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臧哀伯諫納郜鼎

桓公二年

《左傳》

【原文】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1],納于大廟,非禮也。臧哀伯諫曰[2]:“君人者將昭德塞違[3],以臨照百官[4],猶懼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孫。是以清廟茅屋[5],大路越席[6],大羹不致[7],粢食不鑿[8],昭其儉也。袞、冕、黻、珽、帶、裳、幅、舄、衡、紞、紘、綖[9],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厲、游、纓[10],昭其數(shù)也[11]。火、龍、黼、黻[12],昭其文也[13]。五色比象[14],昭其物也[15]。藻、鸞、和、鈴[16],昭其聲也。三辰旂旗[17],昭其明也。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shù)[18]。文物以紀(jì)之[19],聲明以發(fā)之[20],以臨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jì)律[21]。今滅德立違[22],而置其賂器于大廟[23],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24],其又何誅焉!國家之?dāng)。晒傩耙病9僦У拢瑢欃T章也。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武王克商,遷九鼎于雒邑[25],義士猶或非之[26],而況將昭違亂之賂器于大廟,其若之何?”公不聽。

周內(nèi)史聞之曰[27]:“臧孫達(dá)其有后于魯乎!君違不忘諫之以德。”

【注釋】

[1]戊申:初九日。

[2]臧哀伯:魯國大夫,名達(dá),臧僖伯之子。

[3]君人者:統(tǒng)治百姓的人,即人君。塞違:堵塞邪惡。違,指違德背禮的行為。

[4]臨照:監(jiān)察。

[5]清廟茅屋:清廟,即太廟,又叫明堂,太室。茅屋,指屋頂用茅草覆蓋。

[6]大路越席:大路,車子的一種,路即“輅”。越席,用蒲草結(jié)成的席子作為車墊。

[7]大羹:肉汁。不致:不加調(diào)料。古時祭祀用大羹。

[8]粢食:主食。粢,古代祭祀用的谷物。不鑿:不舂。

[9]袞:古代天子及三公穿的禮服。冕:古代禮帽,大夫以上服用。黻(fú):亦作韨或芾,古代用來蔽膝的祭服。珽(tinɡ):玉笏。古代天子以至士,朝見皆執(zhí)笏。天子用玉笏,諸侯用象牙笏,大夫與士用竹笏,笏的用處是有事寫在上面,以備遺忘。帶:大帶,用來束腰。裳:下裙。幅:古人以布纏足,上至膝,即今之綁腿。舄(xì):鞋子,古人稱鞋為履,鞋底用單層者稱為屨,雙層者稱為舄。單層用皮,雙層中間加木。古代天子、諸侯,逢吉事都穿舄,士以下穿屨。衡:橫笄,即固定帽子的簪子。紞(dǎn):古代冠冕上用來系瑱的帶子,紘(hónɡ):系于頷下的帽帶。綖ǖyánǘ:冠冕上覆蓋的裝飾物。

[10]藻:即繅藉,薦玉的東西。率:帥的假借字,亦作即佩巾。鞞(bǐnɡ):刀鞘。鞛(běnɡ):刀把上的裝飾。鞶(pán):革帶。厲:帶上的裝飾品。游(liú):旌旗上的飄帶。纓:馬鞅。

[11]數(shù):數(shù)量。以上八物各依地位高低不同而數(shù)量不同。

[12]火、龍、黼(fǔ)、黻(fú):四者均為古代禮服上的花紋。火,半環(huán)形;龍,龍形;黼,黑白兩色的一對斧頭形刺繡;黻,用黑青兩色所繡成的兩個弓形相背的花紋。

[13]文:文采,花紋。

[14]五色:指青、黃、赤、白、黑,古時以這五色為正色。比象:即以五色繪成山、龍花、蟲等形象。

[15]物:色。

[16]錫:馬額上的一種飾物,用銅制成,行走時有響聲。鸞:同“鑾”,車鈴。和:車上的小鈴。鈴:指掛在旌旗上的小鈴。

[17]三辰:指日,月、星。旂旗:旗幟的總稱。旂,一種有鈴的旗幟。

[18]登降:即升降,意為增減。

[19]紀(jì):記錄,記載。通“記”。

[20]發(fā):表現(xiàn)。

[21]易:違反。

[22]滅:消除。

[23]置:同“寘”。

[24]象:法式,榜樣。意動用法。

[25]九鼎:角征國家政權(quán)的傳國之寶。相傳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后成湯遷九鼎于商邑。周武王遷之于洛邑。雒邑:即王城,在今河南洛陽市。

