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研究內容與方法

本書在前人對供應鏈管理競爭與合作關系研究的基礎上,吸收了經濟學和管理學關于供應鏈的優秀研究成果,提出當前供應鏈管理研究中熱門的話題,并進一步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相結合,使得理論研究能夠更好地為供應鏈運營服務。本書采用了多種研究方法,通過定量與定性分析,使得文章的結論更具有說服力。

1.4.1 研究內容

本書結合國內外豐富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對供應鏈的產生和發展做了詳細的研究,并對供應鏈的現狀做了認真的分析。在對供應鏈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供應鏈管理在整個市場運行中的重要作用。一個企業能否在市場中處于不敗地位,主要看它是否擁有一條科學合理的供應鏈,包括產品的生產、庫存、運輸、資金等一系列環節的良性運行。供應鏈運營管理是一個嶄新的概念,它的產生是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結果。供應鏈運營管理是對整條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布局,包括成本管理、質量管理、績效管理、金融管理等一系列相關舉措,使得整條供應鏈在實際運作中更加順暢,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反應能力及抗風險能力,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本書從辯證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供應鏈管理,指出供應鏈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對企業的管理,處理供應鏈中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問題,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不是單次性行為,而是滲透到了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從最初消費者需求信息的收集,到最后產品流入消費市場,時時刻刻都存在著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只有處理好企業在供應鏈不同時期的競爭與合作關系,才能使得供應鏈管理的整個過程順利進行。本書分三個階段對企業的競爭與合作關系進行了研究,分別是供應商選擇階段、研發與廣告營銷階段、市場擴展階段。本書在開始研究每個階段的問題時,都引入了現實中的真實案例來闡述公司間的具體關系和活動,這一方面可以增加本書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明本書研究的問題正是當前企業在市場不斷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書通過分析不同階段企業間存在的問題和采取行為策略后的企業收益變化,判斷行動的優劣性,以便更好地協調供應鏈及企業的發展。具體研究內容如圖1.1所示。

圖1.1 本書具體的研究內容

從圖1.1中可以看出,本書的研究內容始終圍繞著兩個在市場上有產品競爭的企業展開,以它們為研究主體,研究在供應鏈不同時期其行為與收益。競爭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中可以相互替代,且產品競爭的程度是不確定的。在市場中還存在其他的參與者——供應商,在產品的生命周期中負責零部件生產、零部件研發、產品組裝等工作,使得企業的產品生產和銷售可以更加順利地進行。企業在整個供應鏈中開展了零部件采購、供應商選擇、產品研發、廣告營銷、信息共享、信息泄露等一系列的活動,最終將自己的商品送到消費者的手中。在整個過程中,存在著關于市場或是參與者的信息完全和信息不完全兩種情況。在研究過程中,企業面對不同的情況,會根據自己與對手的選擇采取最優的策略,從而提高收益。

在研究產品零部件的供應商選擇階段,相比以往只是單純地研究供應鏈中的縱向合作和橫向競爭,本書將整個供應鏈體系看作一個整體,研究了一個立體的供應鏈網狀結構,在供應鏈網狀結構中的橫向和縱向都存在著企業的競爭與合作。本書考慮供應鏈中存在多個企業的情形,在這些企業中有同時扮演零部件供應商和零部件買家雙重角色的企業,也有單純的零部件供應商。企業可能從不同的供應商手中得到相同質量的零部件,也可能得到不同質量的零部件。通過在不同的情況下對供應鏈的收益進行比較,得出最優的供應商選擇方案。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企業間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商品間的競爭,從而使得整個供應鏈體系在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取得更多的收益。考慮當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企業通過合同激勵理論來選擇優秀供應商的過程,且在激勵制度執行過程中討論是否應加入事前審核。

在鞏固產品市場的研發和廣告營銷階段,本書考慮了整條供應鏈中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效應。在供應商選擇和產品研發方面,企業要考慮是將零部件的研發環節交給供應商,還是自己研發,且當其供應商可能是競爭對手時,是否還可以將研發過程外包;在產品研發和廣告營銷方面,考慮企業要采取怎樣的行為來提高自己產品的競爭力,贏得更多的消費者,占領更加廣闊的市場。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是,企業在選擇自身策略時,不僅要考慮兩種策略對自身利益的影響,還要考慮競爭對手的選擇對自身策略的影響。同時市場的相關因素也是不固定的,如市場總需求的變化、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不同等,企業要根據不同的市場狀況,選擇不同策略,在競爭中取得更多的收益。

