟有志讀書,而貧不能達者,宜引掖[13]之。
宜慎交游,不可與便佞[14]之人相與。少年心性,把握不定,或落賭局,或游狎邪,漸入下流矣。
不得言人閨閫[15]。
宜戒邪淫,家中不許留蓄淫書,見即焚之。
少年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刻削元氣,必致不壽。甚至惡妓孌童[16],不擇凈穢,多至生毒,勢必攻毒之劑服之,而此身真氣消爍殆盡矣。以是身嬰[17]疾苦,終為廢人。出不得博一命之榮,入則貽父母之累,非不孝而何!父兄當嚴以教之。
人生世間,荷[18]天地覆載之恩,享祖父留余之蔭。農夫水于田,我得而食之,織婦勞于室,我得而衣之。第一宜敬天地,或每月朔望,或逢令節,整肅衣冠,清香一炷,答謝上蒼。
不得破人婚姻。
不得恃才凌傲前輩,輕易非笑人文字。
和睦鄰里族黨,勿聽家人及婦人言致爭。
讀書之暇,宜虔奉《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救劫寶章》、《金剛經》、袁了凡先生《功過格》,身體而立行之。
不得輕信巫祝[19],疾病須擇良醫,善自調攝,不許禱賽[20]。
嫁娶不可慕眼前勢力,擇婿須觀其品行,娶婦須觀其父母德器,一諾之后,不得因貧賤患難遂生悔心。
不可好勝作炫耀事,靡費財力,至窘乏時,悔無及矣。
不得為人買童婢送至遠方,致人離鄉背井,終身遠父母兄弟。
不得謀人風水,方寸[21]若好,吉地自得。
祖墓前有地歸我家,而墳是他人者,我子孫不可平之。遇事須平和處之,不得先興訟端及訐人陰私,出入揭帖。若有出仕者,列款一事,恐波及無辜,尤須慎之。
注釋
[1]朔望:農歷初一為朔,十五為望。
[2]長揖: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見禮,拱手高舉,自上而下。
[3]外祖妣(bǐ):稱已故的外祖母。
[4]安人:舊時對六品官之妻的封號。
[5]中元:舊俗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
[6]長至:冬至,以其夜最長而得名。
[7]薦新:古代漢族祭祀風俗。以時鮮的食品祭獻。《儀禮·既夕禮》:“朔月,若薦新,則不饋于下室。”
[8]告廟:舊時習俗,家有重大事情,須向各祖廟祭告。
[9]親親之誼:親屬之間的情誼。
[10]匪人:不是親近的人。
[11]暴殄天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后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暴,損害,糟蹋。殄,滅絕。天物,指自然生物。
[12]斛(hú):中國舊量器名,亦是容量單位,一斛本為十斗,后來改為五斗。
[13]引掖:提拔,扶持。
[14]便佞(nìnɡ):巧言善辯,阿諛逢迎。
[15]閨閫(kǔn):指婦女居住的內室。
[16]惡(wù)妓孌(luán)童:厭惡妓女,卻迷戀容貌美好的家僮。
[17]嬰:纏繞。
[18]荷:擔,扛。
[19]巫祝:古代稱事鬼神者為巫,祭主贊詞者為祝;后連用以指掌占卜祭祀的人。
[20]禱賽:祈福酬神。語出王充《論衡·辨祟》:“項羽攻襄安,襄安無噍類,未必不禱賽也。”
[21]方寸:指內心。
子孫有出仕者,宜常看《感應》《勸善》諸書及《臣鑒錄》。慎刑察獄,寧鄭重勿輕忽,寧寬厚勿刻薄,并不必好名,此事關系陰騭[1]不少。至訟事勿牽連婦女,我父于閩粵兩任,力持此約,我幼時目系之。凡非人命強盜重情及欽件[2]事,不可輕監禁人。
不可勢力強取人財,財命相連,得無以此傷人命乎?呂祖[3]尚不肯誤五百年后人,況目前哉!
