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自殺心理危機干預作者名: 惠淑英 姚杜純子 楊潔編著本章字數: 745字更新時間: 2021-07-23 18:01:29
一、自殺心理預防的特征
1.預防因素的復雜性
自殺現象是一種極為復雜的社會現象,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它不僅受特定的社會背景、單位文化、經濟狀況、家庭情況等因素的影響,而且受工作環境、工作性質、單位管理、人生經歷中的重大事件和自身心理品質的影響。多因素的相互交叉性和心理本身的隱蔽性、微妙性等,決定了自殺心理預防因素的復雜性,而且這種復雜性不易從量上加以描述,這也增加了自殺心理預防的難度。這就要求在進行自殺心理預防時,必須收集和掌握詳盡資料,從質和量兩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2.預防主體的群眾性
一般來說,欲自殺者對人和事都非常敏感,應該保護他們的隱私不被擴散,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使事情惡化,導致不良后果的發生,所以對他們的調查應盡量使用隱蔽手段。同時,那些具有自殺傾向的人,又往往刻意掩飾自己的心理和行為表現,僅僅依靠干部和骨干發現,存在很多困難。這就要求在進行心理預防時,必須結合經常性思想工作和經常性管理工作一同開展,在緊緊依靠基層組織和干部、骨干的同時,要充分發揮廣大群眾在心理預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3.預防手段的綜合性
自殺傾向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僅僅采取單一的預防手段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綜合施策。既要著重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如感化、暗示、疏導、轉移、危機干預、行為矯正等,也要注意運用思想教育、環境熏陶、管理控制、法律援助、醫療救護等方法,防止自殺行為的發生。
4.預防效果的反復性
自殺心理結構一旦形成,化解和消除比較困難,往往不能一次見效,時常會出現反復。例如,個別自殺未遂者經過心理干預,可能度過一段平靜期,但仍會再次產生自殺的意念和行為。所以,在對已經具有自殺傾向的人進行心理預防時,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覺性,堅持教育疏導和行為引導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防止因一時疏忽而釀成難以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