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善狀態的心理調節法
- 康佳編著
- 2125字
- 2021-06-04 18:29:35
鯰魚效應:競爭力可以激發活力和生機
挪威人愛吃沙丁魚,尤其是活的沙丁魚。但是沙丁魚非常嬌貴,極不適應離開大海后的環境,當漁民們把剛捕撈上來的沙丁魚放入魚槽運回碼頭后,用不了多久沙丁魚就會死去,而活魚的賣價會比死魚高上若干倍。因此,為了延長沙丁魚的活命期,有漁民想出一個法子,他將沙丁魚的天敵鯰魚放在運輸沙丁魚的容器里。因為鯰魚是食肉魚類,放進魚槽后,便會四處游動尋找小魚吃。為了躲避天敵的吞食,沙丁魚自然會加速游動,從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來,一條條沙丁魚就活蹦亂跳地被運回到漁港。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鯰魚效應”是通過個體的“中途介入”,利用競爭作用來誘發群體生機的有效機制。上述例子里的鯰魚就是“中途介入”的個體,而沙丁魚就是產生危機感和競爭意識的群體,鯰魚的介入激發了它們的活力和生機,為其重新“活蹦亂跳”注入了生命力。
沒有鯰魚介入的沙丁魚群體的懶惰現象是十分普遍的,因為無論是在傳統型還是自我管理型團隊中,長期相處和日漸熟悉會導致活力和新鮮感的喪失,進而引發惰性。尤其是對一些企業、事業單位中的老員工來說,他們很容易因為工作時間太久而產生倦怠、厭煩、得過且過的心理,這種缺乏緊張感的工作環境正如沒有鯰魚的魚槽,只會造成員工競爭力的喪失,并最終影響單位的效益。因此,適時地引入一條能帶來緊張感的“鯰魚”是十分必要的。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層,其中自我實現的需要是處于金字塔頂層的高級需要,有時人們甚至可以為了實現高級需要而降低對物質等低級需要的要求,這就是競爭力的作用。在現代社會,很多時候,人們的工作并非為了解決簡單的溫飽問題,獲得尊重和自我實現才是人們的終極目標。
當人們產生厭倦的沙丁魚心理時,加人團隊中的“鯰魚”將會帶來緊張感和競爭意識,自我實現的需要使人們為了證明自己而不得不打起精神,重新努力工作起來,以免被新來的員工超越、被新來的領導小覷。而對于那些能力剛達到及格線的員工來說,“鯰魚”的進入使他們不得不加倍努力,以求能繼續留在團隊里。
因此,適時適當地引入“鯰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團體戰斗力的重新爆發。當今社會,鯰魚效應在企業的人才管理機制中的運用已經十分普遍,比如目前常見的一些機關單位實行的公開招考和競爭上崗,害怕被淘汰和超越的危機感使人們更加積極地工作。
企業想要利用鯰魚效應激發員工的活力,可以通過為企業的職工隊伍或管理層引人富有朝氣、思維敏捷的年輕生力軍來實現。年輕的生力軍就如同注入企業的新鮮血液,他們積極向上、開拓創新的精神面貌和思維模式,將給企業中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老員工或官僚帶來競爭壓力,生存的意識和求勝的心理將使他們重新行動起來。同時,這也是企業發現和淘汰隊伍中消極怠工的“混日子”者和能力不足者的好機會。
但是也要注意,如果長期從外部引進髙職位人才會使內部員工失去晉升的機會,從而使一些真正有能力和潛力的員工無法充分發揮才能,造成人才的流失和浪費,并最終使企業逐漸失去生機。因此,在運用鯰魚效應時,尋找企業內部的“鯰魚”比一味地引入外來者更有積極意義。當企業出現職位空缺時,應優先考慮公司內部的員工。因為給員工提供進步和晉升的機會,會讓他們意識到企業是關心他們的個人成長和發展的,有利于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而且,當企業本身存在“鯰魚”而仍然盲目地從外部引入“鯰魚”時,“能人扎堆”的結果只會打消老員工的積極性,導致內訌和工作效率低下的情況出現。
同時,鯰魚效應也是對員工的良好的激勵措施。企業運用鯰魚效應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制造緊張氣氛,也并非為了施加壓力,它的作用在于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有效地激活員工的工作熱情。
我們知道,刺激能帶來變化,誘發應激措施。鯰魚效應就是讓員工在刺激作用的驅動下展現活力,更好地為企業的發展服務。但是我們也要強調,鯰魚效應并非可以隨意使用,高頻率或過多地引人“鯰魚”只會使員工人人自危,造成恐慌,該策略的實施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團隊環境、工作內容和性質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變化,比如團隊成員很久沒有增加培訓,骨干人員的待遇、職位很久沒有調整等。
(2)企業中影響和拖累團隊發展的“休克魚”已經有一定的數量,并且已經明顯影響到團隊目標的實現。所謂休克魚,是指因被喂養時間長了而失去本性,不再主動游動去尋找食物,而是停在水中等著喂養,或是被飼養人員趕著被動地游弋的魚。具有這樣特性的人便如同人們常說的混吃等死的人,他們激情不再,活力不再,創造力不再,最終只能成為企業發展雖梏。
(3)引入“鯰魚”的目的是適度刺激,因此把握“鯰魚”的數量很關鍵,既要達到有效刺激的目的,又不能引起團隊的整體波動,導致群體恐慌。
事物皆有兩面性,鯰魚效應既可以提升團隊的戰斗力,也可以毀掉整個團隊,因此在運用該策略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謹慎決策,盲目而行只會適得其反。
此外,企業的“鯰魚”除了人力外,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的管理理念,同樣可以增強企業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使企業處于市場大潮的不敗之地。
美國營銷大師愛瑪·赫伊拉說:“不要賣牛排,要賣煎牛排的嗞嗞聲。”刺激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適度的緊張和危機感并沒有什么壞處,相反,它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