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孩子拖延心理的表現
- 戒了吧!拖延癥
- 馮化志編著
- 1187字
- 2021-05-28 16:51:14
第一節 不要拖延,珍惜人生的每一天
拖延,會讓我們失去動力,會腐蝕了我們的進取心,會讓人放棄對成功的追求,拖延的危害,人人都知道,而要戒掉這種精神之癮,則需要我們有足夠的意志力和自控力。
與拖延相對存在的是勤奮。我們都知道:拖延,只會讓我們兩手空空,最終走向滅亡,而勤奮卻可以讓我們獲取成功,得到財富,贏得人生。所以,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應該要遠離拖延,勤奮每一天,去努力地創造屬于我們的美好未來。
拖拉之人經常會有今日事明日做的思想。明知道這件事應該今天就完成,卻總是期待著能夠明天再去做。
拖延癥的表現形式
例如:有拖延心理的孩子在完成當天作業時,會找出各種的理由拖延,或者邊玩邊學,等到時間過晚,又想著能夠明天早晨早點起床去完成,而等到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學后,又會有了新的任務,這樣明日待明日,學習成績自然是不會有所進步。拖延的人還有這一種依賴別人的思想。仔細觀察,我們能夠發現,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的總是少數幾個孩子,而更多的人則是懶得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
這些孩子的心里會有這樣一種想法:反正我不舉手,也肯定會有人說出正確答案。正是這種依賴別人的拖延心理,使得他們的思維變得越來越遲鈍。
而在思想上的拖延,長久下去也必然會導致行動上的拖延。拖延之人明明知道某件事應該做,甚至應該立刻去做。可是卻遲遲不肯去做,甚至硬挺過去。做事時也總是無精打采、自由散漫、不積極、不主動、不勤奮。
拖延心理的產生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拖延心理的產生呢?這是一個時代必須是去研究與重視的問題。
(1)過于依賴導致拖拉
如今家庭中的獨生子女,都有著嚴重的依賴性。什么事情都想著靠父母或其他人,沒有自己的主見,缺少獨立性,他們在家里依靠父母,在學校依靠老師,在社會上依靠其他人。這種依賴性就是導致拖延癥滋生的重要原因。
(2)缺少積極的上進心
上進心是孩子前進的動力。缺少上進心的孩子做事容易滿足,對自己的要求也不會高,得過且過的思想極為嚴重。他們做事情不求真實,不求質量,不求快節奏,常會抱著一種“應付”“混過去就行”的不負責任態度。正是這種缺少上進心的表現,則必然地導致了拖延現象的產生。
(3)家庭因素的影響
從客觀上來說,家長的過分的溺愛,也是造成孩子拖延心理的因素。而這也是最為關鍵的原因之一。
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過分嬌慣,大包大攬,只會使得孩子從小就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勞而獲的壞習慣。
另外,還有一些家長本身就缺少時間觀念,沒有勤勞的習慣和果斷利落的作風。“身教重于言教”,這樣的家庭,往往會嚴重影響子女良好健康習慣的形成和良好行為的發展,從而促進拖延現象的發生。拖延是孩子成功的絆腳石,喜歡拖延的孩子習慣于等待、依靠、索要,卻從不會想去主動爭取,最終的結局只能是一事無成。
而只有那些勤奮、刻苦、好學、上進的孩子,最終才會達到自己夢想的彼岸。所以,要想成為一個人生的成功者,就必須努力去克服拖延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