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計篇(2)

奧皇早就有吞并塞爾維亞的野心,他決心借此機會掀起一場大戰,“吃掉”塞爾維亞。但是,奧皇擔心法國和俄國出兵干涉,于是小心地向自己的盟國德國尋求幫助。

德皇威廉二世得知斐迪南夫婦遇刺身亡的消息后,認為是挑起大戰、奪取英國和俄國殖民地的良機,連聲大呼:“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所以,當奧皇向他詢問“德國是否同意并支持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發動進攻,是否準備進行一場歐洲大戰”時,威廉二世當即給予肯定答復,并說:“(我們)一切都已準備好了!”

7月28日,奧匈帝國悍然向塞爾維亞宣戰,沙皇俄國為了自己的利益立即向全國進行戰斗動員。7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全國“處于戰爭威脅狀態”,但過了一天,就正式向俄國宣戰,然后又向法國宣戰。8月6日,奧匈帝國向俄國宣戰。英國為了本國利益,也卷入了戰爭。就這樣,短短的幾天,歐洲各帝國主義大國都卷入了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實際上,德國并沒有“一切都已準備好”恰恰相反,當大戰的帷幕拉開時,德軍統帥部內一片混亂,將軍們甚至找不到一張令人滿意的作戰地圖;至于對作戰部隊的使用和作戰物質的調集、運輸,更是亂作一團。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德皇威廉二世竟異想天開地企圖以“閃電戰”攻占法國。德軍和法軍麇集馬恩河,雙方兵力總和達一百五十萬人,結果,德軍敗北。參謀長毛奇對威廉二世說:“陛下,我們輸掉了戰爭!”毛奇勸威廉二世及早罷手,結束戰爭,威廉二世不但不聽勸告,反而將毛奇撤職。

德、法兩國之間的戰爭持續了二年,在后來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的“凡爾登戰役”中,雙方傷亡七十多萬人,威廉二世企圖“使法國把血流盡”,結果,德國反而“把血流盡”了。到了1918年,德國再也無力把這場不義之戰打下去了,于是只好請求“停戰”。

法國元帥福煦將一張事先擬好的停戰條件單交給德方,限德方在三天內簽字。停戰條件令德方不寒而栗:“……一個月內將萊茵河以西的德國領土,以及萊茵河以東三十公里的德國領土交給聯軍。”“交出巡洋艦、戰艦、潛水艇二百三十四艘”,“交出空軍全部飛機”,“交出五千門大炮”……

但是,德國代表還是簽了字。

二十年后,德皇威廉二世在沒落的僑居中偶然讀到了譯成德文的《孫子兵法》。當他讀到“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這一段話時,潸然淚下,哀嘆道:“早二十年讀《孫子兵法》,就不會遭亡國的痛苦了?!?

伊拉克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玩火自焚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武裝力量總司令薩達姆下達了進攻科威特的命令。于是,部署在伊科邊境的十萬伊拉克大軍,在三百五十輛重型坦克和大批飛機、大炮的掩護下,直搗科威特。伊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摧毀了科威特有限的國防力量:停放在科威特機場、從美國進口的世界最先進的戰斗機尚未升空即葬身火海,僅有十幾架僥幸逃脫;停泊在港口的艦船也只有一艘小炮艇躲開了伊軍的打擊。

至中午11時,科威特國家元首埃米爾所在地達斯曼宮在伊軍坦克和裝甲車的輪番沖擊下,最終陷落??圃踪Z比爾·埃米爾只得乘飛機離開科威特,取道巴林前往沙特阿拉伯??仆貒啦可形窗l布總動員令,組織有效的抵抗,伊拉克軍隊已占領了整個科威特。為了保衛自己神圣的祖國,六百余科威特人在戰斗中犧牲,王室成員有六人捐軀,其中包括科元首的弟弟、擔任亞奧理事會主席和國際足協副主席職務、四十五歲的法赫德親王及其兩個兒子。

伊拉克為什么入侵科威特?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對外宣稱,“科威特在歷史上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這個理由似乎太牽強了些。伊科在公元7世紀同屬于阿拉伯帝國,16世紀初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征服。在奧斯曼帝國統治后期,科成為一個半自治的君主國。1894年,科的統治者接受了英國的保護,1961年,科威特擺脫英國而獨立。但伊拉克不予承認,并陳兵伊科邊界,后在英國干預下才作罷。伊拉克1963年與科威特建交,承認了科的獨立和主權,但兩國之間有一百六十公里的沙漠始終沒有劃定邊界,并因此產生了一些紛爭,但這不足以作為伊拉克吞并整個科威特的理由。正像權威人士分析的那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還有更深層的動機。

