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殺心理危機干預
- 惠淑英 姚杜純子 楊潔編著
- 936字
- 2021-07-23 18:01:29
二、自殺心理預防的任務
自殺心理問題的凸顯,使得心理預防的任務也日趨繁重。
1.防止形成自殺心理結構
一個人的心理內容既包含積極因素,也包含消極因素。如果消極因素在心理中起支配行為的作用,就容易形成自殺心理結構,而這樣的心理結構一旦遇到適合的條件,就會在自殺意念的驅使下實施自殺行為。因此,預防自殺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削弱和排除形成自殺的意念,建立健康的心理結構,以抵御外來不良傾向的誘惑。特別是當外在客觀環境中存在可能誘發消極的心理因素時,要注意及時予以消除。要注重把解決人的思想問題、心理問題和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尤其對遇到發展受挫、家庭變故、身患疾病、婚戀矛盾的個體,引導他們理性看待挫折,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化解危機;要注重維護他們的權益,在涉及切身利益的熱點和敏感問題上,堅持公平、公開、公正,及時化解矛盾、理順情緒;要切實改善物質文化生活條件、活躍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滿足精神需求,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質結構。
2.改變已形成的自殺心理結構
當外界的消極因素轉化為心理內容,并在日?;顒又胁粩嗟玫綇娀?,從而形成自殺心理結構后,防止自殺的重點就是著力改變不良的心理品質,化解消極心理因素,建立積極健康的心理結構。例如,針對個體因與外界不正常聯系和交往而引發的不良心理,就要采取積極措施隔斷其與外界的聯系,引導其參加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針對個體因法紀觀念淡薄而引發的犯罪心理,就要大力開展法紀警示教育,以法紀的威懾作用促使其警醒;針對有自殺征兆和傾向者,在采取適當控制措施的同時,要及時開展生命教育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以積極的人生追求抑制消極的人生態度。
3.提高認知能力,重塑自我認同
對于已經形成自殺心理的對象來說,其往往喪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容易破罐子破摔。因此,在探尋自殺征兆的過程中,要著眼提高對象自我認知、自我領悟的能力,運用積極的激勵手段,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明確人生價值和目標,主動改變消極心理和行為方式,重塑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心理意識和人生追求;要注意對癥下藥,盡力發現他們身上的積極因素,肯定他們的自身優點,贊揚他們的工作成績,使他們充分體會和感受集體的認同和周圍同事的關愛,激發起工作、生活的勇氣和熱情,自覺改變錯誤認知,主動消除自殺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