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服別人,最大的障礙就是對方的“心理防線”。因此,設法動搖對方的心理防線,是說服對方的關鍵所在。那么,如何動搖對方的心理防線呢?除了要曉之以理之外,更要動之以情,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1.勸說,情理交融打動對方
勸說是一種常見的極有說服力的語言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勸說的事情幾乎比比皆是。勸說之所以備受青睞,是因為它是用“情”打動對方。
由于勸說對象及需要解決問題的性質不同,勸說方法不可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但有些共性的規律卻是不能違背的。
1.在尊重對方的基礎上進行勸說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即使是學生、孩子也希望得到老師、家長的認可。而一個人在受到別人尊敬時,心情會特別的輕松愉快,在這種情況下勸說對方,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強調與對方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之處
找出與對方彼此一致的共同點,便可產生“自己人”的效應,不僅導致彼此喜歡,還可導致互相信任。在一些著名的演說家的演說詞中,常常出現這類詞句:“我們所想的”、“我們這種表現”等等。他們常以“我們”替代“我”這個詞,這樣在聽眾中就會達成一種共識:這是我們大家的,從而產生了一種共鳴。演說家的高明在于把自己融于聽眾之中,讓聽眾接納他,從而令聽眾成為被說服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要想勸說成功,不妨也使用演說家這種慣用的說服技巧,挖掘自己與對方的相似因素,譬如文化背景方面、年齡方面、社會經歷方面、工作專業方面、思想感情方面、興趣愛好方面等等。
3.以對方的立場為出發點
考慮對方的立場,發掘對方的欲求、情感是說服的基本方法之一。想要說服別人,不妨設身處地地以對方的立場為出發點,找到對方的利害之所在,使被說服者意識到自己的觀點、做法將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這樣,就能緊緊抓住對方的心,從而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
2.做足“情”字文章,曲線進攻說服他人
老翁牽牛,用的是巧勁兒,說服更是如此,抓住對方的關鍵之處,牽住“牛鼻子”,不怕他不服。這種曲線進攻式說服術要比死纏爛打強百倍!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利維在美國經營一家影片進出口公司。
有一次,利維到英國去洽談生意,倫敦的一家公司邀請他去看該公司正在研制的一種電視試播,也就是今天的閉路電視。利維一下子對這種設備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因為它允許每個人看自己喜歡看的節目,于是著手組織班子來研究閉路電視。
利維的新產品研制小組有三位主要專家,其中有一位叫弗蘭克,他脾氣很怪,性情暴躁,動輒和別人爭吵,他幾乎和研制組的上上下下都吵遍了,連利維也不例外。
可自從發生一件小事后,他就對利維感激不已,并且言聽計從了。
一天,為了一個實驗問題,弗蘭克同研制組的另一位助手爭執不下。他大動肝火,又拍桌子又摔東西,利維過去勸阻也被弗蘭克大罵了一頓。正在他們鬧得不可開交時,弗蘭克的小女兒走進了實驗室。小女兒看見她爸爸那副怒發沖冠的樣子,嚇得哭了起來。
弗蘭克見狀再也顧不上同別人吵架,趕忙跑過去,賠著笑臉哄逗她。
看到這一情景,利維心里猛地一亮,發現弗蘭克雖然看誰都不順眼,但對留在他身邊的小女兒卻是百依百順,視為掌上明珠,不難看出這小女兒是他的主要精神寄托。
為了使弗蘭克有充實的精神生活,利維立刻在公司附近為他租了一幢非常漂亮的房子,好讓他經常和女兒生活在一起。
本來,利維手頭的資金十分緊張,在這種情況下,還為弗蘭克租房,使弗蘭克心里很是過意不去。因此,盡管利維再三動員他搬進新居,但他堅持不搬。
利維說:“搬不搬家,恐怕由不得你了。”
“什么?”弗蘭克提高了嗓門,“我自己不愿搬,你還敢強迫我不成?”