首先是覬覦科威特誘人的石油資源??仆孛娣e僅一萬七千八百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九十萬,但卻擁有九百四十五億桶的石油儲量。其石油輸出賺取了大量外匯,年人均國民收入超過一萬四千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富的國家之一。如果伊拉克占有了科威特,那么它就會擁有占世界總儲量百分之二十二的石油資源,成為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海灣第二石油大國,操縱世界石油市場。并且,以此為基礎窺視沙特,控制海灣,成為阿拉伯世界的霸主。

其次是擺脫巨額債務。八年的兩伊戰爭把伊拉克的經濟拖到了崩潰的邊緣,石油出口銳減,軍費猛增,國家財政巨額赤字,另外還背上八百億美元巨額外債,其中欠西方國家三百億美元,欠蘇聯和東歐國家一百億,欠科威特一百五十億。

實際上海灣國家在兩伊戰爭中已給了伊拉克以巨大的支持。科威特向伊提供了六十億美元的無息貸款,科和沙特還從其共有的油田每天拿出二十萬桶原油出售,所賣款項無償贈送伊,僅這項收入就高達一百三十億美元。但伊拉克仍抱怨他們對自己支持不夠。兩伊戰爭結束后,伊拉克便要求取消所欠海灣國家的債務,特別是欠科威特的債務,并要求科威特將其所屬的布比延島和沃爾拜島歸伊拉克所有,使其獲得石油出??冢驗樗氖统隹诎俜种攀陨弦蕾囃炼浜蜕程鼐硟鹊妮斢凸艿?,每年為此支付的過境費和手續費僅土耳其一家就高達二十億美元,且受制于人。

科威特拒絕了伊拉克的要求。于是無法用要挾達到目的伊拉克便訴諸武力了。

伊拉克軍隊僅僅用九個小時就完成了對小小的科威特的占領,然而它這種中世紀的野蠻方式立即遭到了全世界的一片譴責,并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伊拉克鯨吞科威特,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國和各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的高度關注。

8月2日,聯合國安理會應科威特政府之請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問題,與會十四國一致同意通過安理會第660號決議,確認伊拉克的入侵已構成了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破壞,依據聯合國憲章第39及40條對伊拉克予以譴責,要求伊拉克立即無條件地將其所有部隊撤至其于1990年8月1日前所在的據點。決議還決定成立一個由安理會全體成員組成的制裁委員會,負責向安理會報告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同一天,中國政府呼吁“立即停止軍事行動,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英國、法國和美國宣布凍結伊拉克和科威特在這三國的資產。

次日,美國和蘇聯發表聯合聲明,要求伊拉克立即全面地執行聯合國安理會就此通過的決議,英國和法國還決定向海灣增派軍艦,向伊拉克施加壓力。

但對于這些呼吁,伊拉克置若罔聞。8月4日,伊拉克宣布以阿里上校為首的九名軍人組成“自由科威特臨時政府內閣”,“臨時政府”決定組建“科威特人民軍”,十四萬伊拉克人自愿加入這支部隊。

8月7日,薩達姆宣布廢除科王朝制度,成立“科威特共和國”,科、伊兩國統一貨幣。次日,伊拉克與科臨時政府宣布“兩國永久性的合并”。同時,伊拉克要求駐科外交使團在8月24日前將其業務轉到巴格達,并采取取消特權、斷電斷水、暴力綁架等手段對外交使團加以恐嚇,迫使國際社會承認既成之事實。

針對伊拉克加緊吞并科威特的舉動,聯合國繼續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8月6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61號決議,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七章對伊拉克實行經濟制裁和武器禁運,要求所有國家包括非聯合國會員國,不論在本決議通過之日以前與伊拉克簽訂任何合同或發給任何許可證,皆須嚴格按照本決議的規定行事,立即停止從伊拉克或被其占領的科威科進口或向它們出口一切商品和產品,包括武器和其它軍用設備。8月9日,聯合國安理會又通過第662號決議,宣布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純屬非法。

面對聯合國的制裁,伊拉克不僅沒有絲毫退步的表現,反而依舊我行我素,甚至采取措施對抗。8月12日薩達姆提出解決海灣危機的建議,條件是以色列撤出其占領的阿拉伯領土,敘利亞軍隊撤出黎巴嫩,美國軍隊撤出沙特阿拉伯,企圖把水攪渾,從中漁利,但均遭到拒絕。8月17日伊拉克又以扣留有關國家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所有公民做為人質相要挾;8月28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簽署法令,宣布科威特為伊拉克第十九個?。?月10日,薩達姆又宣布,伊拉克向第三世界免費提供石油,以瓦解國際聯合陣線;9月27日,伊拉克內政部發布命令,要求科威特人在一個月內改變國籍,成為伊拉克公民,等等。

在此情況下,聯合國也采取了諸多措施,通過一系列決議,向伊拉克施加壓力:

——8月18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64號決議,要求伊拉克政府允許外國公民立即撤離伊拉克和科威特;

