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管理六部曲(套裝共6冊)
- (加)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 (美)珍妮弗·泰茲等
- 4756字
- 2021-07-09 18:06:46
序言
積極情緒并非獲得圓滿人生的萬能藥
在招募特種兵的測試中,最難的項目往往不是射擊或者徒手格斗,而是一次看似簡單的長跑。在這個項目中,士兵們需要在缺少睡眠和忍饑挨餓的狀態下,從清晨就開始全副武裝地跑步。而真正的考驗在于,沒有人知道終點到底有多遠。全程可能只有300米,也可能長達5公里甚至50公里。
士兵們從踏上這條未知的征程起,就面臨著艱難的選擇。在他們中,有的人覺得終點近在咫尺,于是懷著奪冠的目標,一開始就全力以赴;有的人則把測試當成馬拉松,蝸行牛步,謹慎地保存體能;有的人自行其道,相信自己的決心和意志;有的人則抱團取暖,相互鼓勵打氣。對于被試者來說,背著30公斤重的裝備跑步是很辛苦,但是身體的負擔仍不及心理壓力來得重。許多人因為不知道終點在哪兒,精神幾近崩潰。
借助這種目標模糊的測試,研究人員可以觀察到被試者的潛在性格特質。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特種兵,但我們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經歷過類似的壓力:如何明確目標?怎樣激勵自我?應該獨立思考還是向他人求助?這些問題不只出現在職場中,也廣泛存在于情感、健康以及生活中,關系到個人成長和事業成功的方方面面。很顯然,通過特種兵測試的佼佼者們必備的特質就是應對消極情緒時的心理承受能力。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也具備同樣的特質,他們遇到糾紛時可以迅速解決問題,在商業談判中總能達成最佳協議,還能把堅韌的精神傳遞給下一代。
心理學家稱這種特質為“痛苦耐受力”(distress tolerance)1。擁有這項能力的人可以很好地處理露營問題,他們可以在沒有洗發水,沒有抽水馬桶,也沒有東西能阻止嚇人爬蟲的環境中生活。這種人不會因為憤怒、愧疚、無聊等負面情緒很糟糕就回避它們。相反,他們選擇忍受這些情緒帶來的不適,甚至趁機從這些消極情緒中汲取力量。你也許會問,我只想過得開心,為什么要自找苦吃呢?我們完全同意,因為我們也希望你過得開心。但是痛苦耐受力之所以重要,并不只是因為它能讓你成為露營專家或者特種兵,還因為它能讓你更加強壯、睿智,思維更加敏捷。最為關鍵的是,它能讓你的適應能力更強,幸福感也更為持久。
10多年來,我們通過研究病人、客戶、學生以及小型公司、軍隊、《財富》百強企業等團體,發現了一種滿足人生需求的新方法,我們稱之為追求圓滿(wholeness)。準確地講,這種圓滿指的不是幸福本身,因為幸福只是抵達圓滿之境的一種副產物。
沒有哪種情緒狀態能一股腦兒地解決人生煩惱
總會有一些專家2,尤其是心理學方面的專家,聲稱某種情緒狀態,比如開心、努力或者樂觀是解決人生煩惱的萬能藥。但在本書中,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思路:沒有哪種心理狀態是最好的,每一種都很重要。我們相信每一種情緒,即使是負面的、痛苦的,也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而且一些研究成果也能支持我們的觀點3。
憤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研究表明,憤怒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才會轉化為無法控制的暴怒4,進而引發暴力事件。憤怒一般在個人權利受到侵犯時產生,它促使你挺身而出,保護自己以及你在乎的東西,維護你的安全領域。
尷尬產生的情形與憤怒相似,它有時是對于潛在羞辱的一種警示信號。在大多數情況下,尷尬的感覺只是在提醒你:你犯了一個小錯誤,需要改正。
哪怕是愧疚感,也沒有你想的那么糟糕,它的產生意味著你破壞了自己的道德準則。你既可以選擇改變自己的行為,也可以對準則本身進行調整。
所有心理狀態都有其可取之處,與其只朝著某一種狀態努力,不如學會利用各種狀態帶來的好處,尤其是利用那些讓你討厭的狀態,直到你擁有掌控所有狀態的能力。
