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法時排毒法(1)
- 黃帝內經排毒護體養生(書立方養生館)
- 《書立方·養生館》編委會
- 5688字
- 2014-07-14 16:39:35
子時膽排毒(23∶00-1∶00)
【“子時覺”養陽,陽氣足不生毒】
子時,陰氣漸衰,陽氣漸長。陽氣就像一顆剛剛長出嫩芽的種子,十分脆弱,所以這時一定要養陽。大家可能對“陽氣”這個詞不甚了解,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為什么要養陽氣。
《黃帝內經·素問》第三篇“生氣通天論”
篇中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折壽就是短命的意思。也就是說,人體內的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我們都知道,萬物沒有太陽就活不了,我們人也是一樣,沒有了陽氣就沒有生命。
從養生治病的角度來講,“陽萎則病,陽衰則危,陽亡則死”,所以養生最重要的就是要養陽。
《黃帝內經·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中說:“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就是說,一天就是一年的濃縮,晚上23點到凌晨3點相當于一年中的“冬季”。
此時睡覺養陽氣,保護了我們體內的陽氣,就能祛邪扶正,抵抗寒毒。反之,如果我們不休息,那就相當于在和天地做“拔河游戲”,陽氣受損,陰陽不調,則會百病叢生。
子時最宜入睡,這不是某人憑空捏造出來的,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子午流注,這是我們古代中醫圣賢之士發現的一個規律,是精通人體而揭示出的天然法則。
大家在23∶00-1∶00時能盡量早點睡覺。有句話不是說嘛,“騰不出時間睡覺,就得抓緊時間吃藥”。如果你是因工作太忙,習慣加夜班工作,那你可以選擇早點睡,早點起來再做,這樣既能充分養生,又不至于耽誤工作,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你是為了上網、玩游戲、看電視而不早睡,那么你因此傷了身體就更不值了。
“陽強則壽,陽衰則夭”,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至關重要。睡眠質量好的人可以22∶30上床,半小時后也差不多進入了深睡眠。睡眠質量差者,就要更早一些上床睡覺,具體時間自己要掌握好,但一定不能養成“賴床”的習慣。睡晚了,陽氣就傷了,如果再睡懶覺,那陽氣更是升不起來了,實在困的話,你也要按時正常起床(成人7-8小時睡眠為佳),然后在中午的時候睡個午覺,這是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問:我熬夜到22時,很困很困了。可是,一到23時又醒了,特精神,23時以后可精神了。所以我每次都23點以后睡,這樣好嗎?
答:當然不好。子時陽氣剛開始生發,生命力最強勁了,這時如果我們睡覺,那陽氣就像冬天里的種子一樣,捂一下就會生長發芽。也正是因為陽氣剛一生發,生命力較強,所以你此時或一直都會感到很精神,但在無形中你傷了陽氣,你全身也一樣會出現不適。因此在子時前入睡,第二天醒后大腦會更加清醒,臉色也會紅潤許多。
【若要膽經好好排毒,就要在子時前入睡】
所謂子時,是指晚間23∶00-1∶00的時間,此時膽經最為旺盛。《黃帝內經》認為,這個時間段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上床睡覺。
《黃帝內經·靈樞》“營衛生會篇”指出:
“夜半為陰隴,夜半后而為陰衰”。夜半即子時,陰隴指陰氣極盛。子時陰氣最盛,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時候,過了子時陰氣逐漸轉衰,陽氣開始生發。
此時為陰陽交會之際,稱為“合陰”,正所謂“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陽主動,陰主靜,此時最需要安靜。因此,子時睡眠好處多多,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子時陽氣初生,這種初生的陽氣是維持整個人體生命活動不斷進行并欣欣向榮不可缺少的力量。
“眠食兩者,為養生之要務”。良好的睡眠可以讓我們的身體補充能量、恢復精力,有“養陰培元”的功效。所以,掌握睡眠養生要領,便可踏上簡單易行的養生之道。
有人認為,睡眠方位與人體健康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古往今來,關于睡眠方位有不同的說法。
有資料指出,由于地球磁場的影響,人睡覺時采取頭北腳南的方位,使磁力線平穩地穿過人體,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地球磁場的干擾。而中國古代養生學家卻認為,人的睡覺方向應該隨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而改變。《備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意思是說,春夏之季頭向東、腳朝西;秋冬之季頭向西、腳朝東。
為什么要這樣提呢?這是依據《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而提出的,春夏屬陽,陽氣上升、旺盛,而東方屬陽主升,頭向東以應升發之氣而養陽;秋冬二季屬陰,陽氣收斂、潛藏,而西方屬陰主降,頭向西以應潛藏之氣而養陰。
當然,大家不必拘泥于這些理論,而產生不必要的擔心。只是建議大家可以參考《黃帝內經》這一理論而已。另外,平時大家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不加班、不熬夜,入睡前安神定志,未睡眠、先睡心,或用溫水泡腳,并輔以足底按摩等,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
問:最近我發現自己的胳膊很疼,而且無法別到后邊,是肌肉拉傷了還是肩井受風了?