“我當然不敢逼你,不過,你的千金安妮已替你做主了。”利維繼續說,“她說你心情不好,容易發脾氣,這會傷身的。如果她能住在附近照顧你,你就不會發脾氣了。起初,我也拿不定主意,可是安妮最后還說:‘我爸爸多可憐呀,我不能讓他再忍受孤獨了。”
聽完了這番話,弗蘭克熱淚盈眶,他最終順從了利維的安排,搬進了新居。
利維利用動以親情的方法終于說服弗蘭克搬進了新居,這為他以后更好地與弗蘭克合作打下了基礎。在本例中,利維針對父母對子女的溺愛心理,發動攻勢,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利維為弗蘭克租房,雖然破費了不少金錢,可搬家所產生的影響遠遠不是這點金錢所能比擬的。利維在資金狀況窘困的時刻,仍然把弗蘭克的生活快樂看得比金錢更重要,這就不能使弗蘭克感恩戴德,心甘情愿聽從利維的安排。
3.眼淚攻心術,說服他人的極端手段
哭或者哀怨,在某些場合并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最強大最有效的攻心術之一,它能輕而易舉打動他人之心。
每個人都有惻隱之心,當說服別人幫助自己時,只要打動了惻隱之心,就可以贏得他人的幫助。而眼淚就是說服他人的最有力的武器。
一直以來,人們以為只有女人才是“哭道”高手,孰不知,不僅僅是女人的眼淚,男人的眼淚有時候也很管用。這是因為一般人都相信“男兒有淚不輕彈。”一旦哭起鼻子來,那一定會使在場的人丟盔棄甲而逃。
一家公司曾經用一年時間來解雇一位高大魁梧的領班。想要解雇一位努力工作的人并不是說句“你被解雇了”那么簡單。
通常公司會經由人事部門的經理,安排職員會晤,然后解釋公司的立場并介紹一些其他工作的可能選擇。員工在接到暗示后,通常會自行另謀發展,甚至替公司省下一筆遣散費。
經過是這樣:在過去的12個月當中,人事室經理與這位領班會晤了四次。而每次都在尚未進入主題時,領班已經泣不成聲了。也許他有演戲的天分,但是對這位人事經理已達到了絕佳的效果。每次經理都對公司說道:“如果必須開除他,你們自己去說吧,我辦不到。”就這樣,領班一直在那家公司做下去。本來,經理是想說服領班離開公司,但是領班運用了效果極強的哭術,攻破經理心理防線,他卻成了這場說服戰中的贏家。
有些政治家也常常用眼淚來收買人心。
日本國會有一次在討論政治倫理問題時,中曾根首相為了征詢田中角榮的意見而和他會晤。在談話中,田中首相感嘆地說:“我聽孫子說,在學校同學們都譏笑他,所以不想上學了。我心想很難過,爺爺的錯誤竟要孫子來承擔。”說罷,已是淚流滿面。
中曾根首相看了,不禁也熱淚盈眶,并立刻告訴田中:“我們必須在政治與倫理間訂立規范。”
敏感人士認為,中曾根首相被田中的眼淚蒙騙了。
一般的人都是感情型動物,只要你能博得同情,你的所求目的就可達到。
在日本的一次國會議員選舉中,有一位田中派的候選人,由于田中形象的陰影使他處于不利的形勢,但仍當選了。他就是采取“我被沉重的田中事件的十字架壓得透不過氣來”等低姿態,以流淚的神情來爭取民眾的同情,而他的夫人也立于街頭,向來往的行人哭訴,因此獲得了多數民眾的同情票。
有人說女人告狀比男人強,因為女人說著說著眼圈兒就紅了,眼淚就不由自主地淌了下來,聽者就是鐵石心腸,也免不了會動心的。
這話頗有一定道理。可是,事實上,大多數告狀者都是心里有氣,積郁已久,一旦有了訴說機會,總是難抑內心激動,往往情緒憤懣,言詞激烈,給人的感覺倒不像是一個受害的弱者,而是一個咄咄逼人的強者了。
一位遭人欺凌的受害者在向領導告狀時十分沖動,口出狂言污語,使得這位領導很是反感,因而,問題遲遲不予解決。后來,此人絕望了,痛苦不堪,幾欲輕生,反倒引起了這位領導的同情與重視。
當然,這并不是說,凡是說服者都要擺出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流下幾滴眼淚。而是說,凡是說服者在說服別人時,應該設法調動對方的同情心,使對方首先從感情上與你靠近,產生共鳴。這就為說服的成功打下了基礎,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只要你將“情”字文章作夠,說服別人時是會動心的。
4.讓你的說服更具人情味
說服別人,切忌只顧自己一味發脾氣,得理不讓人,如不講究說服的方法和藝術,其結果與初衷只會相反。
忠言逆耳,良藥苦口,自古已然。說服者之所以被人拒絕,一般出于兩種原因:其一是說服者不了解當事人的處境和造成錯誤的原因,使當事者感到委屈;其二是說服者采用了權威性的立場,暗示當事人行為的“笨拙”或“愚昧”性質,引起了當事者的反感。基于“情”字的說服,當能避免這兩種錯誤,講究說服方法和說服藝術。
說服對象,常有防衛其自我尊嚴的傾向。如果有人再以權威者的姿態出現,指責他的想法不夠高明,行動不夠周密,他的尊嚴將更受威脅。這時防衛傾向會更增強,充耳不聞乃是極自然的反應。
一次,李主任怒氣沖沖地走進辦公室,啪的一聲將一份報告摔在秘書小王的桌上,辦公室里的幾個人同時都愣住了。李主任以為這是個懲一儆百的好機會,接著大吼道:“你看看,干了這么多年,竟寫出這樣空洞無物的報告,送到總經理手中,一定會以為我們都難勝其任!以后,腦子里多裝點工作,上班時間精神振作一點。”說完,他一甩手走了,把個小王晾在那兒,尷尬異常。過后,李主任滿以為辦公室的工作效率會提高,可事與愿違,大家都躲著他,布置工作,不是說沒時間,就是說手頭有要緊事。李主任這才略品出一點滋味,恍惚意識到此舉不明智。我們應學會使批評更具魅力和人情味。
