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計篇(3)

在美國的游說下,沙特終于同意了該計劃,同意美軍進駐沙特。

8月7日,布什簽署“沙漠盾牌”行動計劃,并下令美軍進駐沙特阿拉伯。根據該計劃,美軍將在三至四個月的規定時間內向該地區運送十萬地面部隊,以阻止伊拉克的繼續南進。在計劃實行的第一天,F-15戰斗機開赴這一地區,到第七天時,第82空降師戒備程度最高的地面部隊,也就是師屬值班旅的二千三百名士兵降落該地區。海軍陸戰隊將于第十七天從美國開到。此外,從印度洋上迪戈加西亞島開來的海上預置船也將彈藥、補給和裝備送來。

但為了隱蔽其行動和加強其抗打擊能力,美軍將計劃提前執行。8月7日凌晨美國王牌第82空降師秘密離開北卡羅萊納的布雷格堡,在不到二十四小時內其先頭部隊二千三百人到達沙特前沿陣地。

8月8日晚,布什在其白宮辦公室發表電視講話,正式公布了“沙漠盾牌”計劃。他在講話中說“作為總統,我請求你們支持我已經作出的一個決定,這是為了扶正抑惡,為了和平事業”,“我們謀求的是伊拉克軍隊從科威特立即、無條件、完全撤退”。“我軍的任務純粹是防御性的,希望對他們的需要不會太久,他們將不主動挑起敵對行動,但將保護自己、沙特阿拉伯王國以及波斯灣的其他朋友”,“美軍的任務不是把伊拉克趕出科威特。”

為了防止伊拉克軍隊在美軍部署完畢前即發動對沙特的進攻,美軍首先調集了大量的空軍和導彈部隊。美軍的96架F-15、F-16戰斗機和七十二架反坦克轟炸機立刻進入最高戰時狀態,部署在航空母艦上的一百八十架殲擊機和在西班牙的七十二架戰斗轟炸機也同時進入戰時狀態。

同時,美軍加緊向沙特運輸地面部隊。美國空軍從世界各地緊急抽調70%以上的運輸機,租用大批商用飛機用于空運軍隊及裝備,在沙特的軍用機場上平均每十幾分鐘就有一架飛機著陸,至8月25日,美軍已在沙特部署地面部隊四萬五千萬人。

在大規模部署軍隊的同時,美國還提出了解決海灣危機的四項原則:一是謀求伊拉克立即無條件撤軍;二是恢復科威特合法政府;三是致力于海灣的安全與穩定;四是保護美國公民的人身安全。

美國為什么對干預海灣危機如此踴躍呢?布什解釋說,美國的出兵有三方面的考慮,這就是美國在冷戰后的第一場危機中不能示弱,美國在海灣地區有重要的石油利益,不允許伊拉克搞石油訛詐,另外一點是對伊拉克扣留的西方人質表示關注。

但是有的觀察家認為,布什政府實質上還有更深層的戰略意圖,這包括打擊以薩達姆為代表的阿拉伯激進力量,改善阿拉伯和以色列的關系,在這一地區建立美國領導的安全體系,保護有利于西方的戰略平衡,確保海灣石油市場的穩定。

為達到上述目的,美國除了自己出兵外還積極策動其西方盟國出兵,策動阿拉伯國家出兵,尤其是后者。美軍方認為理想的多國部隊的模式是:“阿拉伯國家,特別是埃及派出地面部隊,美、英、法等西方國家提供海空威懾力量作為地面部隊的保護傘。”因此,美國反復動員埃及出兵,并于9月1日宣布免去埃及所欠美國七十一億美元的軍火債務及八億美元的利息以示鼓勵。

在此情況下,許多國家繼美國之后決定派兵參加海灣多國部隊。8月8日英國宣布參加多國部隊,隨后法國、加拿大、巴基斯坦、荷蘭、孟加拉、西班牙、意大利、卡塔爾、塞內加爾、阿根廷、瑞典、保加利亞、菲律賓等也宣布參加。