答:肩膀上共有6條經脈通過,如果此處疼痛,首先必須查明疼痛點位于哪條經絡上。查明之后,可以反復揉捏此經絡,也可以對其拔罐、針灸、刮痧治療,癥狀則會慢慢減輕或消失。
【膽毒易患結石,可以用吃來碎石】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親朋好友間只要一有空就會聚聚,所以吃大魚大肉的概率多了。但是,暴飲暴食、吃得過于肥膩就易長膽結石,還有可能發生腎結石。我們說男人一般都很堅強,有些小疼痛根本整不垮他們,但得過結石的人就知道那種痛能把壯漢疼得滿地打滾,用“痛不欲生”形容也不為過。
40歲后,每個人的身體里一般都有結石。之所以沒有癥狀,是因為石頭小,通過每天的排泄就能排除,并且有的人飲食較清淡,所以他們大多可避免結石的疼痛及手術之苦。
飲食是防止膽石癥發生的最理想方法。只要平時膳食多樣化,不吃生冷、油膩、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你得膽結石的概率大大降低。所以40多歲的人哪怕他們身體里有石頭,有時也不會發病。因為這個年齡段的人應酬少,不會整天跑到外面胡吃海喝。相反,現在20-25歲的年輕人發病率高了。為什么呢?因為應酬太多了,今天晚上請同事吃一頓,明天又要陪老板應酬?而且由于時間關系,大家都選晚上聚,大吃大喝應酬完以后,回到家大概23時多,膽值班,故膽結石在子時多發。
膽結石是怎么形成的呢?膽汁75%是由肝分泌的,由膽來儲存,膽儲存的膽汁是非常干凈的。膽汁是一種消化液,有乳化脂肪的作用,所以我們吃完肉和油脂性的食物后,膽汁就會從膽囊里出來,把油脂分解掉。膽結石形成的原因很多,最基本的一條,即膽固醇的含量增高,膽固醇轉變為膽汁的代謝障礙,這與人們日常的飲食習慣緊密相關。
因此,在飲食上預防膽結石,少吃高糖類、高油脂類(甚至高膽固醇類)食物;此外,便秘者腸道內的大腸埃希菌也會上行膽道,從而誘發細菌感染,所以要積極預防和治療。
慢性肝炎、肝硬化也易患結石,需查明原因治療。無論怎么說,膽結石者宜早治。治得越早,排得越干凈,否則會引發黃疸、膽管炎、胰腺炎等。
患膽結石,有人主張“多喝水”,其實,多喝水的效果不是太大。因為結石大后已形成“板結”,很難用水排出石頭。大石頭最好去醫院碎石,然后再排石。
對于非常細小的泥沙狀結石,有一個好方法,每天晚飯吃清淡的,然后晚上22∶00-23∶00喝一杯生冬瓜汁。將嫩冬瓜切塊,帶皮、子一起搗爛,喝汁。冬瓜渾身是寶:皮,利尿消腫;子,清熱化痰、消癰排膿、利水利濕。冬瓜汁最利膽。但是,我們說冬瓜性微寒,所以脾胃虛寒、腎虛者不宜用此方。
除了食療,還可以通過穴位按摩來治療膽結石。膽俞穴就是我們對付膽結石的“有力武器”。
方法很簡單,先找到兩側膽俞穴,位于背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然后用雙手指壓10-15分鐘,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每天一次,再用大魚際循本穴上下推揉30次。治膽經疾病,如膽囊炎、坐骨神經痛、風濕性關節炎、肝炎等癥效果顯著。
問:我不是經常失眠,只是偶爾失眠一次,這嚴重嗎?我不想吃“小米煮半夏粥”,就想用一些特別簡單的方法,可以嗎?你能給介紹一種失眠時立即起效的方法嗎?
