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臘中多樣的風俗習慣
- 傳統的節日(文化之美·萬民節日)
- 陳秀伶 董勝編著
- 4068字
- 2021-05-25 09:10:24
臘八節,在民間這一天有著許多的習俗。首先是祭祀,關于臘祭,古書多有記載:
十二月初八為臘日。村人并擊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
“臘祭”本是原始先民慶賀農業豐收的報酬之禮,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節慶。應劭的《風俗通》記載:“《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蛟唬号D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逼淦鹪捶浅T?,《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蠟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代改為“臘”。
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后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
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嘗臘八粥,并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幕,忙于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采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在臘八節這天還有許多有趣的飲食習俗,在臘八的前一天,人們一般用盆舀水結冰,等到臘八節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的一年里都不會肚子疼。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1000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在宮廷,皇帝、皇后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果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等,總計不下20種。
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剝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至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
其中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一只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只小獅子。
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的主要原料為谷類,具有一定的養生意義。常用的谷類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具有補中益氣、養脾胃、和五臟、除煩止渴、益精等功用。
糯米具有溫脾益氣的作用,適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對于虛寒泄利、虛煩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中醫認為薏米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濕的功能,經常食用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癥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纖維的薏米有預防高血脂、高血壓、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豆類是“臘八粥”的配料,常用的有黃豆、赤小豆。黃豆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營養十分豐富,并且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病、抑制多種惡性腫瘤、預防骨質疏松等多種保健功能。
赤小豆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中醫認為本品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消腫之功,對于脾虛腹瀉以及水腫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不可小看“臘八粥”中果仁的食療作用,花生和核桃是不可缺少的原料?;ㄉ小伴L生果”的美稱,具有潤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種功能。
核桃仁具有補腎納氣、益智健腦、強筋壯骨的作用,還能夠增進食欲、烏須生發,核桃仁中所含的維生素E更是醫藥學界公認的抗衰老藥物。
如果在“臘八粥”內再加羊肉、狗肉、雞肉等,就更使臘八粥營養滋補價值倍增。對于高血壓患者,不妨在粥里加點白蘿卜、芹菜,對于經常失眠的患者,如果在粥里加點龍眼肉、酸棗仁將會起到很好的養心安神的作用,何首烏、枸杞子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對血脂也有輔助的調節作用,是老年人的食療佳品。
燕麥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的作用,食用燕麥后可減慢血糖值的上升,在碳水化合物食品中添加燕麥后可抑制血糖值上升,因此對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妨在粥里放點燕麥。
大棗也是一種益氣養血、健脾的食療佳品,對脾胃虛弱、血虛萎黃和肺虛咳嗽等癥有一定療效。
關于臘八粥的配方,在《雞肋篇》中的記載是:
寧州臘月初八,人家竟作白粥,于上以林栗之類,染以眾色,為花鳥象,更相送遺。宋朝吳自牧撰《夢粱錄》卷六記載:
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
此時,臘八煮粥已成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眾臣。元代孫國敕作《燕都游覽志》記載:“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以米果雜成之。品多者為勝,此蓋循宋時故事?!?
《永樂大典》記述“是月八日,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經糟粥以供佛飯僧”。每逢十二月初八,東京開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寶五味粥,即“臘八粥”。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二月初八,各個寺院送七寶五味粥讓門徒斗飲,稱之為“臘八粥”,又稱“佛粥”。
宋代大詩人陸游詩中說:“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也說的是臘八送粥之事。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
1725年,清世宗將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以東的府邸改為雍和宮,每逢臘八日,在宮內萬福閣等處,用鍋煮臘八粥并請來喇嘛僧人誦經,然后將粥分給各王公大臣,品嘗食用以度節日?!豆饩w順天府志》又云:
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宮熬粥,定制,派大臣監視,蓋供上膳焉。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后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按照當地的說法,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么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北京城有句民諺:
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
后來有欠人家錢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回避這個算賬的“算”字,其實欠人家的,終究是要還的。老北京臨年關,街巷胡同有賣辣菜的,可沒有賣臘八蒜的。
這是為什么呢?您想啊,賣臘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臘八蒜來!”欠債的人聽見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還有喊著催債呀!再說了,你一個做小買賣的跟誰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錯了,所以臘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戶自己動手泡臘八蒜,自己先給自己算算,今年這個年怎么過。
泡臘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那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臘八的頭一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八的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旁注]
應劭(153年~196年),東漢學者。父名奉,桓帝時名臣,官至司隸校尉。劭少年時專心好學,博覽多聞,留有《漢官儀》、《風俗通義》等。
皇帝我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秦王嬴政統一六國之后,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立“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壽星星名,我國神話中的長壽之神。也是道教中的神仙,本為恒星名,為福、祿、壽三星之一,又稱南極老人星。畫像中壽星為白須老翁,持杖,額部隆起。古人作長壽老人的象征。常襯托以鹿、鶴、仙桃等,象征長壽。
中醫指我國傳統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它承載著我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并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永樂大典》編撰于明永樂年間,初名《文獻大成》,是我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這一古代文化寶庫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队罉反蟮洹纷鳛槭澜缟现陌倏迫珪@示了古代漢族文化的光輝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曠世大典。
巫術企圖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對某些人、事物施加影響或給予控制的方術。“降神儀式”和“咒語”構成巫術的主要內容。古代施術者女稱巫,男稱覡。
翡翠也稱翡翠玉、翠玉、硬玉、緬甸玉,是玉的一種,顏色呈翠綠色或紅色。翡翠的名稱來自鳥名,這種鳥的羽毛非常鮮艷,雄性的羽毛呈紅色,名翡鳥,雌性的羽毛呈綠色,名翠鳥,合稱翡翠,明朝時,緬甸玉傳入我國后,就冠以“翡翠”之名。
[閱讀鏈接]
為什么在泡臘八蒜的時候要用紫皮蒜和米醋呢?這在民間是有一定說法的。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實,泡出的蒜脆香。
米醋色淡,泡過蒜色澤如初,橙黃翠綠,口感酸辣適度,香氣濃而微甜。那老醋熏醋泡過蒜色澤發黑,蒜瓣也不夠綠,口感較差,尤其是熏醋,略帶糊味,也許這正是它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