此外,由埃及、敘利亞、摩洛哥、阿曼、巴林、卡塔爾等十二個阿拉伯國家組成的“半島盾牌”部隊也加入多國部隊行列。

這樣,至11月初,美軍從全球各地調集了二十六萬部隊,外加三十億公斤裝備,數百架飛機、數百輛重型坦克,另外還有大批的其它國家的部隊,在沙特形成了足以抗御伊拉克進攻的軍事力量,“沙漠盾牌”計劃初步實現。美軍駐海灣部隊總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不無得意地宣布:摧毀伊拉克的進攻將易如反掌!

伊拉克窮兵黷武的結果,是招致聯合國的嚴厲制裁,世界輿論的強烈譴責和多國部隊的兵臨城下。一時間,海灣地區戰云密布,戰爭一觸即發。薩達姆玩火自焚,政權岌岌可危,伊拉克面臨滅頂之災。

越滅吳之戰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為爭奪霸權,在公元前506年至公元前473年的三十多年間發生過多次戰爭。在公元前494年的一次戰爭中,越國在會稽受挫,力量大大削弱,幾乎遭受了滅國之災。越王勾踐在受挫后,一面卑身事吳,一面反省思過,制定了休養生息、撫慰人民的一系列政策,取得了民眾的支持。勾踐經過“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后復仇滅吳。越滅吳之戰是我國古代史上弱國打敗強國的一個范例,從許多方面印證了《孫子兵法·始計篇》的合理性與正確性。

吳國和越國是春秋后期在長江下游崛起的兩個國家。在此之前,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共同依附楚國,是楚國的盟國。春秋中期,吳國通過兼并戰爭取得了大量土地,疆域不斷擴大,實力不斷增強,在大國爭霸的局勢中逐漸嶄露頭角并開始叛楚攻楚,以求中原爭霸。這時的越國較為弱小,在吳楚戰事頻繁時常常策應楚國,牽制吳國,成為吳之大患。吳國為了在中原爭霸中除掉后患,在柏舉之戰擊敗了楚國之后,開始發動吳越之間的戰爭。公元前497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踐繼位。吳王闔閭乘越國允常之喪,率軍攻越。吳越二軍在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對陣時,越軍兩次用死士攻擊吳軍嚴整的陣勢,均未能奏效。最后越王勾踐驅使犯了死罪的囚徒,列為三行一起在吳軍陣前自殺,使吳軍軍心渙散。越軍乘其不備,突然發起攻擊,大敗吳軍,闔閭受傷而死。

吳王闔閭死后,其子夫差即位。夫差按照其父“必毋忘越”的遺囑,在伍子胥、伯的輔助下,日夜加緊練兵,準備出兵攻越。越王勾踐也重用楚人文種、范蠡,改革政治,增加國力。越王勾踐于即位后的第三年(前494年)春得到夫差準備攻越的消息后,在準備還不充分,兵力還不夠充足的情況下,決定先發制人,出兵攻吳。吳王夫差盡發吳國精兵,迎戰越軍于夫椒(今江蘇蘇州西南)。由于吳軍實力較強,越軍戰敗。越軍損失巨大,最后只剩下五千人,退守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東南)。吳軍乘勝追擊,把會稽包圍得水泄不通。在這生死存亡之關頭,勾踐采納了范蠡的建議,決定以屈求生。勾踐一面準備死戰,一面派文種去向吳王夫差求和,以美女、財寶疏通吳太宰伯,要他勸說夫差允許越國作為吳的屬國存在下來,那時,勾踐愿做吳王的臣仆,忠心侍奉吳王;不然,勾踐將“盡殺其妻子,燔(燒)其寶器,悉五千人觸戰”。在伯的勸說下,吳王夫差準許議和。吳軍撤軍回國。