答:首先說偶爾失眠,不是病理原因,所以你不必擔心。建議上床后可以看一下書,看困了自然就睡了。如果無效,就用手按揉一下關元穴,這個不用具體方法,稍用力揉按就行。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家人給你做個全身按摩,緩解一下心理和身體上的壓力,自然就能入睡了。
【老人子時難眠,小米解毒催眠真妙】
《黃帝內經·靈樞》說:“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即陰氣盛則睡,陽氣旺則醒。子時是一天最黑暗的時候,人體陰氣最盛,陽氣初生。中醫指出,“陰氣盛則寤”,也就是說,子時是最困最容易睡著的時候。但是對很多人來說,睡眠卻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特別是老年人,每天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就算睡著了,只要聽到一些風吹草動就特別容易驚醒。
那么,子時失眠與什么有關呢?通常年輕人失眠,夜里都特別愛做夢,很多時候像我們說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吧,或者與白天精神緊張、興奮、煩悶等因素有關。而老年人,因為其陽氣衰弱,陰血少,陰陽不和,則五臟之氣不調,則易失眠。
中醫認為,子時失眠與心、肝、脾、腎等臟腑失常及陰血不足有關。陽氣是滋養臟腑氣血精液生成的根。失眠則陰陽失調,心、肝、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就會使內毒叢生,這樣白天就會精神委靡、瞌睡連連,晚上又睡不著,哪怕到了晚上11時多,也無法入睡。所以我們治失眠,既可通過補氣血來調,也可通過補陽氣來調。因此,氣血補足了,陽氣就不虛了;同樣陽氣旺了,氣血也就不失濡養了。
先從養脾胃氣血來調。從中醫角度來講,“胃不和則臥不安”,凡是久治不愈的失眠,都可以通過調理脾胃氣血來改善。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種簡單的方法,只要是失眠者都可以吃,有百益而無一害。取小米30克,制半夏3克(注意半夏一定要溫水下鍋),煮粥食,每天晚上做晚餐服用,堅持服用一兩周,失眠癥狀就會得到緩解。
那么我們為什么選小米呢?因為早在古代,老中醫就認為小米可排毒,有清熱利尿、滋陰養血、健胃除濕、和胃安眠等功效。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小米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從而提高色氨酸的數量,這種物質能促進大腦神經胞分泌“五羥色胺”,而五羥色胺能暫時抑制大腦的思維活動,從而使人產生困倦感,幫助入眠。
《神農本草經》中說半夏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治頭暈不眠的效果特別好。
另外,失眠也可以通過補陽氣來緩解,方法很簡單,就是經常曬太陽。把雙手舉起,手心朝上,讓太陽光直接從手掌中的“勞宮穴”進入心和心包,這樣可起到更好的補陽氣功效。
夏季天氣熱不適合曬太陽,所以最好選在太陽剛升起的清晨。冬天清早可以,中午飯后也可以曬上半小時。
有人說陰天沒法曬怎么辦?可以在家里面艾灸肚臍正中線,臍下三寸的“關元穴”,這個穴位有復原益氣、固陽固脫、溫腎健脾之功。
但灸時要注意,點燃的艾條要與皮膚保持2-3厘米的距離,或者可以使用艾灸盒,只要周圍皮膚能感到熱就可以了。在灸的穴上放一塊生姜效果更好。每天灸10-15分鐘,1個月灸10次。灸完再用左手心按摩右腳心,右手心按摩左腳心,以搓熱雙腳為度。這樣,你就能每天輕松入睡了。
當然,食療方與艾灸、搓腳方可同時使用。
問:有人說膽結石“重女輕男”是這樣嗎?那女性該如何預防膽結石呢?
