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員工與企業社會責任
- 《新時代員工與企業社會責任》課題組編著
- 2463字
- 2021-06-03 13:22:45
第六節 “一帶一路”沿線企業的社會責任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不是一個新的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將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陸續推出基建、交通的互聯互通及貿易投資的便利化等措施。依賴“絲綢之路”經濟、人文、商貿的千年傳承,并賦予其新的合作意義。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得到了廣泛的國際共識和支持響應。它所倡導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理念,與沿線各國謀求和平發展的訴求高度契合,與各國團結一致應對全球性挑戰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要求不謀而合。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不僅將加強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多方合作,也將為中國企業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動力。在此過程中,中國企業的積極參與及其在沿線國家的諸多經營活動往往成為落實“一帶一路”項目投資的關鍵,并影響“一帶一路”的建設能否順利進行。
中國政府非常重視“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在2015年3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愿景與行動》)中強調,中國企業應注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當地的經濟,增加當地就業機會,提高當地生活水平,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保護當地的物種多樣性以及生態環境”。而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其綱領以及投資指引中也進一步明確、強化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必須嚴格履行其公司社會責任。
在“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中中國企業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應重視哪些問題呢?
一、倡導互利共贏的理念,與企業社會責任目標一致
共建“一帶一路”中,中國所秉持的互利共贏的理念,與企業社會責任的目標——兼顧公平——是不謀而合的。“一帶一路”合作要求企業在制定海外發展戰略時,必須考慮各個利益相關方的需求,而在運營過程中,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遵循共贏理念。
如果一家企業只是顧及自身的利益,忽視了與當地政府、社區、民眾、行業協會的溝通,是很難行得通的。而關于這方面,企業社會責任是有具體的標準和指引的,比如,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的社會責任指南ISO 26000、GRI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等,要求企業或機構向各利益相關方公開披露其經濟、環境和社會績效信息,也是基于共贏的出發點。
二、合作重點聚焦“五通”,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是實現途徑
“一帶一路”的合作重點包括“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要實現五通,尤其是其中的民心相通,企業社會責任就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企業社會責任要求企業不能將目光只局限于自身盈利上,還要做到與當地社會、民眾、社區等利益相關方進行良好的溝通。
具體而言,現在中國企業在海外履行社會責任時,通過實施本土化經營、屬地化管理、與當地社區建立良性關系、開展社區融合活動等方式,給當地老百姓帶去發展機會、創造就業、提升技能以及解決生活難題等,讓當地人切實得到尊重與實惠,能有效地實現民心相通。
三、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是企業社會責任必然要求
《愿景與行動》提出,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推動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共同建設綠色絲綢之路,2017年5月,環保部發布了《“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該規劃對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進一步完善生態環保合作平臺建設,制定落實一系列生態環保合作支持政策等進行了系統規劃,提出到2030年,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議程環境目標,深化生態環保合作領域,全面提升生態環保合作水平。
環境責任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走出去的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還要注重環境保護,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不能在項目施工過程中發生負面的環境事故。無論是在海外還是本國,生態環境保護都已經成為影響項目能否順利實施的重要因素。企業在披露社會責任信息時,環境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但是這個問題并沒有引起所有企業的重視,而這已經成為企業在海外項目施工中的難題之一。
實際上,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已經意識到生態環境保護并不只是意識問題,更需要行動方案,根據實際情況實際分析,并采取創新的方式才能破解。這也是“一帶一路”上的企業必須面對的難題。
四、實現文化包容的共同體,企業社會責任是推動力
“一帶一路”貫通中亞、南亞、東南亞、西亞、非洲等區域,貫穿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東牽亞太經濟圈,西系歐洲經濟圈。“一帶一路”中提出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企業社會責任有助于推動中國文化和當地文化的交流,更快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成文化包容的共同體。
過去,中國企業更多地關注項目運營,根據傳統的經營方法,更注重與當地政府部門打交道,而與當地社區的交流很少。這些年,部分具有企業社會責任理念的企業,開始轉變觀念,注重當地民眾的利益需求,加強了溝通與交流,了解當地風俗習慣和宗教文化等,并主動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
因此,未來“一帶一路”的深入合作絕不只是項目,更需要深化人文交流,而這也是企業社會責任正在推進的效果之一。
五、帶著企業社會責任上路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得到了廣泛的國際共識和支持響應。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同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同30多個國家開展機制化產能合作。2014—2016年,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中國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宣布:中國將在未來3年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600億元人民幣援助,建設更多民生項目。
在新的背景下“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它們社會責任的推進與落實將直接影響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交往與當地人民的友好合作。“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應該將企業社會責任作為標配,把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納入企業戰略,并在經營中貫徹執行,融入企業的日常管理中。唯有如此,企業才能在“一帶一路”這盤大棋局中跑得快、站得穩、行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