如果將說服寓于真情之中,其效果可能會更好。
期末考試結束了,兒子偉偉除物理考得不好以外,其他成績還不錯。父母將兒子叫到跟前,和藹地說:“偉偉,你這次成績進步了,我們很高興。如果你繼續努力下去的話,下次物理一定會考得和其他科目一樣好。”偉偉高興地接受了這番贊揚,同時也意識到下學期要加把勁,把物理課的學習趕上去。
試想,換一種說法,加入“但是”兩個字:“……但是,你如果加強一下物理就更好了。”這很可能使偉偉懷疑贊揚之辭原來是批評的“前奏”,因而產生抵觸情緒,對他的學習不會有裨益的,說服工作必然失敗。
有時將說服寓于無聲行動中,會更具有說服力。
有位司機介紹說:那天他開車違章被攔截,執勤人員禮貌地遞給他一張卡片,他還以為是罰款單,可接過一看,上邊卻印著“安全行車是您和所有家庭的幸福”的字樣,他感到非常慚愧,主動認了錯。他說:“開車十八年,執法單位這樣做,真是破天荒頭一回。”這種“感化”的說服更具有魅力和人情味,使人樂于接受。在說服時,應盡可能避免損傷對方的自尊心,同時宜用誠懇的態度、平靜的口吻,不含諷刺意義的詞句,使對方感覺到說服后面的善意和友情,他當然不會有拒絕的理由。
5.說服大忌:不講情面,生硬無情
說服時,誠懇深情的態度就像潤滑劑,能減少摩擦,從而使說服達到預期效果。如果生硬無情地說服,只能招惹煩感,甚至是憤怒,這是說服大忌。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就像我們身上會沾染許多病菌一樣,在我們的思想意識和言談行為上,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缺點、錯誤。
那么,采取什么樣的說服方式才會取得好的效果呢?
“心直口快”作為人的一種性格來說,在某些方面的確可體現出它的優點,但在說服他人時,“心直口快”者往往不能體諒對方的情緒,圖一時“嘴快”,隨口而出,過后又把說過的話忘了,而在被說服者的心理上卻蒙上了一層陰影,也失去了對說服者的信任。所以當你在說服他人時,不妨學會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一下,自己是否能接受得了這種說服。如果所說服的話自己聽來都有些生硬,有些憤憤不平,那么就該檢討一下措辭方面有何需要修改之處。
如果說服者態度不誠懇,或居高臨下,冷峻生硬,反而會引發矛盾,產生對立情緒,使說服工作陷入僵局。
因此,說服工作必須注意態度,誠懇而深情的態度就像潤滑劑,往往能使摩擦減少,從而使說服工作達到預期效果。
把說服當作鼓勵是最佳的說服模式。英國18世紀著名評論家約瑟·亞迪森曾說:“真正懂得批評的人看重的是‘正’,而不是‘誤’。”這里所說的“正”,實際上就是隱惡揚善,從正面來加以鼓勵,也就是一種含蓄的說服,能使說服對象不自覺地改正自己的錯誤和缺點。可以說從正面鼓勵對方改正缺點、錯誤的間接說服方法,比直接說服效果會更快、更好。因為這種說服方法易于被對方所接受,從而產生良好的效果。
在開展說服時,應當注意說服他人的態度,有什么問題就說什么問題,切勿把“陳谷子爛米糠”統統翻出來,糾纏在一起,算總賬。這樣做,只能引起對方的反感。而揭對方的瘡疤,甚至傷害其人格,則最容易引起對方的憤怒,應絕對避免。
在說服他人之前,先要明確是就哪件事或事情的哪個方面進行說服,那么就以事實為基礎,越具體明確越好。抽象籠統,“一竿子打死一船人”,別人就難以弄懂你的意思。
有什么樣的態度就有什么樣的用語。如果態度誠懇,語氣也必定會親切,讓人聽了心里舒服;如果態度生硬,自以為是,別人也就不會買你的賬。有的人說服人時總喜歡用“你應該這樣做……”“你不應該這樣做……”仿佛只有他的看法才是正確的,這種自以為是的口吻只會引起人的反感。
建議定向,勿言不及義,說服和建議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說服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對方能改正缺點、錯誤,從而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所提的建議當然應該是為對方指出方向。但有的人提的建議不具體,讓人糊里糊涂,弄不明白。如有客人要來家吃飯,妻子對丈夫說:“你能不能不老在那看報?”不如說:“你能不能幫我擺好桌椅、碗筷,客人就要來了。”這樣就從另一個角度婉言指出了丈夫的懶惰,同時給他指明了改正的方向。
6.柔竹能敵勁風,柔情能服頑敵
做人要做強者,但說話要懂低調,不懂以柔克剛的說服藝術的人,只會招來不必要的災禍。
老子說: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夠馳騁于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之中。這是因為虛空無形的力量能夠穿入沒有空隙的東西里面。我們由此知道無為的作用,普天之下有什么能趕得上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