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慮的智慧:擔憂和侵入式思維如何幫助我們療愈
- (美)謝麗爾·保羅
- 1084字
- 2021-07-30 09:05:41
1.1 焦慮的表現
焦慮通常體現在很多方面,其中最常見的是侵入式思維、身體不良反應以及強迫行為等。
比如,有些來訪者對親密關系很是焦慮,他們的郵件里總是這樣寫道:“我跟愛人彼此相愛,關系良好,但突然有一天,我夜里心悸,驚醒,感覺自己喉嚨發緊,甚至無法呼吸,然后突然一個念頭告訴我,‘你們倆不合適’。從那以后,我便常常陷入苦惱和懷疑。我還去網上查詢了相關信息,比如‘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愛一個人’,但這只會加重焦慮。而且這更加印證了我之前對這段關系的懷疑。”(詳見第15章“親密關系”)
還有個來訪者因為懷孕而變得焦慮:“我一直都想懷個孩子,可真正查出陽性妊娠反應的時候,我卻慌了。現在每天我腦子里都是些可怕的念頭,比如感覺自己得了絕癥,可我熱愛生活,還不想死啊。我感覺自己身體里像是住進了一個怪物,這肯定說明我其實并不想要這個孩子。”
本書第9章將繼續討論此類情況(見“思維自我”)。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焦慮的諸多癥狀,包括心理、身體和行為上的反應(上網查詢來應對焦慮情緒也屬于強迫行為的一種),以及個人的主觀臆斷:“這肯定說明我想結束這段關系”或“這肯定說明我其實并不想要這個孩子”。在解決焦慮問題時,一定要將客觀的焦慮癥狀和個體賦予這些癥狀的主觀臆斷區分開來。只有深刻了解焦慮癥狀,才能更好地辨識焦慮,并懷著好奇心和同理心走近焦慮,而不是一下子陷入極端猜想中。
另外,雖然“焦慮”概念如今已是眾所周知,但很多人依然不知道究竟哪些心理、情緒和感受才算是焦慮。這種未知又會引發新的焦慮。比如,如果第一次我因心悸發作而驚醒,住進急診病房的那天晚上,能有人告訴我這是焦慮引起的,那么我就不會在之后的幾個月里痛苦無比地想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了。當然,后來的結果證明我很好,我的潛意識通過恐慌這一信息明白地告訴我:是時候撥開重重阻礙去探求真正的自我了。急診科醫生當然不會對我說:“歡迎來到靈魂的幽暗之地。”但如果當時能得到一些相關提示的話,我興許能更快了解自己的情況。
以下是焦慮常見的心理、身體和行為表征。
侵入式思維:
·如果我選錯了伴侶怎么辦?
·如果我沒接到電話怎么辦?
·如果我傷害到別人怎么辦?
·如果我傷害到孩子怎么辦?
·如果世界末日來臨怎么辦?
軀體化癥狀:
·胸口發緊
·喉嚨發干
·呼吸淺促
·坐立不安
·輾轉難眠
·口干舌燥
·頭脹頭痛
·肌肉酸痛
·渾身不適
·心跳加快
·渾身冒汗
·胃部疼痛
·消化不良
·頭暈目眩
行為癥狀:
·發火
·易怒
·上癮
·追求完美
·嘮嘮叨叨
·強迫性儀式(以獲得安慰和滿足)
這并非完整列表(不過從中已然能看出焦慮的癥狀是如此多樣),它們都是從來自全球的客戶和學員那里匯總、收集來的常見焦慮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