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遠離離退休綜合征
- 讓幸福快樂找上門
- 周麗霞主編
- 3156字
- 2021-05-30 12:12:19
光陰流逝,歲月匆匆。在不知不覺之間,我們就從中年步入了離退休的年齡,隨之就要離開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就要離開我們熟悉而熱愛的崗位。驀然間的時空轉換,往往會使老年人感到生活不習慣,并有一種無聊和失落的情緒充斥到心中,這其實就是離退休綜合征的反映。如果不能有效地調整,勢必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的老年生活。那么如何消除離退休綜合征呢?這應該是眾多老年人都普遍關心的問題。
1.了解離退休綜合征的概念
離退休綜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離退休后不能適應新的社會角色、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而出現的焦慮、抑郁、悲哀、恐懼等消極情緒,或因此產生偏離常態的一種適應性的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障礙往往還會引發其他的生理疾病。離退休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變動,在生活內容、生活節奏、社會地位、人際交往等各個方面都會發生很大變化。由于適應不了突然的改變,因而會出現情緒上的消沉和偏離常態的行為,甚至引起疾病,這就是“離退休綜合征”。
2.認識離退休綜合征的原因
首先,老年人突然從原來的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生活模式發生了重大改變,昔日的地位、權力以及被人尊敬的情況一下子都消失了,在心理上就很不適應。昨天還精神百倍、緊張地按部就班地工作,今天一離退休就變得無所事事,從此生活就失去了規律性和緊張感,老年人便會產生失落、孤獨、空虛、自卑等心理變化。
其次,老年人在離退休時沒有思想準備,缺乏退回家庭和處理個人生活的能力,大部分空閑時間不知如何安排。隨著老年人的體力下降,如果家庭照顧不周、慢性疾病纏身,或行動不便,更會加重心理障礙。
最后,老年人離退休后體力和腦力活動減少了,社交活動減少了,生活單調了,就容易產生心理老化的感受,這就會加速老年人生理衰老的進程,容易使老年人產生憂郁、焦慮、死亡來臨的驚恐、疑病心理等。同時,離退休后老伴兒身體不好或過早去世,家庭糾紛多、生活不安定、年邁多病等都會加重心理障礙,就會引發老年人的離退休綜合征。離退休綜合征的特征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1)無力感
許多老年人不愿離開工作崗位,認為自己還有工作能力,但是社會要新陳代謝,必須讓位給年輕一代,離退休對于老年人實際上是一種犧牲。面對“歲月不饒人”的現實,老年人常常會有無奈和無力之感。
(2)無用感
在老年人離退休前,一些人事業有成,受人尊敬,掌聲、喝彩、贊揚不斷,而一旦離退休,好像一切化為烏有,離退休好像成了一種“失敗”現象,好似由有用轉為無用了,如此的反差,老年人心理上便會產生巨大的失落感、無用感。
(3)無助感
老年人離退休后,往往離開了原有的社會圈子,社交范圍狹窄了,朋友變少了,孤獨感便油然而生,要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往往使老年人感到不安、無助和無所適從。
(4)無望感
無力感、無用感和無助感都容易導致老年人離退休后產生無望感,對于未來感到失望甚至絕望。加上老年人身體逐漸老化,疾病不斷增多,有的老年人甚至覺得自己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感覺已油干燈盡了。
當然,并非每一個離退休老年人都會出現以上情形,離退休綜合征的形成因素是比較復雜的,它與每個人的個性特點、生活形態和人生觀有著密切的關系。
3.學會適應離退休后的心理
離退休以后,社會職能發生了變化,心理上會產生一些新的反應。對大部分人來說,工作不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與其社會地位、人際關系、尊嚴、愉快和煩惱緊密相關。因此,離退休是生活中一次重大的變革,常常需要經過四個時期,才能在心理上適應,從而安定下來。
(1)期待期
即知道自己要離退休了,心理上在等待這一天到來。對離退休持不同態度的人,心情是不一樣的。此期情緒波動較大。
(2)離退休期
即正式離退休后離開工作崗位的時期。此期的心理反應比較矛盾,如有的老同志猛然間從緊張繁忙的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無所適從,有些不太適應,當回首往事的時候,愉快和留戀往往交織在一起。
(3)適應期