在市場擴展階段,考慮在市場需求信息不確定的情況下,企業如何選擇最優策略以取得最佳的收益。企業在進入市場前可以通過大量的調查來了解市場,也可以通過供應商或者銷售商來獲取市場的信息,從而在和競爭企業博弈過程中選擇最優策略。考慮到企業地位不同,假設在位主導企業確切知道市場的信息,競爭對手企業不知道市場的信息,但是供應商可以在與主導企業信息共享的過程中泄露相關信息,分析此情況下企業的策略選擇。討論當存在其他供應商的時候,競爭對手企業通過對信息優勢和供應商批發價優勢的衡量做出自己的決策。在爭取政府政策和財政支持過程中,企業要考慮如何在競爭中突出自己的策略優勢,是否與競爭企業合作,如何合作,才能贏得政府對行業改革的支持。

本書對供應鏈管理的相關研究進行了回顧和總結,結合當前供應鏈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立供應鏈聯盟,包括供應鏈中上下級企業以及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用動態和發展的眼光去思考與分析問題,以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為分割點,對供應鏈管理過程中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進行具體的分析,從而更好地指導實踐,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更加具有競爭力。

1.4.2 研究方法

本書應用了多種研究方法來研究供應鏈管理中遇到的問題,以管理科學的研究方法從辯證的角度來研究問題,通過模型求解和數據分析,結合實際,對相關問題進行科學性的研究。

(1)邏輯思維的研究方法

邏輯思維的研究方法是社會科學研究過程中經常采用的方法,是指在對文獻和資料進行整理的基礎上,采取定量分析方法,使其研究的結果從定性分析的感性認識上升到定量分析的理性認識。但是此方法和經濟學中的方法有所不同,它無須模型和公式,而是發放問卷,將研究問題進行細分,劃分出不同的指標,對指標進行打分,得到定量的統計結果,再對其內容進行分析。本書中邏輯思維的研究方法主要體現在對以往相關研究成果的查找和整理過程中,在歸納總結的過程中找到問題的關鍵點,并結合理論與實際,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得到滿意的結果。

(2)辯證的研究方法

辯證的研究方法要求在研究問題的時候從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問題,既要看到事物存在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事物存在不好的一面,不能一味地對事物進行贊美或否定。在研究供應鏈管理中企業合作聯盟的時候,既要分析和研究供應鏈聯盟給企業與供應鏈帶來的好處,即成本降低、信息共享、技術共享等,也要看到供應鏈聯盟可能帶來的壞處,如產品相似化增加、信息泄露、專利侵權等。

(3)比較法

比較法是社會科學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將企業不同的策略、不同的產品既在宏觀方面進行比較,也在微觀方面進行比較,以總結出不同企業策略的優點與缺點,對其缺點進行改進,對其優點加以學習,從而促進供應鏈企業聯盟的健康發展。

(4)整體主義方法

供應鏈分析中整體分析方法是和個體分析方法相對應的,它是指在供應鏈的分析中,出發點不是基本的單位,而是將所有的事物看作同一個整體,采取統一的標準進行分析,不僅考慮其中個別主體的利益,還要考慮其他主體的利益。運用整體主義方法的優點在于具有全面客觀性,避免得出片面的結果,使調研結果具有代表性和可信性。

(5)事前分析法

事前分析法是一種預測性的分析方法,是在市場情況不確定和變化的情況下對供應鏈的一種研究嘗試。供應鏈的事前研究是一種規范,是對供應鏈運營結果的一種預測。在進行事前分析時,比較供應鏈運轉和執行可能出現的結果,選出最合理的方法,從而促進供應鏈的發展。

(6)管理科學的研究方法

用管理科學中的方法來研究供應鏈管理中所遇到的問題,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主要有博弈論、激勵理論、決策理論、決策模型、價格競爭理論、Hotelling模型等多種方法和模型。

