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學而》第一
- 顛沛子
- 壯狗肥貓
- 982字
- 2021-12-16 15:14:55
《論語》系列讀書筆記
——精讀《學而》第一則
千百年來,《學而》的第一則一直是繞不開的必讀條目。那么,為什么它這么重要?僅僅是因為它講述了“為學”和“交友”的原則嗎?
讓我們重新來看一下這句話。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幾個關鍵字——學、習、時、說、樂、人。顯然,搞清楚了這幾個字,對我們深度理解《學而》第一則有莫大的幫助。我們從最基本的釋義開始,從源流上探究這幾個字的字義。
一、學
我們先看一下“學”字的字形流變??梢钥吹?,“學”這個字上部是“兩只手在擺弄爻”,爻,《周易》里經常出現的東西,用于占卜的器具。在古代也有用來當算籌學算術的。綜合一下,“學”這個字的上部就是“兩只手在擺弄算籌”。
“學”字的下部比較有趣。它是由“冂”和“子”構成的?!白印弊趾美斫?,小孩子嘛。那“冂”這個字呢?我們仔細回想一下,“冂”這個字像啥?“冂”這個字很像我們現代漢語里講到的“寶蓋頭”,事實上,“冂”這里的字形義也是類似“蓋子”“罩子”的東西。所以呢“學”字的下部的字形義也就是“一個被罩子罩住了的小孩子”。
這里就有疑惑的點了?!皩W”字的上部是一個“兩只手在擺弄算籌”,這好理解,好歹跟“學”是有關的。但它的下部呢居然是“一個被罩子罩住了的小孩子”,這跟“學”好像八桿子打不著干系吧?
其實這個問題牽涉到的是關于“學”的本義的問題。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我們之所以會產生這個疑問,是因為我們把“學”的本義定為“學習”。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點——“學”最開始的本義可能不是指學習。
《說文》里是這么寫的,“學,覺悟也。從教從冂(冂,馬一反)。冂,尚矇也。臼聲。學,篆文?!辈?,就是矇昧的意思。《說文》里的這句話也就是說“學”的本義是“對孩子實行啟蒙教育使之擺脫矇昧,有所覺悟”。
看到這里,我們就清楚了為什么“學”字的下部是“一個被罩子罩住的小孩子”。
“冂”在字形上其實是一種遮蔽、固陋的狀態。有點兒像井底之蛙的那口井,會束縛住你的視野。它是什么?它就是你覺悟的屏障。那要怎么破除這個屏障?“學”字的上部就是答案。所謂“學則不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學”這個字的上部是覺悟的方法,下部中的“冂”是阻撓覺悟的屏障,下部中的“子”是覺悟的主體,“學”這個字貫徹到底的,便是覺悟。所以“學”的精神實質是一種精神的覺悟,也就是精神的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