對于一些人來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而另一些人則認為,世事皆可樂,沒有什么值得傷心的。所以我們并不建議只單獨追求快樂或者痛苦,而是兼收并蓄,通過合理地切換這兩種狀態,達成平衡而穩定的圓滿之境。簡單來說,那些最健康和最成功的人,往往是能以平常心對待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人5。他們能運用好全部的心理天賦,所以可以從任何情緒里汲取力量。
不過,圓滿的境界并沒有那么容易達到,因為我們總是傾向于追求一些讓自己開心、舒適的情緒。一方面,快樂的時刻總是讓人留戀,比如在接吻時,與愛人唇齒交融的興奮感;或是在工作時,贏得同事們贊賞、肯定的自豪感。另一方面,我們還會因為痛苦而刻意回避或壓抑其他一些情緒,比如憤怒和愧疚。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總會因為情感破裂、比賽敗北或者面試失利等產生不確定感、挫敗感和愧疚感等消極情緒。恰恰是這些消極情緒和經歷給我們留下了最深刻且有益的記憶,幫助我們增長知識和經驗,讓我們變得更加成熟。當我們學會像對待正面情緒一樣,接納和利用消極情緒時,那我們就離成功更近一步了。
積極心理學一定能讓你幸福嗎
當你決定投入時間研讀本書,并且相信它的價值時,你或許會想,這兩個作者都是做什么的呢?10多年前,在積極心理學剛剛興起時,我們就被這門嶄新的學科深深吸引了。對于傳統心理學來說,它是一場革新,因為它提出了解決一些經典問題的新方法。但是在心理學已經被焦慮和抑郁研究所支配的現在,積極心理學也到了需要革新的時候了。
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弗洛伊德曾把性本能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并且認為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源于性沖動。不過,后來的心理學家們反而有些回避對人類性行為的研究。心理學家跟大多數人一樣,多少有點假正經。如果考慮到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想起性行為、渴望性行為和發生性行為的頻率,你也許會認為人類性行為才是歷史上被研究得最多的主題。照這樣說的話,人們應該更了解關于性的知識,而不是光速或者基因工程之類的東西才對。但是,在對一個專業的心理學研究數據庫做檢索時,我們發現:與性相關的研究記錄只有2 000多條,而與抑郁相關的卻有20多萬條。現在真的是一個抑郁的年代!
隨后,我們兩個人又開始研究性行為能否作為對抗焦慮的一種自由且快樂的療法。我們最關注的是那些社交焦慮癥患者:他們因為害怕被拒絕,所以回避社交行為。我們征集了100多名參與者6,讓他們匯報了近兩周內所有人的數百次性行為,并對性行為過程中親密、愉悅和高潮的程度進行了劃分。研究結果證實,性行為確實可以改善他們的焦慮狀況,即使焦慮癥狀出現在性行為的24小時之前。那些在性行為中感覺和對方建立了親密聯系的人,第二天的焦慮感會降低10%。更棒的是,大膽直接、刺激火熱的性行為,能讓他們降低25%的焦慮感!
因此我們認為,把積極體驗和所謂的消極體驗,比如焦慮和抑郁放在一起討論很有必要,甚至我們有可能會找出一條治療消極體驗的新思路。雖然我們一直在積極心理學的領域做研究,但我們都被現在流行的、那種近乎狂熱的快樂哲學惡心到了。在過去的15年里,積極心理學從“關于積極體驗很重要的溫馨提示”慢慢地演變成了一種微笑的“法西斯主義”。
這種轉變在目前的商業文化中體現得最為明顯。30多年前,杰克·韋爾奇入主通用電氣時曾提出著名的“挑戰性目標”理論。他認為,把員工放在一個更有挑戰性的崗位上,能夠加速他們的成長,提升他們的業績。然而現在最流行的商業管理理論是所謂的快樂競爭力。這種理論認為,快樂的情緒可以轉化為通向成功的競爭力。這個理論甚至還有數據支持:快樂的員工得到的客戶評價更高,而且更愿意幫助其他同事,掙的錢也更多。所以快樂競爭力的傳播者總能找到足夠的證據,來兜售他們的職場萬靈丹:積極心態。而那些與快樂哲學相左的研究結果,卻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比如有研究表明,那些在工作中最滿足的人,往往掙得很少,對工作流程也沒有那么認真負責。
現在有些乘著快樂哲學的東風強勢崛起的公司,已經開始為內部員工分級制度引發的不滿而頭疼了。例如曾被《財富》雜志評為“工作環境最好的小型企業”的魯比話務公司(Ruby Receptionists),它的辦公環境充滿樂趣,員工們都為快樂的工作氛圍而自豪,并且樂于助人。他們可以享受帶薪休假、現場健身課、夏威夷旅行獎勵以及其他許多的優厚待遇。90%的時間里他們都開開心心,面帶笑容。但是公司的管理者和員工們都不知道怎么處理剩下的那10%的時間,不知道怎么應對牢騷、挫敗、鉤心斗角等職業生涯中不可避免的負面體驗。