越國戰敗后,越王勾踐將治理國家的大權交給文種,自己和范蠡一道去吳國給夫差當奴仆,越國的王后也做了吳王夫差的女奴。勾踐為吳王駕車養馬,他的夫人為吳國打掃宮室。他們住在囚室,穢衣惡食,極盡屈辱而從不反抗。由于勾踐能卑事吳王,同時又賄賂伯,最后,勾踐終于取得了吳王的信任,三年后被釋放回國。

越王勾踐回國后,首先下了一道“罪己詔”,檢討自己與吳國結仇,使很多百姓在戰場上送命的失誤。他還親自去慰問受傷的平民,撫養陣亡者的遺族。他在坐臥的地方懸掛了苦膽,吃飯的時候也要先嘗嘗苦膽的滋味。他“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彩”。勾踐還針對越國戰敗,人口減少,財力耗盡的情況,制定了休養生息的政策以恢復國家的元氣。他明確規定:婦女懷孕臨產時,要報告官府,由官府派醫生去看護;生了男孩獎給二壺酒和一條狗;生女孩獎給二壺酒和一只小豬。生三胞胎的由官府出錢請乳母,生雙胞胎由官府補貼糧食。凡死了嫡子的人家,免除三年勞役,死了庶子的,免除三個月勞役。由于改革內政,減輕刑罰、賦稅,提倡百姓開荒種地,越國在十年中沒有向人民征收賦稅,百姓每家都有三年的糧食儲備。由于勾踐實行了一系列“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的政策,越國百姓親近他的感情,如對父母一般。

勾踐在改革內政的同時,還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戰。對吳國,他繼續實行以退為進的戰略,麻痹腐蝕夫差。經常地送給夫差優厚的禮物,表示忠心臣服,以消除他對越國的戒備,助其驕氣;同時又破壞吳國經濟,用高價收買吳國的糧食,造成吳國糧食困難;他用離間之計使夫差對伯偏聽偏信,對伍子胥更加疏遠,挑起其內部爭斗。這些措施的實施,壯大了自己,削弱了敵人,為伺機滅吳奠定了基礎。

吳王夫差戰勝越國后,領土得到擴張,勢力日益強大,夫差也因勝而驕,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看不到勾踐決心滅吳的意圖。他奢侈淫樂,窮兵黷武,急于以武力威脅齊、晉,稱霸中原。公元前484年,夫差聞齊景公已死,便決定出兵北上伐齊。吳軍擊敗齊軍于艾陵。公元前482年,夫差又約晉定公和各國諸侯七月七日到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會盟。夫差為了炫耀武力,圓其稱霸中原之夢,帶去了吳國三萬精銳部隊,只留下一些老弱的軍士同太子一起留守國內。夫差的空國遠征,給了越國以可乘之隙。越王勾踐在吳軍剛離國北上時,就想出兵攻吳。范蠡認為時機未到,他分析說,“吳王北會諸侯于黃池,精兵從王,國中空虛,老弱在后,太子留守,兵始出境未遠,聞越擊其空虛,兵還不難也”。他勸勾踐暫緩出兵。數月之后,范蠡估計吳軍已到黃池,便同意勾踐出兵。勾踐調集越軍四萬九千人,兵分兩路,一路由范蠡、后庸率領,由海道人淮河,切斷北去吳軍的歸路;一路由大夫疇無余、謳陽為先鋒,勾踐親率主力繼后,從吳國南面邊境入吳直逼姑蘇。

吳太子友得知越軍乘虛出擊吳國,急忙率兵到泓上(今江蘇蘇州近郊)阻止越軍的進攻。太子友根據國內精銳部隊全部北上黃池的現實,決定采取不與越軍交戰,堅守待援的策略,同時派人請夫差盡快回軍。然而,當越軍先鋒軍到達時,吳將王孫彌庸一眼望見了被越軍俘獲的他父親的“姑蔑旗”在空中招展,不由得怒火中燒,也就顧不得太子友堅守疲敵的主張了。他率領他的部屬五千人出擊,打敗了越軍的先鋒部隊,俘虜了越大夫疇無余、謳陽。首戰小勝,使吳將更加驕傲輕敵。不久,勾踐的主力到達,向吳軍發起了猛攻。越軍一舉擊敗吳軍,俘虜了太子友,進入吳國國都姑蘇。越軍繳獲了大批物資,取得了這場襲擊戰的勝利。

