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世紀之美
- (意大利)翁貝托·艾柯
- 1646字
- 2021-08-26 15:46:44
再版前言

彩色玻璃窗
1248年
巴黎:圣禮拜堂
這部中世紀美學概覽作品前后涵蓋了十一個世紀,其中年代最晚的作者距今也有五個世紀,相比之下,二十八年的確是白駒過隙。但我依然覺得有必要說明,該書寫于1958年,出版于1959年,原題為“中世紀美學的發展”(‘Sviluppo dell’estetica medievale’),是一套合著的四卷本美學史讀本《美學史的時刻與問題》的第一卷《從古典時代到巴洛克時期》(Momenti e problemi di storia dell’estetica, Milano, Marzorati, 1959, vol. 1: ‘Dall’antichità classica al barocco’, pp. 115—230)的一個章節。因此,我只討論了以拉丁語寫作的哲學家的美學理論(所有引文都為拉丁語原文,因為該讀本的目標讀者是學者)。不過,為了更好地解釋某些哲學觀點的意義,我也援引了世俗文化,多次提及影響經院哲學的基督教早期教父。我沒有專門闡述奧古斯丁和但丁,只因昆蒂諾·卡陶代拉(Quintino Cataudella)已論述早期基督教思想,安東尼奧·維斯卡爾迪(Antonio Viscardi)已談及中世紀的文學理論,喬治·巴爾貝里·斯夸羅蒂(Giorgio Barberi Squarotti)則已概述14世紀意大利的世俗文學理論(但丁、彼得拉克和薄伽丘)。因此,我主要論述的是經院哲學的美學,必要時另論及其文化環境。
故而該文本是為這一讀本而寫,并不以獨創性為初衷。我對于中世紀美學的獨創貢獻(如果有的話),是我于1956年出版的關于阿奎那美學理論的著作《托馬斯·阿奎那作品中的美學問題》(Il problema estetico in Tommaso d’Aquino, 2nd revised edition, Milano, Bompiani, 1970,即將由哈佛大學出版社推出英譯本)。畢竟在1958年,一位年輕的學者很難就如此漫長的歷史時期提供新的資料,尤其因為早在1946年時,埃德加·德·布呂納(Edgar De Bruyne)就已出版了具有開創性的著作《中世紀美學研究》(études d’esthétique mediévale)。而我只是對之前幾十年里由其他學者發現和重新發現的一系列文本做了(相當綜合的)個人解讀。因此,該文本曾經,或許也將繼續適宜于非專業的中世紀愛好者,尤其因為我想從當代探討藝術和美的角度去重新閱讀經院哲學。我并非秉承新經院哲學的立場,也并不想證明這些古老的理論依然適用于當今的問題。不過,我還是試圖展現,他們的問題和答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當代讀者理解,即使這些問題與當代讀者所關心的事物相去甚遠。

圣母胸像
約1390—1395年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修道院分館
該文本寫于我二十六歲時。當耶魯大學出版社請求重新出版時,我挺不情愿的。不過之后,我決定相信出版商和譯者,他們認為依然會有讀者對該書感興趣。如果現在讓我重寫,我顯然會納入新的參考文獻,也肯定會改變文風。我曾犯下年輕(意大利)學者的所有典型錯誤,也曾相信艱深的句法表現了可敬的智慧和成熟,感謝休·布雷?。℉ugh Bredin),他的英語譯文比我的意大利語原文更優美。
如果讓我重寫,我還會想加入一些新的反思,也許會涉及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作者。我肯定會重寫結語,在中世紀思想和當代美學(以及符號學)的比較中加入新的內容。比如,在《托馬斯·阿奎那作品中的美學問題》(第二版,1970)的新結語里,我將經院哲學的方法和結構主義的某些方面進行了比較。不過,我的基本觀點不會改變,這也是我最終同意在多年后出版這一譯本的唯一原因。也許在這本小書中,我以年輕學者的笨拙方式講述了一個故事,但時至今日,我依然相信這個故事。

羅伯特·康平作坊
天使報喜三聯畫(局部)
約1427—1432年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修道院分館
為了滿足讀者的好奇,順便緬懷一下我的青春歲月,我們不如回顧當初:那時的我一接下邀約,就不得不入伍服役十八個月。我很感激我的中尉,讓我得以每天從營房前往舒適的圖書館避難。他還為我提供了一間小辦公室,使得我的書籍、文件和打字機(比意大利軍隊的更好用)有了容身之所,我能夠在那里安靜地工作。我是一名列兵,中尉卻如同我的看門人,有人來時他就會說:“別打擾教授,他在工作?!蔽疑钌畛两谥惺兰o之美,以至于有一天我丟了槍,我都不記得我是如何以及為何能躲過行刑隊的。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我都是一位好斗的和平主義者。
因此,很難說我是應該感謝米涅神父(Abbé Migne)、艾蒂安·吉爾森(Etienne Gilson),還是更應該感謝甲殼蟲貝利[1]、泰嫩特·富齊(Tenent Fuzz)、哈弗特拉克上將(General Halftrack)和斯諾克爾中士(Sergeant Snorkel)。愿上帝保佑他們所有人。
翁貝托·艾柯,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