第一,博弈論是管理科學方法論在供應鏈管理的研究過程中最早使用和最常使用的分析方法,其中最著名的是囚徒困境。博弈論的方法之所以在供應鏈中可以得到廣泛的應用,是因為其分析主體和供應鏈中的行為主體有著高度的一致性。博弈論是人們在不同的環境下,在考慮外力作用下的一門策略選擇理論。企業經營中的策略選擇不是自我的和無約束的,它是企業在不同環境和條件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的選擇,這和博弈論中參與者相互影響的關系類似。

第二,激勵理論是現代企業管理中常用到的理論。激勵理論是在委托代理理論的基礎上,委托人通過激勵代理人更好地完成職責和任務來實現自己利益的方式。激勵理論通過對參與人的分析,建立合理的獎勵和懲罰機制,使得參與者在機制中可以更加積極地發揮自己作用,順利完成工作。這正是供應鏈管理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供應鏈運營的機制保證。

第三,決策理論是運籌學中的重要理論。企業在供應鏈的運行中往往會遇到一系列不同的問題,如供應商選擇、商品研發、廣告收入等。企業在不同時期做出正確的選擇,需要決策理論的支持;企業根據條件和參數,對每個選擇進行分析。這些選擇往往會影響企業的發展和經營,通過決策分析理論對結果進行客觀而定量的分析,就可以得出有利于自發展的策略。

第四,價格競爭理論和數量競爭理論。價格競爭理論和數量競爭理論是商品市場上常用到的理論。產品在市場中進行價格競爭,當商品無差異時,價格越低就會擁有越多的消費者。企業會盡可能地降低商品的價格,爭取消費者,但是并不是價格越低越好,因為當價格低于成本的時候,企業就不會得到任何的收益,銷量越多損失就越大。因此,企業在給商品定價的時候,要根據商品的生產成本、市場需求、競爭對手的市場定價等一系列的因素來做出正確合理的決定。數量競爭是指企業在備貨的時候要考慮到競爭對手的訂貨量,從而決定自己的訂貨量。如果商品在市場中的數量太多,就會供過于求,造成商品價格下降;如果商品數量太少,就會供不應求,同樣會引起市場混亂和不安。

根據上面的理論,在問題的研究和分析中引入相關的模型和公式對所要研究的問題進行建模與求解,根據結果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就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1.4.3 研究結構

本書用管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了供應鏈管理中所遇到的問題。在研究的過程中,對以往的相關知識和研究做了詳細介紹,也對文中所用到的相關理論進行了說明。本書的思路主要是通過對以往研究的概括,提出并分析問題,進而給出自己的觀點和模型,計算得出結論,并結合實際對結果進行分析。

第1章“緒論”主要介紹了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的相關概念,供應鏈理論的產生與發展現狀。在回顧已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本書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和研究問題,且對本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在研究內容中羅列了本書重點要研究的問題和觀點,在研究結構中對文章的結構進行了敘述,根據結構圖進行說明。最后總結出文章的創新點,使得本書在結構和內容上顯得更加完整。

第2章“相關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從六個方面分析了國內外對供應鏈管理的研究動態,按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不同階段來分析供應鏈管理中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關系產生的作用和影響。第二部分則是介紹了國內外對供應鏈管理的研究方法。通過分析相關文獻,在豐富研究內容的同時,發現和提出當前研究的問題與不足。

第3章“供應鏈運營中企業供應商選擇策略博弈分析”討論了如何建立合理的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以選擇優秀的供應商,并激勵供應商努力工作,使企業的收益最大化。

第4章“供應鏈運營中企業零部件外包策略博弈分析”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研究了企業在選擇零部件供應商時所遇到的不同情況。當不同企業供應無差別的零部件時,或者不同企業供應不同質量的零部件時,有競爭關系的企業將如何競爭與合作,企業又能在這些競爭與合作中獲得怎樣的收益。

第5章“供應鏈運營中企業產品研發策略博弈分析”介紹了供應鏈中競爭企業如何通過研發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性能,通過開發新的產品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現代企業為了不讓自己在市場中落后于其他企業,會非常重視產品的研發和科技的創新,使得自己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始終占有有利的地位。

第6章“供應鏈運營中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策略博弈分析”介紹了供應鏈運營過程中,廣告營銷在市場營銷中的地位。產品生產的初期需要開展廣告營銷來拓展市場,通過廣告使得消費者對產品有所了解,挖掘潛在消費者。通過對產品研發和廣告營銷的研究與分析,指出企業在面對不同情況下可以做出的最優策略選擇。