答:是的。因為女性喜靜運動較少,膽結石特別偏愛身體肥胖、飲食過量、不吃早餐,還有多孕多產的女人。所以這部分女性飲食上宜定時定量、禁止暴飲暴食,少食動物內臟、禽蛋、蟹黃、魷魚、蝦皮,多吃一些燕麥、蕎麥、黃豆、香菇、洋蔥、山楂、牛奶、海藻等。避免久坐、過度疲勞,保證子時入睡,不熬夜,積極預防和治療便秘等。
丑時肝排毒(1∶00-3∶00)
去肝熱毒,丑時口舌不干燥
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體會,白天講一天的話都不會覺得口干舌燥,但只要一到夜里1∶00-3∶00,嘴里就會干得像火燒一樣。
這是為什么呢?我們知道丑時肝經當令,肝最活躍,所以肝火也最旺。一個人火氣很大,這就說明這個人的肝火旺,肝火過旺,肝主生發,肝氣是向上的,可引導陽氣逐漸回升。肝火過旺時它只升不降,這樣會影響到心肺,心開竅于口,肺開竅于鼻。所以說,丑時發生口干舌燥,鼻咽干燥,這都是肝火旺的表現。
有的人為了緩解口干、鼻干,習慣在床頭準備一杯水,干了就補上,這就造成了前半夜喝水,后半夜起夜。這樣起夜怎能不影響睡眠,本來丑時應該是進入深睡眠,睡眠不好了,白天一天都會感到精神疲憊不堪,沒精打采。所以說晚上喝水不是最好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把肝火降下來,這樣,所有的干癥才會消失。怎么降火呢?用晚餐來解釋,大家回憶一下,如果你晚餐吃得很油膩,而且口味重,夜里是不是就口干。我們說肝是在丑時值班,如果你吃得太油膩,就會加重肝的負擔。它就像我們人一樣,如果老板給你的工作量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圍,那你一定會生氣上火吧?一樣的道理,肝在它值班的時候完不成任務,它也一定上火,發脾氣,這就導致肝火旺了,則出現口干、鼻子干,還有眼睛干等癥狀。
我們說晚上一定要以清淡為主,不要吃得太油膩。吃點易消化的,例如春夏季可以吃點涼拌菜之類的,同時也要根據你的脾胃功能而定。脾胃功能好的人,你就吃,不好你就喝一些粥、湯等易消化的。
總之,不要加重肝的負擔。
問:請問何時按摩肝經效果最佳?
答:中醫認為,丑時肝經當令,此時在同名經手厥陰心包經旺時按摩最佳。但是,這時人們處于熟睡之中。因此,可以改在晚上19∶00-21∶00進行按摩。另外,還可以在酉時按摩太沖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丑時高血壓,降壓瀉毒都重要】
在凌晨1∶00-3∶00血壓升高的人,大多數屬肝火旺、肝陽上亢。除了在夜里會突然發作外,春天也是這類高血壓的多發期。中醫認為,春天對應肝,肝的各種功能都會在春天被放大。
肝屬木,脾胃屬土,肝火旺必克脾土,脾胃運化失常,內濕無法排出,就會生出濕毒。特別是到了萬物復蘇的春天,我們體內的火力從冬天的潛藏變成了春天的生發,所以這時肝火最旺,水濕之毒的高血壓患者在這個季節多發,如果你發現身邊某高血壓患者每年的三四月份就頻繁發作,那他一定是肝火旺受濕毒所困所致。
仔細觀察這類高血壓患者,他們一般都脾氣急、愛生氣,經常為一點兒小事氣得臉紅脖子粗,如果真這樣,你別錯怪他,都是這病惹的禍。還有一點,這人吃鹽多,口重,天天頭暈腦漲、眼睛有時充血,要提醒這類人,一定要少吃鹽。現在很多社區都發了限鹽的小勺,你就按那上面的標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