——8月25日,通過第665號決議,呼吁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正在該地區部署海軍部隊的會員國,必要時在安理會授權下采取符合具體情況的措施,攔截一切進出海運船只,以便檢查與核實其貨物和目的地,以確保第661號決議的執行;

——9月13日,通過第666號決議,規定了向伊拉克和科威特提供食品的原則;

——9月14日,通過第667號決議,譴責伊拉克軍隊侵犯外國駐科使館的行為,并呼吁它立即釋放被扣留的外交人員和外國僑民;

——9月16日,通過第669號決議授權聯合國制裁伊拉克委員會,制定向因制裁伊拉克而遭受損失的國家提供援助的計劃;

——9月25日,通過第670號決議,決定對伊拉克和被其占領的科威特實施空中封鎖,以確保安理會有關決議得到執行;

——10月29日,通過第674號決議,要求伊拉克停止扣留第三國國民為人質,不得虐待和迫害科威特及第三國公民;

——11月28日,通過第677號決議,強烈譴責伊拉克改變科威特人口構成和銷毀科威特合法政府的檔案材料的行徑。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聯合國安理會就同一問題通過如此多的決議,在聯合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與此同時,為支持聯合國決議,各國逐漸增加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力量,以向伊拉克施加壓力,但伊拉克依然不為所動。無奈之下,聯合國向伊拉克發出了最后通牒。

1990年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由加拿大、美國、英國和蘇聯提出的一項決議,決議稱:安全理事會回顧并重申其第660(1990)、661(1990)、662(1990)、664(1990)、665(1990)、666(1990)、667(1990)、669(1990)、670(1990)、674(1990)、677(1990)號決議,注意到伊拉克悍然蔑視安理會,雖經聯合國作出種種努力。仍拒不遵守其應當執行之第660(1990)號決議及上述隨后各有關決議的義務,銘記其根據《聯合國憲章》負有維持和保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職務與責任,決心確保其各項決定獲得完全遵守,因此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七章:

1.要求伊拉克全部遵守第660(1990)號決議及隨后的所有有關決議。并決定,在維持其所有各決定的同時,為表示善意,暫停一下,給予伊拉克最后一次遵守決議的機會;

2.授權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會員國,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按以上第一段的規定完全執行上述各決議,否則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維護并執行安全理事會第660(1990)號決議及隨后的所有有關決議,并恢復該地區的國際和平與安全;

3.請所有國家對根據決議第二段采取的行動,提供適當支援;

4.請有關國家將根據本決議第二段和第三段所采行動的進展情況,隨時通報安理會。

由于中國政府反對以武力解決海灣危機,但同時又考慮到伊拉克拒不執行安理會有關決議,因而投了棄權票。

安理會第678號決議的通過,揭開了海灣戰爭的序幕。

伊拉克吞并科威特不僅違背了國際法準則,同時還觸及了西方在這一地區的重要利益,特別是一旦薩達姆控制了海灣的石油生產,就可以隨意操縱世界石油市場,進而對本已不太景氣的西方經濟施加巨大影響,左右西方經濟,這對西方來說實在太可怕了。因此,在聯合國采取措施的同時,西方各國先后派兵趕赴波斯灣,支持聯合國行動,而沖在最前面的自然又是美國。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當天上午8點,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在白宮內閣會議室召開會議,討論了海灣局勢,并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伊拉克的侵略,要求其立刻無條件撤軍,并決定凍結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的全部財產。

同時,美國軍方采取了積極措施,六艘停泊在海灣的美國軍艦奉命起航,正在印度洋游弋的“獨立”號航空母艦也立即全速馳向海灣。

8月4日,布什總統又在戴維營召開國防部長切尼、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等人參加的會議,決定向海灣出兵,并同意了由美軍中部軍區總司令、陸軍上將施瓦茨科普夫擬定的90~1002作戰計劃,該計劃代號為“沙漠盾牌”。

次日,布什又派切尼懷揣“沙漠盾牌”計劃,率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蓋茨、施瓦茨科普夫上將第五十名軍方高級官員飛赴沙特阿拉伯,與正面臨著伊拉克威脅的沙特國王商討美軍進駐事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安县| 庄浪县| 庆阳市| 陆良县| 黄大仙区| 东辽县| 大丰市| 思南县| 周口市| 太康县| 衡阳市| 新泰市| 德令哈市| 五家渠市| 太保市| 南安市| 新疆| 长乐市| 平顺县| 罗源县| 吉水县| 扶绥县| 望谟县| 永平县| 玉门市| 鲁甸县| 万盛区| 凤翔县| 岳普湖县| 察隅县| 渭源县| 会东县| 禹州市| 郎溪县| 南宫市| 雷州市| 临沭县| 邢台县| 黄石市| 杭锦旗| 清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