不可為人準詞狀,此事人極易犯之,我力守此戒已十九年矣。因昔曾為人準一詞,而兩家結訟,經年不已,致兩敗俱傷,我深悔之。后人能體我悔過之心,則可謂賢孝矣。
科場分房主考及考試生童,須秉公甄拔[4]孤寒,不可受賄。天人鑒之,鬼神察之。
若登仕籍,不得上書輕言兵事。蓋兵之為民禍也烈矣。
積谷本為防饑,或遇饑荒,須量力濟人,不得因歉歲反閉糶[5]以邀重價。子孫中有太賢者,更能推我之所未盡救貧濟乏、養老育嬰,種種善果,天必佑之。
有應驗良方可救人者,隨力及物[6]。
宜多蓄救火器具,里中有急,遣人助之。
讀書于經史正課之暇,佛經中如《華嚴》《法華》[7],力之俱足以增長智慧。至大悲期場,可植多生善根,隨緣為之,隨力為之。若不度德量力,貪信福報之說,而矯揉造作,修橋修寺,便是愚昧。
不得延[8]妓女至家。
女人不得供養尼姑在家。此輩兩舌[9]是非,多致離間骨肉。子孫有不守此訓者,即為不孝。
正室宜論德不論才色,白頭相敬,家之祥也。
女子止主中饋女紅紡織事,不得操夫之權,獨秉家政,及預聞戶外事。蔣氏家訓曰:“婦女挾制丈夫,凌虐婢妾,不敬翁姑,不和妯娌,雖女子秉性之惡,亦總是男子有以釀成之,故凡事不可使之專制。”
女子但令識字,教之孝行禮節,不必多讀書。
女子稍長,每月朔望命其先禮佛,次偈見祖父母及父母,善誨導之。蓋女性多鷙[10],禮佛所以啟其慈心也,雍容[11]謁見,所以嫻事舅姑之禮也。
兒女長至十歲以大,兄妹姊弟即不得同房而居,合席而食。若兄弟多者,男子長而有室,一二年間即令分居。古人治家,男女不雜坐,不同巾櫛[12],不親授受,亦此意也。
婦人三十歲以內,夫故者,令其母家擇配改適,親屬不許阻撓。若有秉性堅貞,誓死撫孤守節者,聽。眾共扶持之,敬待之,赒恤之,不得欺凌孤寡。
妾媵[13]四十歲以內,夫故者,即善嫁之。其有天付貞操,確乎不移,誓愿守節者,聽。
按此三條,小有違于古人同居之義,風節之思,然于末世中別嫌明微,正有深意,不可以閥閾之家[14]而徒慕虛名也。
外祖妣朱氏十九歲寡居,我母太安人,妣之繼女也。母于歸[15]后,妣與偕來,同我母食貧艱苦。我長兄、二兄、長姊及我皆妣所撫育,臥則同席,起則出入復之者也。妣至七十八歲卒,墓在西山祖塋之后,苦節六十年,長齋六十年,真節婦也,惜以亡過不合例請于朝。其形容長兒幼時猶仿佛見之。撥祭田十畝授長兒陳錫[16],俾我長房子孫世奉其祀。
女人不得以多產故,溺殺子女,傷殘天理。仆婦中有溺子女者,平日善開諭之,臨時善調護之,以育其生。
不得苛虐僮仆,女人不得酷打婢妾,若婢妾無大罪而致其人于死者,告廟出之。夫不能制其妻者,眾共絕之。女婢二十歲以內即遣嫁,或配與僮仆,或擇偶嫁之,不得貪利賣與人為妾,致誤其終身。
家人不許生事擾害鄉里,輕則家法責治,重則送官究懲。
不得淫污家人婦,上下綱常,關系甚大。思之,思之。
不得蓄優伶[17],在外則致爭起釁,在內則婢仆嫌疑,尤宜切戒。
司閽人[18]宜擇老成謹愿者為之,客至須謙婉致答。
子弟所當痛戒者,以不聽父兄師長之言,及妮比[19]淫朋為最。蓋擇交不慎,則必導以驕奢淫蕩之事,誘以貪利黷貨之謀,而家風隳[20]、人品壞矣。
子弟擇師必須博雅敦厚,束修自好者,厚其修脯[21],不可徒取時名。
不得久淹[22]父母殯。古人親未葬則不變服易食,哀親之未有歸也。更不可惑于風水之說,親既葬而屢行遷掘。夫親之骸骨,豈為子孫求福利者哉?
宴客有節,不得于滋味著精神,致戕物命。
不得恒舞酣歌,屢為長夜之飲。
交易分明,不得貪小便宜,鄰于刻剝,致人有怨言。
故舊窮親不可遠棄。
家僮不得有鮮衣惡習。
注釋
[1]陰騭:陰德。
[2]欽件:指欽案。
[3]呂祖:八仙之一,呂洞賓。傳說呂洞賓當年修道時曾遇到漢鐘離,漢鐘離要教他點鐵成金術,呂洞賓問,是否可以永遠不會變回原樣,漢鐘離說,不能,五百年后即會變回原樣。呂洞賓說,那還是不學了,我不能為此騙五百年后的人。呂祖即因此一念善心而道行修滿。
[4]甄拔:甄別選拔。
[5]閉糶(tiào):囤積糧食。
[6]及物:指恩及萬物。
[7]《華嚴》:《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大乘佛教主要經典,華嚴宗的立宗之經。《法華》:《妙法蓮華經》。是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靈鷲山所說,為大乘佛教初期經典之一。被譽為“經中之王”。
[8]延:邀,請。
[9]兩舌:佛教用語,十惡業之一,即搬弄是非,離間他人。
[10]鷙(zhì):兇悍。
[11]雍容:形容態度溫文大方,舒緩;從容不迫。
[12]巾櫛:毛巾,梳篦。
[13]妾媵(yìnɡ):古代諸侯貴族女子出嫁,以侄娣從嫁,稱媵。后因以“妾媵”泛指侍妾。
[14]閥閾之家:袓先有功業的世家、巨室。
[15]于歸:古代指女子出嫁。于,虛詞,無實義。歸,回家。
[16]陳錫:布施,施予賜給。
[17]優伶:后通稱戲曲演員為優伶。優,俳優。伶,樂工。
[18]司閽(hūn)人:守門人。
[19]妮(nì)比:親近。語出《新唐書·權萬紀傳》:“齊王祐不奉法,帝素奇萬紀能左右吳王者,乃徙為祐長史。祐昵比群小,萬紀驟諫不入,即條過失以聞。”妮,通“昵”。
[20]隳(huī):毀壞,崩毀。
[21]修脯:舊時稱送給老師的禮物或酬金。修,通“脩”,干肉。
[22]淹:滯,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