我們漸漸地開始好奇,并且在研究中也越來越關注,人在生活中是否存在積極和消極的中間狀態。
學會從消極情緒中尋找正能量
在1972年德國慕尼黑奧運會上,美國運動員弗蘭克·肖特(Frank Shorter)正在為他職業生涯中最為艱難的一次挑戰做準備:他要同時參加男子10 000米和馬拉松比賽。他不知道的是,后面那場馬拉松比賽將讓他留名青史。9月10日這天早上,肖特發現自己很難集中精神應對馬拉松比賽。一方面是因為他在之前的10 000米長跑中發揮失常,僅排在第15名。而且他的隊友,傳奇跑者史蒂夫·普利方坦(Steve Prefontaine)在5 000米長跑的最后一圈中落后了,僅獲得第4名,也無緣獎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就在幾天前,巴勒斯坦武裝人員殘忍地殺害了11名參加這場奧運會的以色列運動員。
對于肖特來說,面對這場馬拉松比賽的心情恐怕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在憂心忡忡和胸有成竹之間起伏不定。雖然狀態欠佳,但是當他左右打量比賽的對手們時,想的不是在跑最后一段時,誰能超過他取得第1名,而是他到底能領先第2名多少米。不過他沒想到的是,真的有人搶了他的“第1名”。就在他快要跑進體育場完成最后的賽程時,一個名叫諾伯特·蘇豪斯(Norbert Sudhaus)的德國學生繞過警衛,跳進賽場,假扮成一名跑在最前面的運動員。更具有迷惑性的是,肖特在跑進體育場前,就聽見了圍觀群眾為假扮者歡呼的聲音。肖特不得不在觀眾反應過來后發出的一片噓聲中,再次加速沖刺。盡管肖特遇到了精神、情感和生理上的諸多困難,最后他還是勇奪金牌。
弗蘭克·肖特的傳奇經歷證明了,跑步就像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一樣,是對精神和身體的雙重考驗。盡管長跑看上去只是一項身體活動,基本上就只是一步一步跑下去。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對精神意志的一種磨煉。我們曾經采訪過十幾名運動員,特別是長跑運動員。他們都說,在同一個賽場上,精神上和身體上的雙重比賽總是在同時進行。許多運動員把比賽分為開始、中間和結束三部分。開始階段是強烈的專注,中間階段是深刻的自省,最后階段則是最原始能量的爆發。正是最后那個階段,直接證實了我們的觀點。在最后的時刻,運動員更傾向于使用憤怒、自我批評和破壞欲等負面狀態,來刺激自己發揮得更好。如果說積極心態和樂觀主義在實現成功的過程中起到了80%的作用7,那么剩下的那20%則要歸功于那些消極的情緒。
親愛的讀者,我們和你一樣,也曾武斷地拋棄消極情緒和負面想法,沒有好好考慮過它們的益處。因為在健康、社交和工作領域,善良友好、富于同情心、正心靜念、樂觀主義和積極心態往往能帶來顯而易見的好處。我們也常因此忽略那些讓人討厭的心態所具有的真正價值。但是,大量的實驗結果改變了我們的看法,因為我們發現了一個違反直覺的事實:
有時候幸福快樂的感覺反而會拖累我們,而一些消極狀態卻有可能帶來更好的結果。
我們進一步發現,人類的心理存在一種圓滿的狀態,它符合我們對于科學和人生的全部理解。圓滿的境界幾乎在所有文明的神話傳說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它是人類精神領域的一座豐碑。與其僅僅滿足于積極、快樂、和善、愛和無私,為什么不去嘗試擁有全部的情感和不竭的創造力呢?如果我們總是回避和忽視自身的黑暗面,那么我們將永遠無法探索到隱藏在它背后的無窮潛力。
我們現在向你推薦的,是一本反幸福哲學書。通過本書,你可以獲得一種更高等級的快樂,它是無法通過直接追求而實現的。實際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世界上沒有通向幸福的直行道。
我們并不是要反對快樂、積極、善良和正念,而是要接納它們。我們想問的是,你是否準備好去探索更廣闊的領域,是否愿意和我們一起追求更高等級的快樂?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接納所有的心理狀態,包括你之前忽視和回避的那部分。
在本書中,你將學到如何靈活掌控情緒、社交和思維模式。一旦你學會從消極情緒中汲取力量,你就真正踏上了通往圓滿之境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