離退休以后,生活內容和節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老年人容易產生不安、抑郁和茫然、不知所措的心理反應。閑散的生活有時也會給一些人以輕松舒適感,但對有些人來說,長期的懶散生活,只會使人厭倦,甚至有人會發生暫時的情緒和心理機能失調。因此,必須以新的內容充實離退休生活,多尋找樂趣,使生活富有色彩而逐步適應。
(4)穩定期
即建立了新生活秩序的時期。此期老年人的心理活動趨于穩定。
4.防治離退休綜合征的方法
離退休是老年人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是老年期開始的一個標志。離退休障礙是一種心理方面的適應障礙,它表現為老年人生活習慣的不適應、人際關系的不適應、認知和情感的不適應等,這些適應障礙究其實質,就在于離退休導致了老年人社會角色的轉變,老年人從職業角色過渡為閑暇角色,從主體角色退化為配角,從交往范圍廣、活動頻率高的動態型角色轉變為交往圈子狹窄、活動趨于減少的相對靜態型角色。
對于部分曾是領導干部的老年人來說,還從權威型的社會角色變成了“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如果老年人不能很好地適應這些角色的轉變,也會出現新舊角色間的矛盾和沖突。那么,老年人的離退休綜合征就由此產生了。
因此,要預防離退休綜合征,老年人就應該努力適應離退休所帶來的各種變化,即實現離退休社會角色的轉換。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1)調整心態,順應規律
生命的衰老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因此離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既是老年人應有的權利,也是國家賦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同時也是老年人應盡的義務,是促進人類社會新陳代謝的必要手段,老年人必須在心理上認識和接受這個事實。
老年人在離退休后,要消除“樹老根枯”“人老珠黃”的悲觀思想和消極情緒,堅定美好信念,將離退休生活視為另一種絢麗人生的開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2)發揮余熱,重歸社會
離退休老年人如果體格壯健、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長,可以積極尋找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發揮余熱,為社會繼續做貢獻,實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實起來,增進身體健康。當然,工作必須量力而為,不可勉強。
(3)善于學習,渴求新知
老年人要“活到老,學到老”,正如西漢經學家劉向所說:“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
一方面,學習可以促進大腦的使用,使大腦越來越靈活,延緩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面,老年人要通過學習來更新知識,社會變遷風起云涌,老年人要避免變成孤家寡人,就要加強學習,樹立新觀念,跟上時代的步伐。
(4)培養愛好,寄托精神
許多老年人在退休前已有業余愛好,只是工作繁忙無暇顧及,退休后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充分享受這一樂趣。即便先前沒有特別愛好的,退休后也應該有意識地培養一些,以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生活。寫字作畫,既陶冶情操,也可鍛煉身體;種花養鳥也是一種有益活動,鳥語花香別有一番情趣;另外,跳舞、打球、下棋、垂釣等活動都能使參加者益智怡情,增進身心健康。
(5)擴大社交,排解寂寞
老年人退休后,盡管生活圈子縮小了,但不應自我封閉,不僅應該努力保持與舊友的關系,還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建立新的人際網絡。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開拓生活領域,排解孤獨寂寞,增添生活情趣。在家庭中,要與家庭成員間建立協調的人際關系,營造和睦的家庭氣氛。
(6)生活自律,保健身體
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要有規律,離退休后也可以給自己制定切實可行的作息時間表,早睡早起,按時休息,適時活動,建立、適應一種新的生活節奏。同時,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戒除有害于健康的不良嗜好,采取適合自己的休息、運動和娛樂的形式,建立起以保健為目的的生活方式。
總之,離退休之后,老年人仍然可以過得很好,因此不要有太多的顧慮?!澳郎S芡恚瑸橄忌袧M天?!崩夏耆藨獙W會科學安排離退休后的生活,發揮余熱,繼續為社會做出貢獻,不斷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