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6 持股10%有兩種權力

1.持股10%的股東有權提議或召集會議

開股東會會議是股東行使表決權、實現控制權的一種手段,而如何開會將影響股東控制權的落實。《公司法》對于誰可以提議開會、誰負責召集開會都是有要求的,如果違反規則,就算會議通過了也是有可能被法院判決撤銷的。

召集會議權源于《公司法》第三十九和四十條、第一百和一百零一條、第一百一十條規定,對于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的規定不同。

(1)有限責任公司的提議開會權和會議召集權

《公司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有10%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可以提議召開臨時股東會會議。

第四十條規定,董事會或執行董事不能履行或不履行召集股東會會議職責的,由監事會或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監事召集和主持會議;監事會或監事不召集和主持的,有10%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

這里的規定是10%的表決權,不是股權,如果采用AB股等就不是持股10%了。

在股東提議開會之后,由有權的人召集會議;按照順序,如果前面順序的人沒有召集會議,才會輪到有10%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召集和主持會議。召集開會是有程序要求的,違反程序開會可能會被法院判決撤銷會議決議。

(2)股份有限公司提議開會權和會議召集權

1)股東大會的提議開會權和會議召集權

《公司法》第一百條規定,持股10%以上的股東可以提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

第一百零一條規定,董事會不能履行或不履行召集股東大會會議職責的,監事會應當及時召集和主持;監事會不召集和主持的,連續90天以上單獨或合計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自己召集和主持會議。

意思是:提議開會只需要持股10%就可以,但提議開會后由別人召集會議;如果別人不召集會議,股東需要連續90天持股超過10%才可以自己召集會議。

與有限責任公司的規定不同,這里是持股10%,不是10%的表決權。對于采用AB股的公司,就算創始人有10倍表決權,但在這里10倍表決權也是不起作用的。

2)董事會的提議開會權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除了可以提議召開股東大會,《公司法》第一百一十條還規定,代表10%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還可以提議召開董事會臨時會議。

這里是10%表決權,不是持股10%。如果采用AB股,創始人的多倍表決權在這里就會發揮作用。但是,對于有限責任公司,并沒有規定股東可以提議召開董事會臨時會議。

所以,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是有重要區別的,而且要搞清楚是持股10%還是10%的表決權。但召開股東會會議后能否表決通過,仍需參照關于股東表決權的規則,后面有多個案例介紹相關內容,這里就不專門舉例。

2.持股10%的股東可起訴解散公司

起訴解散公司通常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如果部分股東想解散公司,部分股東不同意解散,就會面臨比較大的紛爭。

《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條規定:公司經營管理發生嚴重困難,繼續存續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的,持有公司全部表決權10%以上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關于這一條,對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規定是一樣的,這里是10%表決權,不是持股10%。

意思是:當股東之間合作不暢、股東利益受損又沒其他辦法解決時,合計持有10%以上表決權的股東有權向法院申請解散公司,不需要按持股比例進行表決,但能不能真正解散公司由法院判決,比如下面的案例。

3.采用7:3股權結構被法院判決解散公司

B公司是北京的一個林場,掌管著北京周邊近9萬畝的森林資源。為了發展森林旅游業增加收入,B公司找來了A公司合作,A公司是從事房地產和旅游業的。

1999年,A公司和B公司打算共同成立丙公司運作森林公園項目。

(1)雙方簽合作協議

協議約定:

1)由B公司提供森林資源;

2)由A公司負責籌措資金和運營公司;

3)在丙公司盈利之前,A公司每年向B公司提供260萬元的林木養護費;在丙公司盈利后,如果B公司每年分到的收益不足260萬元的,由A公司補足給B公司。

丙公司于2000年3月成立,A公司持股70%,B公司持股30%,營業期限為70年。

(2)丙公司的《公司章程》

《公司章程》規定:

1)由股東會決定的普通事項需要80%以上票數通過;

2)由股東會決定的重大事項,包括增資、減資、解散公司、修改公司章程等,需要全體股東同意通過;

3)董事會成員為7人,A公司派4人,B公司派3人。

雖然丙公司已經成立,但森林公園的開發涉及規劃調整,而調整規劃可不是這么容易做的。到2001年6月時,丙公園的規劃方案還需要修改完善后再請專家進行綜合論證,而這時距離簽訂合作協議已經過去兩年了。

兩年多過去,A公司沒按約定每年給B公司支付260萬元,一共只付過50萬元。

(3)小股東要求終止合作

B公司認為,森林項目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獲得批準,這樣下去對雙方都有損失,希望終止合作。從2001年12月開始,小股東多次給大股東發函要求終止合作,解散丙公司,但大股東都不同意。反復拉扯5年多后,丙公司在2007年6月1日召開股東會會議,B公司要求解散公司,但A公司還是不同意解散。

到2008年7月,距離雙方簽訂合作協議已經過去9年了,項目還沒有獲得批準,大股東又沒按協議約定給小股東付錢,小股東實在忍不下去了,就去法院起訴要求解散公司,B公司說:

1)A公司以大股東的身份掌控丙公司,其所有支出都從丙公司開支,也不向B公司通報公司的財務狀況;

2)A公司未按協議約定支付每年260萬元的林木保護費,簽訂協議后只支付過50萬元。

A公司嚴重違反協議約定,致使雙方的合作無法進行,B公司多次要求A公司履約或解除合作協議,注銷丙公司,但A公司都置之不理,所以要求解散丙公司。

(4)法院判決

這單官司經法院一審判決解散公司后,大股東A公司不服上訴,被二審法院裁定發回重審。重審的一審還是判決解散公司,A公司不服再上訴,前后經歷四輪官司,終審還是判決解散公司,主要理由如下。