第7章“供應鏈運營中企業信息共享策略博弈分析”介紹了企業在市場信息不確定的情況下,如何通過預測或獲取泄露的信息等方式對市場需求進行決策。文中針對當前供應鏈信息共享過程中存在的信息泄露難題,構建由一個供應商和兩個競爭企業組成的兩階段供應鏈模型,其中兩個企業之間存在古諾競爭,市場需求具有不確定性,以一定的概率出現高需求和低需求兩種狀態,供應商與兩個相互競爭的企業之間簽訂收益共享契約,且供應商擁有企業的訂貨量信息。分析在此情況下,企業將如何利用收益共享契約削弱供應商泄露信息的動機,并在市場中進行商品產量競爭。

第8章“供應鏈運營中企業與政府合作策略博弈分析”介紹了政府和企業合作過程中,企業如何通過努力使得政府接納其改革策略,以及政府如何督促企業努力經營。

第9章“總結與展望”對全書的內容進行了概括,并指出研究過程中的不足和今后將要努力的方向。

1.4.4 研究創新

本書在總結前人對供應鏈管理研究的基礎上,對供應鏈運行過程中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關系做了進一步的研究,對一些問題進行了深化和創新,主要包括:

第一,以往供應鏈運營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橫向的研究或者縱向的研究,且研究對象通常為兩個。本書將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延伸到了更多的企業之間,將橫向和縱向相結合,往往涉及三個或者四個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這使得供應鏈管理的研究結構從線性單方面擴展到了立體網狀結構,增加了供應鏈的復雜程度。在現實情況下,供應鏈管理涉及多個企業,是非常復雜的問題,不會單單局限于兩個企業之間。本書將供應鏈管理的研究擴展到供應鏈網絡空間中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使得研究更具有現實性。

第二,在研究供應鏈運營過程中供應商選擇問題時,考慮了市場中同時存在競爭企業和第三方供應商的情況。在本書中,競爭企業既在市場中有參與競爭的可替代商品,也是商品所需零部件的生產商和供應商,企業在面對供應商選擇時,決策問題就變得更加復雜。本書不僅考慮供應商類型不同時,企業對供應商的選擇;還考慮在零部件質量不同和質量相同的情況下,企業對供應商的選擇。這些都是以往論文很少涉及的問題。同時,本書還研究了企業與供應商的合同制定和監督審核問題。

第三,本書結合供應商選擇、研發和廣告等措施研究供應鏈運營過程中提高產品價值的方法。企業既要考慮零部件研發是否外包的問題,也要考慮零部件研發外包所帶來的企業收益變化。并且在市場飽和與不飽和的條件下,考慮了企業面對產品研發和廣告營銷時,應該怎樣選擇合適的策略來提高企業競爭力,從而更好地幫助企業在市場運行中做出決策。

第四,本書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討論了企業進入市場時如何預估產品銷量制定的問題。考慮在銷售過程中存在銷售成本的情況,建立收益共享契約模型。通過求解不對稱信息下的博弈模型,得到參與者之間的分離均衡,并對不同情況下參與者的收益進行討論。通過研究發現,削弱供應鏈中供應商泄露信息動機的關鍵是:企業可以通過收益共享契約使供應商不泄露信息,且企業銷售成本的增長可以進一步削弱供應商泄露信息的動機;在市場中引入多個供應商,不僅可以阻止供應商泄露信息,還可以減弱競爭企業獲取不正當信息的意圖。同時建立多委托代理模型,可以促進企業與政府間的合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洪县| 大邑县| 邹平县| 瑞安市| 兴和县| 靖西县| 开鲁县| 垣曲县| 固阳县| 伊吾县| 清丰县| 广水市| 成安县| 栾川县| 水城县| 永定县| 崇义县| 平山县| 无锡市| 沙河市| 庆阳市| 六枝特区| 洮南市| 措勤县| 陆河县| 开封县| 桃江县| 桐梓县| 庆阳市| 运城市| 蒙自县| 巴东县| 天峨县| 项城市| 安远县| 桑植县| 迁安市| 绥棱县| 扎囊县| 舞钢市| 新巴尔虎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