夫差在黃池正與晉定公爭當霸主,聽說越軍攻下姑蘇,太子被俘,恐怕影響霸業,就一連殺掉七個來報告情況的人,封鎖這一不利消息,并用武力威脅晉國讓步,勉強做了霸主。隨后夫差就急忙回軍。在回國的途中,吳軍連連聽到太子被殺、國都被圍等一系列失利的消息,軍士完全喪失了斗志。夫差感到現在回國立即反擊越國沒有必勝的把握,就在途中派伯向越求和。勾踐和范蠡估計自己的力量還不能馬上把吳國消滅,于是同意議和,撤兵回國了。

夫差回到吳國,本想馬上報復越國,但是吳國由于連年戰爭,生產遭到破壞,財力消耗很大,國內又鬧災荒,因此,他感到一時還沒有實力對越實施報復。于是他宣布“息民散兵”,企圖恢復力量,待機再舉。

文種見吳國開始致力于增強國內經濟實力,便覺得越國應抓住有利時機及時完成滅吳大業,如果等到吳國經濟實力得到恢復,那么戰勝吳國將更加困難。于是文種向勾踐建議,應抓緊目前吳軍疲憊,國內防務松弛的機會再次攻吳。勾踐采納了他的建議,于公元前473年乘吳國大旱,倉廩空虛之時,準備大舉攻吳。

戰前,勾踐征求并采納了群臣關于明賞罰、備戰具、嚴軍紀、練士卒等建議,做了充分的臨戰準備。為了爭取人民的支持,他以為國復仇為號召,鼓勵出征者奮力作戰,留鄉者專心生產,并規定獨子及體弱有病者免服兵役,兄弟二人以上的留一人在家奉養父母。出師攻吳時,又宣布吳王夫差的罪狀,號召吳國人民反對夫差。

這年三月,越軍進軍到笠澤(蘇州南面,與吳淞江平行的一條江)。吳國也發兵迎擊,兩軍夾江對峙。越國把軍隊分為左右兩翼,勾踐親率六千精兵為中軍。黃昏時,勾踐命左右二軍分別隱蔽在江中;半夜時,二軍鳴鼓吶喊,進行佯攻。夫差誤以為越軍兩路渡江進攻,連夜分兵兩翼迎戰。勾踐率主力偃旗息鼓,潛行渡江,出其不意地從吳軍兩路中間的薄弱部位展開進攻。吳軍大敗。越軍乘勝猛追,再戰于沒(今蘇州南),三戰于郊(今蘇州郊區)。越軍三戰三捷,占領了所到之地,使吳國軍事力量土崩瓦解,改變了吳強越弱的形勢。

吳軍笠澤戰敗后,退而固守姑蘇。姑蘇城堅,越軍一時未能攻下。勾踐采取長期圍困的戰略,使吳軍在二年后終于勢窮力竭。這時,越軍再次發起強攻,打進姑蘇城。夫差率殘部逃到姑蘇臺上,又被越軍包圍。他派人向勾踐求和,但越國君臣滅吳之心已定。夫差在無望之中自殺而死。越國終于取得了吳、越之戰的最后勝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昌县| 泸水县| 大连市| 齐河县| 正蓝旗| 昆明市| 手游| 鄢陵县| 福贡县| 河源市| 石泉县| 西贡区| 明星| 香河县| 调兵山市| 鄂托克旗| 安平县| 青海省| 金堂县| 灵宝市| 西乌珠穆沁旗| 田林县| 灵宝市| 玛纳斯县| 柳江县| 延寿县| 内江市| 东乌珠穆沁旗| 大田县| 榕江县| 临泉县| 白水县| 湘潭市| 西乌| 长沙县| 灵台县| 高密市| 观塘区| 通榆县| 桂东县| 馆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