1)B公司持股30%,有30%的表決權,超過《公司法》規定的有10%表決權可請求解散公司的比例,所以B公司有權請求解散公司。

2)項目規劃長期無法獲得審批,A公司也未按照協議約定向B公司支付260萬元/年的林木管護費,使B公司通過成立丙公司獲取一定利益的目的落空。

3)自2002年11月后丙公司實際上由A公司控制,B公司未再參與丙公司的任何經營管理,丙公司也未向B公司提供過年度財務報表。

股東之間存在嚴重的矛盾和利益沖突,B公司對A公司的履約實力、合作誠意產生嚴重質疑,而A公司未能采取其他有力措施予以補救或解決爭議,一定程度上激化和加重了雙方的矛盾,B公司已對A公司喪失信任,拒絕與其繼續合作。

4)按公司章程的規定,當股東會議對所議事項作出決議時,應經代表80%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同意通過;對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金、分立、合并、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修改公司章程所作出決議,應經全體股東一致同意通過。因此,只要有一方不同意,就不能形成有效的股東會決議,進而對公司經營產生阻礙。

在股東之間出現利益沖突或矛盾的情況下,公司運行機制完全失靈,公司經營陷于僵局狀態,丙公司的經營管理出現嚴重困難。

5)自2001年12月開始,B公司即給A公司發函提出終止合作,此后又連續發函解除合作協議,要求對丙公司進行清算,但A公司對此并未作出積極的回復或與B公司對合作項目進展達成一致意見。七年來,雙方就此均未能有效協調解決,訴訟期間法院組織雙方調解也無法形成有效的解決方案,B公司不愿意繼續合作。

公司內部的救濟途徑已窮盡,股東之間的矛盾無法通過其他途徑予以解決。丙公司繼續存續不但不會有利于解決已形成的公司僵局,反而更易加深股東之間的矛盾,會使股東利益受到更大的損失。所以,法院支持B公司的請求,判決解散丙公司。

丙公司采用傳說7:3的最優股權結構,卻因為公司章程做了不一樣的規定而陷入僵局,最終被法院判決解散公司。

持股30%的小股東申請解散公司獲得法院的支持,是不是持股10%就一定能要求解散公司?

其實并不是,有10%的表決權只是有權起訴解散公司的必要條件,但能不能解散公司還要由法院判決,比如下面的案例。

4.持股51%的股東請求解散公司,法院不支持

新疆的丁房地產公司在2001年10月成立,共有三個股東,其中C公司持股51%,張某持股39%,D公司(張某是D公司的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持股10%,張某任丁公司的總經理和法定代表人。

2010年3月25日下午,丁公司召開股東會會議,決議免去張某總經理及法定代表人職務,聘任林某擔任總經理及法定代表人。

大股東C公司投同意票,共持股51%;小股東張某和D公司投反對票,共持股49%。

張某不同意被免職,去法院起訴請求撤銷罷免他的股東會決議,經法院一審二審、最高人民法院裁定再審均不支持張某的請求,張某被確認免職了。

另一邊,張某因涉嫌職務侵占、挪用資金等在2010年1月被公安局立案偵查,后又在2012年2月決定不追究其刑事責任。

至此,丁公司的股東之間矛盾重重,他們共涉及10多起官司,相互間已經失去信任及合作基礎。

持股51%的大股東C公司在2013年向法院申請解散公司,大股東說:“丁公司在三年期間沒有進行經營活動,無雇傭人員,從2009年到起訴時一直處于嚴重虧損狀態,無法形成有效的股東會決議,已經發生嚴重困難。”

但是,法院一審二審判決都不支持解散公司,主要理由如下:

1)C公司持股51%,超過了《公司法》規定的申請解散公司需要10%以上表決權的條件,C公司有權向法院申請解散公司;2)法律規定股東可向法院請求解散公司,目的在于給弱勢股東窮盡公司內部手段、“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后的救濟手段,只有在窮盡一切可能的救濟手段仍不能化解公司僵局時,才賦予股東通過司法程序強制解散公司的權力;

3)對于大股東C公司而言,雖然丁公司股東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但解散公司并非唯一的解決途徑。丁公司章程規定:“股東會對修改公司章程、對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分立、合并、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需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其余事項需經代表二分之一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方可生效。”C公司作為持股51%的大股東,其表決權在二分之一以上,可通過召開臨時股東會議化解僵局,還可通過轉讓股權退出公司。

鑒于C公司未舉證證明其已經窮盡了內部的救濟手段,也不能證明公司目前存在的僵局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所以法院對大股東請求解散公司的申請不予支持。

5.請求解散公司權小結

1)按《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條規定,有10%的表決權是起訴解散公司的必備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能否解散公司仍由法院依法判決。

2)請求解散公司,需要滿足程序上的要求,窮盡內部救濟手續;還要滿足實質上的要求,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繼續存續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而公司盈利或虧損,不是判決公司解散的條件。

3)掌握公司控制權的股東向法院申請解散公司時,股權比例和公司章程中關于表決權的規定等都會影響法院判決,都有可能成為不利因素。

4)成立公司容易,解散公司不易,建議成立公司時謹慎選擇合作方,合理地設計相關規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章县| 东乡县| 海口市| 赫章县| 交口县| 合江县| 武宁县| 永和县| 清新县| 南乐县| 霍城县| 阜南县| 类乌齐县| 大宁县| 高雄市| 阿鲁科尔沁旗| 皮山县| 青阳县| 陆川县| 九龙坡区| 科尔| 邯郸市| 舟山市| 黄龙县| 九江县| 吉水县| 苍溪县| 罗江县| 利辛县| 呼和浩特市| 定州市| 千阳县| 香格里拉县| 揭阳市| 曲阳县| 内江市| 东乌珠穆沁旗| 建湖县| 象州县| 高邑县| 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