[26]義士:指伯夷、叔齊。

[27]內(nèi)史:周王室官名。

【譯解】

魯桓公元年夏四月,從宋國取來郜國所鑄造的大鼎,放進(jìn)魯侯祖廟里,這是不合禮制的。

臧哀伯勸告桓公說:“統(tǒng)治人民的君主,應(yīng)該顯示美德,掃除歪風(fēng),像日月一樣俯照大小官吏,還怕有失德而做不到的地方,所以把自己最好的德行留傳給子孫看。因此,清凈的祖廟用茅草蓋頂,祭天車上坐的是草席,喝的肉汁不用鹽梅調(diào)味,吃的黃米和高粱是糙的,這樣來顯示他的儉德。政治地位不同的人,穿的衣服、戴的帽子、套的蔽膝、持的玉笏、系的皮帶、著的下衣、用的裹腳、穿的套鞋、維持禮帽的玉塊、禮帽兩邊掛瑱玉的繩子,禮帽下面打結(jié)的帶子、禮帽上面蒙的那塊黑布,都有區(qū)別,在這些方面來顯示他遵守制度。盛玉的軟牛皮、刀鞘上下的花紋、腰上圍的大帶、大帶上下垂的部分、旗幟上的流蘇、馬頸下的紅纓,在這些事物上來顯示不同的規(guī)定。上衣畫龍,下裳畫火,或用黑白色,或用青黑色:這樣來顯示上下各有不同的文采。車子、衣服和各種器械,它們的顏色都仿照著天地四方(東青、南赤、西白、北黑、天玄、地黃):這樣采顯示各種衣裳都不是隨便著色的。馬額上、馬口兩旁的鑣上、馬頸上、旗幟上,都掛著小銅鈴:這樣來顯示各種鈴聲的自然節(jié)奏。各種旗幟,有畫日月星的,有畫一對龍的,有畫熊和虎的,這樣來顯示天象的光明。總而言之,德行,使我們節(jié)約而不過分,長幼尊卑都有一定。用不同的文采、物象來表現(xiàn)它,用各種和諧的聲音來說明它,這樣來給大小官吏示范,他們因而小心謹(jǐn)慎而不敢目無法紀(jì)。

現(xiàn)在您拋棄道德,樹立邪惡的榜樣,把那賊子華督賄賂的祭器放在祖廟里,明顯地給大小官吏看。官吏們向這種行為學(xué)習(xí),您能處分哪一個?國家政治之所以黑暗,是因為官吏違法。而官吏們違法亂紀(jì),必然表現(xiàn)在公開接受賄賂這件事情上。郜鼎擺在祖廟里,還有比它更公開表現(xiàn)受賄惡行的嗎?從前武王消滅了商朝,把商朝的國寶九鼎遷移到洛陽,伯夷一類義士都還反對他;何況您公開陳列這邪惡的東西在祖廟里,明理的人又該怎樣指責(zé)它呢!”桓公不聽。

周王室一位中大夫聽到這件事,說:“臧孫達(dá)的后人在魯國一定大有作為啊!國君犯了錯誤,他沒有忘記用道理去說服。”

【賞析】

君主應(yīng)該發(fā)揚美德,堵塞邪惡,作百官表率,而不應(yīng)該接受違禮叛亂者的賄賂,更不應(yīng)該置于太廟,應(yīng)厲行儉約,以免導(dǎo)致國家衰敗,這一點卻是可取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连浩特市| 奉贤区| 德令哈市| 电白县| 炉霍县| 吴忠市| 泰和县| 错那县| 于都县| 万全县| 渭源县| 大埔县| 高要市| 双流县| 梁河县| 康定县| 云阳县| 宜宾市| 镇赉县| 宁南县| 蓬安县| 成武县| 阜城县| 孟津县| 闻喜县| 曲水县| 库伦旗| 克拉玛依市| 平凉市| 汉寿县| 平武县| 大足县| 三明市| 呼图壁县| 德令哈市| 沁源县| 香港 | 德保县| 秀山| 广昌县| 万山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