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的陷阱:如何應對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 (澳)路斯·哈里斯
- 1073字
- 2021-06-09 14:59:47
當下
想要追尋持續的心滿意足,就需要發展全然活在當下的能力。可是,全然處于當下(投入此時此地的體驗,并保持開放),并不容易做到。為什么?這得歸功于我們與生俱來的絕妙禮物:人類的頭腦。頭腦真是無與倫比,沒有它們,我們統統都會陷入麻煩。可一旦擁有頭腦,你就會發現,它們從來不會停止思考,對此你無能為力。頭腦從早到晚會產生大量的想法,經常讓我們“上鉤”,然后讓我們和當下的生活脫節。每天大部分時間里,我們大多數人其實都處于一種漫游狀態,并且會錯失此時此刻的體驗。而且,很多人甚至根本都沒有發現這一點。
你有沒有做過類似的事?比如,你在洗澡時,溫暖的水流沖洗著你的身體,有那么一兩個瞬間,你全然處于當下:完全沉浸在沐浴帶來的豐富感官體驗中。水從你的后背順流而下,那份溫暖輕撫你的肌肉,身體也隨之愉快地醒來。之后……不過幾秒鐘的光景,你就再次陷入思緒:“今天還有什么沒做完的事?”“哦,我必須把那個項目搞定。”“哦不,我忘記告訴蘇珊女孩之夜派對的時間了。”“今天我要給蒂米做點什么好吃的午餐?”“啊哈!再堅持三天就可以去度假嘍!”“嗯,我的腰越來越粗了,還是恢復鍛煉吧。”
當你越來越沉浸在想法中時,洗澡這件事也就會逐漸淡化到背景中。你知道自己還在洗澡,但不再全神貫注。仿佛你的身體在自動地洗澡,而你的頭腦卻在上演一大段精彩對白。很快,當你還沒意識到怎么回事時,洗澡結束了。
坦白說,我們大多數人每天都會花大把時間胡思亂想,游蕩于“心理迷霧”的蒙蔽中,因此錯失生活中很多豐富多彩的時刻。當我們面臨一個巨大的現實裂隙時,也很容易如法炮制。頭腦會迅速生產出無盡無休的痛苦想法,輕易就“吸引”了我們。例如,如果現實生活在你家門口出乎意料地甩下一些重大事件(突然病危、經歷離婚或是某種災禍),我們很可能變得茫然無措,簡直“無法思考”,或是一時失憶,甚至想維持日常生活都力不從心。
全然投入手中之事并對當前任務保持注意的這種能力,對于學習任何技能或是從事任何活動來說,都非常關鍵;同時,對于采取任何一種有效行動來說,也至關重要。因此,如果想要有效回應生活扔給我們的種種痛苦和災難,就必須首先讓自己安處“當下”。
說明:“當下”更廣為人知的說法是“正念”(mindfulness),我在本書中會交替使用這兩個詞語。目前,正念是西方心理學界的熱門話題,你可能會從教科書和自助書中了解到它來源于佛教。其實,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佛教只有2600年的歷史,正念的歷史悠久得多。在本書中,我們將走近“正念”,或稱“當下”,而且是通過ACT這種西方心理學的科學方法,它和傳統的東方修習方法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時也有許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