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理心的力量:非暴力溝通的奧秘
- 董國臣
- 2258字
- 2021-07-22 17:16:14
思維的轉(zhuǎn)變——看到彼此的美好
學習非暴力溝通帶來的首要變化是思維方式的轉(zhuǎn)變,從“是非”“對錯”的爭執(zhí)和判斷中走出來,留意彼此生命的美好,正如同SeeMeBeautiful這首歌所唱。
See me beautiful 請看到我的美好
Look for the best in me 請找到我最好的地方
It’s what I really am 這是真正的我
And all I want to be 也是我想成為的樣子
It may take some time 也許要花一點時間
It may be hard to find 也許找起來很困難
But see me beautiful 但是請看到我的美好
See me beautiful 請看到我的美好
Each and every day 今天、明天,每一天
Could you take a chance 請你試一試
Could you find a way 請你找一找
To see me shining through 看到我閃耀出來的光芒 In everything I do 在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里
And see me beautiful 請看到我的美好
非暴力溝通能夠幫助我們,不在于它宣傳的理念,也不在于它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而在于它能把我們學到的知識真正融入我們的內(nèi)心,從心改變行為。如果我們都能這樣做,就會看到彼此的美好。
真正把歌詞中的美好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對學了很多知識的朋友來說更是如此。因為我們知道得越多,往往越容易用自己的知識去批判他人。所以,知識往往會變成阻礙我們進行人際溝通的障礙。
我們經(jīng)常引用著名詩人魯米的經(jīng)典名句:“在對與錯之外有另外一片田野,我們將在那里相遇。”馬歇爾也說:“不去判斷對和錯,與他人當下的感受和需要建立連接,當我們這樣做時,就可以聽到對方在唱一支美麗的歌曲。”
一次開課,幾位學員遲到,課程推遲了十五分鐘開始,早到的學員有不滿的情緒,遲到的學員有些內(nèi)疚和自責。于是我在開場通過一段對話,連接遲到學員當下的感受和需要,看到了冰山下人的內(nèi)在的美好。
我與其中一位遲到的姓趙的學員展開對話——董:能告訴我你此刻的感受嗎?
趙:我進門之前是有些歉意,因為我們兩個晚到了十幾分鐘。沒有讓咱們的學習準時開始,我向大家表示歉意。
董:我想,你一定有很好的理由來表達歉意,能告訴我是什么嗎?我也希望所有人都能夠看到,不安和歉意這些感受下隱藏的內(nèi)心。
趙:我希望能夠準時開始,是因為我們遲到了,造成大家沒法準時開始的。
董:如果這門課程準時開始,對你的生命和其他人的生命會
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
趙:我比較看重準時,如果我不這么做,別人會不認可我。董:嗯,所以你是否希望得到更多的接納?
趙:是。
董:還有其他嗎?
趙:另外的就是,我希望有的時候我能幫別人忙。
董:我想這對你一定很重要。如果今天你能夠準時或早到,會對你和別人的生命有什么影響呢?
趙:如果今天我能夠準時到,我看重的不影響其他人、不影響整體學習節(jié)奏就能做到了。
董:所以你非常看重在群體中的貢獻?趙:是。
董:所以聽起來,那份歉疚的心情背后的根源是最美好的你,是渴望獲得更多接納的你,以及渴望在這個集體中有所貢獻的你,是嗎?
趙:嗯。
董:此刻,你能告訴我,從剛才我們的對話中你發(fā)現(xiàn)的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嗎?
趙:我有些內(nèi)疚,我看重對集體的貢獻和得到接納。董:你此刻的感受如何?
趙:感覺放松了一些。
董: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我們無法提前預(yù)計的,比如說我們臨時要陪妻子去醫(yī)院做檢查所以晚到了。臨時陪妻子去醫(yī)院做檢查這件事情是我們無法預(yù)計到的。我們做這件事的背后,是因為我
們看重家人的健康,看重對生命的照料,對嗎?我們永遠不要忽略自己在每一個當下的美好。
接下來,我讓大家反饋,從剛才我們的對話中看到了什么。董:你們有沒有看到,這位有些內(nèi)疚的學員閃耀出來的光
芒,他做的每一件事,包含他感到有些內(nèi)疚的事,背后閃耀的光芒?如果你看到了,是否愿意慷慨地奉獻出來,請你反饋給他。
學員一:我看到你很看重對我們這個學習集體的貢獻,你也看重別人的接納,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接納你。
學員二:我看到你很看重事情的完整性,也很看重對其他人的貢獻。
學員三:我看到的是你對家人的關(guān)心。
學員四:我看到你很愛妻子、很愛孩子,也關(guān)愛他人,關(guān)愛這里的每一個小伙伴,希望我們一整天的學習能有一個好的開始。我愿意接納你。
董:告訴我,你此刻的感受是什么?你是否愿意談一下?趙:現(xiàn)在好像內(nèi)疚感不是特別強,感覺能夠被很多人接納。
董:我們既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但同樣這個事件本身,也可以貢獻給大家學習,不是嗎?我們貢獻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早到,可以在上課的時候和大家多練習,積極地分享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感悟。這都是我們?yōu)檫@個集體貢獻的方式,我們有無限多的貢獻方式。
看過一篇文章,某位女明星說,爸媽離婚,因為爸爸向媽媽養(yǎng)的蘭花盆里彈煙灰……爸爸總是到陽臺上抽煙,把煙灰彈到媽媽最喜愛的蘭花的花盆里,媽媽說了好多遍,爸爸都沒有改。正是婚姻生活中的這些小細節(jié)造成了父母離婚。文章最后總結(jié)說,生活中的細節(jié)是多么重要。
說實話,我看到這篇文章感覺有些悲涼。我們來看一下,為什么這位爸爸總把煙灰彈到花盆里呢?這種行為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呢?
首先,他去陽臺而不是在客廳抽煙,說明他一定非常關(guān)愛家人的健康。其次,他把煙灰彈到花盆里而不是地上,意味著他很在意家里的整潔或者妻子打掃衛(wèi)生的辛苦。
或許,我們很少有人能看到爸爸把煙灰彈到花盆里的美好。用馬歇爾的觀點來理解這位爸爸的行為,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
他對家人的關(guān)愛、對妻子勞動的尊重。如果妻子能看到這一點,而不是只看到“為什么你總是不改”,這段婚姻或許會是另一種結(jié)局。如果我們能把基于理性的了解,轉(zhuǎn)化為內(nèi)心基于需要的意識,就會看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如果你是這篇文章里的女主人,你會做什么事情呢?”我曾經(jīng)在課堂里這樣問學員。有人說:“我會覺得心里暖暖的。看到他行為背后對家人的愛和對我勞動的尊重,我會在陽臺上放一個煙灰缸。”這就是非暴力溝通帶來的轉(zhuǎn)變及對他人的影響。
非暴力溝通可以轉(zhuǎn)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從看到問題到看到彼此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