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老年角色定位與心理認知

第一節 角色定位的心理認知

老年人離退休后,離開了長期從事的工作、熟悉的集體,內心往往會有一種空蕩蕩的感覺。這主要是因為老年人的人生角色開始發生一些重大變化,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社會因素和生理因素兩個方面。

在社會因素方面,主要的表現是老年人離退休后,伴隨而來的是每日無所事事、孤獨感、失落感等。

在生理因素方面,老年人的認知能力、記憶能力、語言能力等正在逐步退化。這些變化使很多老年人不能適應,并由此產生了很多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到他們的老年生活。

為此,老年人應該盡快適應角色的變換,有效地調整各種不良心理,使生活過得充實而有樂趣。

隨著人生不同階段的過渡,一個人的角色也必然會隨之發生變化。自中年步入老年后,我們也就自然地進入了老年的角色。就老年人而言,雖然在體力和精力上不如青年人與中年人,但老年人在人生歲月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廣博的知識,所以老年人大可不必陷于自卑、空虛、抑郁之中,應該對自身的角色有一個積極而正確的認知。這對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晚年的幸福與美好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認識老年的角色

角色是指人們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和人們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所擔當的功能性職責的總和。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明確規定:“老年人是指60周歲以上的公民。”人進入老年期后,角色會發生很大變化,精神心理也會隨之發生相應變化。中科院的調研結果顯示,80%的老年人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問題。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主要包括空虛、寂寞、焦慮、憂傷、抑郁等。

其實人生角色的轉變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也是一個不可抗拒的規律,我們無法改變它,但我們完全可以適應它。一般來說,老年角色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如下方面:

(1)主要角色轉變為次要角色

主要角色表現為具有獨立思想和行動力,能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負責,且能夠不斷地認識和改造世界。次要角色則為上述能力減弱或缺失的一種角色。轉變為次要角色的老年人會出現精神沮喪、情緒低落、對未來失去信心和出現失落感等精神癥狀。如果長期處于這種狀態下,則可能會出現病理上的變化,如患上心腦血管疾病、消化性潰瘍、老年癡呆癥和癌癥等。因此,老年人應面對現實,接受現實,使心理得以放松,并善于適應角色的變化。

(2)工作角色轉變為休閑角色

工作角色是指人在社會或單位內從事一份工作,擔任一個或幾個職務并因此而擁有一定權利和履行一定義務的一種角色。休閑角色則是指老年人因離退休而使工作、職務發生變化,使擁有的權利喪失。轉變為休閑角色的老年人可能會出現精神空虛、無所事事等癥狀。如果長期處于這種精神心理狀態下,可漸漸出現病理生理上的變化如患精神、心理疾病;或沉湎于賭博、酗酒等不良行為或嗜好中。所以老年人應學會轉變思維方式,把從工作角色轉變為休閑角色視為職業生涯的結束。不妨多做一些在職期間無暇顧及的事情,如看書、寫作、繪畫和旅游等;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間接為社會做貢獻。

(3)配偶角色轉變為單身角色

配偶角色是指一個人作為他人的丈夫或妻子,并享有作為丈夫或妻子的特定權利和義務的一種角色。單身角色則為丈夫或妻子因衰老、意外或疾病等原因死亡而自然成立的一種角色。轉變為單身角色的老年人會出現心情悲傷、以淚洗面、睹物思人等癥狀,并產生消極心理。所以,老年人應勇敢面對現實,接受現實,將配偶的不幸去世作為一種考驗,考驗自己能否經得起挫折;能否照顧好自己;能否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4)居家角色轉變為集體角色

居家角色是指居住在家中與家庭成員朝夕相處,相互依存,并享有一定權利和義務的一種角色。集體角色則為喪失居家角色而住進養老院或其他老年集體機構,過上集體生活的一種角色。轉變為集體角色的老年人,性格內向者可出現自閉、郁郁寡歡等癥狀;性格外向者可能會因與他人生活習慣等不同而產生沖突,并萌發“別人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狗窩”等想法。長期處于消極心理狀態下,可能會患上自閉癥和心身疾病等。為此,出現上述癥狀的老年人應隨遇而安,多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性格內向者應廣開心胸,主動和他人交朋友;性格外向者應主動接觸和幫助他人,盡量克制自己的言行,避免與他人產生沖突。總之,老年人對自我角色以及出現的心理矛盾應有良好的認知,這樣才有助于解決心理和生理上出現的問題。

2.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點

大量研究表明,老年期的心理變化伴隨生理功能的減退而出現老化,使某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出現下降、衰退,而另一些心理功能或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仍趨于穩定,甚至產生新的適應代償功能。老年人的心理變化是指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的改變,包括感知覺、智力和人格特征等。老年人的心理變化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智力的變化

智力是學習能力或實踐經驗獲得的能力。老年人在限定時間內加快學習速度比年輕人難,老年人學習新東西、新事物不如年輕人。人的智力與個體因素(如遺傳、身體狀況等)、社會環境因素(文化水平、職業等)有密切關系。

(2)記憶的變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記憶能力變慢、下降,以意識記憶為主、無意識記憶為輔,再認能力尚好,回憶能力較差,表現在能認出熟人但叫不出名字。老年人意義記憶完好,但機械記憶不如年輕人。另外,老年人在規定時間內速度記憶逐漸衰退。記憶與人的生理因素、健康、精神狀況、記憶的訓練、社會環境都有關系。

(3)思維的變化

思維是人類認識過程的最高形式,是更為復雜的心理過程,但由于老年人記憶力的減退,無論是在概念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還是在創造性思維和邏輯推理方面都受到影響,而且個體差異很大。

(4)人格的變化

人到了老年,人格(人的特性或個性,包括性格、興趣、愛好、傾向性、價值觀、才能和特長等)也相應發生變化,如對健康和經濟的過分關注與擔心所產生的不安與焦慮,保守、孤獨、任性,把握不住現狀而產生的懷舊和發牢騷等。近年來有人認為,老年期的主要矛盾是人格的完整性或絕望之感。

(5)情感與意志的變化

老年人的情感和意志過程因社會地位、生活環境、文化素質的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老化過程中情感活動是相對穩定的,即使有變化也是生活條件、社會地位變化所造成的,并非年齡本身所決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州市| 靖江市| 昌乐县| 克山县| 阿克苏市| 怀远县| 余庆县| 汪清县| 都江堰市| 石渠县| 开鲁县| 临清市| 宣武区| 祁东县| 梓潼县| 城固县| 芒康县| 德钦县| 康乐县| 宣威市| 大同市| 凉城县| 大厂| 同仁县| 中江县| 安溪县| 洛浦县| 广南县| 邵东县| 萍乡市| 绥滨县| 澄城县| 桑植县| 肥乡县| 陵川县| 潼南县| 饶阳县| 嘉义县| 襄樊市| 介休市| 满洲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