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臘八粥起源于古時臘祭農神

其實,臘八粥的起源始之于我國古代天子國君,年終時的蠟祭農神,叫做天子大蠟八,而天子大蠟八則是起源于古代炎帝神農氏的始作蠟祭以告上蒼。

神農氏的始作蠟祭。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民生活的根本需要,《易經·系辭》說:

需者,飲食之道也。

即需要的主體是飲食。《禮記·禮運》說:

孔子曰: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禮俗之初是從保證飲食開始的。食物來自于農業的發展。我國農業的興起,始自于頭代炎帝神農氏石年的發明農具,樹藝五谷。

《易經·系辭》說:

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教民樹藝五谷。

耒耜是農耕用具,即翻田的犁。耒是犁柄,耜是犁鏟,翻田耕種,收成五谷。所謂的五谷即稻、黍、稷、麥、菽。

《孟子·滕文公上》中有“樹藝五谷”的記載,趙岐《注》說:“五谷者,謂稻、黍、稷、麥、菽也。”菽是豆類的總稱。

五谷收成后,炎帝神農氏于年終十二月始作蠟祭以告上蒼,并祝道:

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

蠟祭的含義是慶豐收之意,禱祝則是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土地肥沃,昆蟲不作,災害不生,再來一個好收成。

這就是蠟祭。蠟音乍,也音岔,是我國古代天子國君年終時祭祀農神的祭名,即農歷每年十二月祭農神之稱。蠟還音拉,與臘同音。于是,蠟祭也被稱作臘祭,臘祭是蠟祭的轉稱。

蠟祭有8個方面的內容,稱為八蠟或蠟八。《禮記·郊特牲》說:“八蠟以祀四方。”鄭玄《注》說:

蠟有八者:先嗇,一也;司嗇,二也;農,三也;郵表輟,四也;貓、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蟲,八也。

炎帝神農氏開創了我國古代以農業立國的根本,并且始作蠟祭以告上蒼,形成了我國古代年終蠟祭的開始。蠟祭在我國古代是一件大事。

所以,作為一國之主的歷代天子或國君,在每年的農歷十二月,都要作蠟祭以祀神,并且進行禱祝,稱為天子大蠟八。《禮記·郊特牲》說:

天子大蠟八。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蠟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祭百神以報嗇也。饗農,以及郵表輟、禽獸等,仁之至,義之盡也。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

故迎而祭之。祭坊與水庸,事也。故祝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皮弁素服而祭之。

文中,伊耆氏即神農氏。嗇即穡,收割莊稼的意思。先嗇,始教民以稼穡者。司嗇,主管農業者。仁,不忘恩而報答之。義,有功勞必報答之。坊,堤壩。用來儲水、障水。水庸即水溝,用來引水、放水。反即返字。皮弁,用白鹿皮制為弁。素服,用素繒布制為服。

八蠟之祭或稱蠟八之祭是祀八谷星。八谷星是主歲收豐儉之星。關于八谷,《本草綱目》記載:“八谷”,《注》說:“黍、稷、稻、梁、禾、麻、菽、麥。”《大象賦》的《注》說:“稻、黍、大麥、小麥、大豆、小豆、粟、麻。”

八谷一詞也是星名,《宋史·天文志》說:

八谷八星,在華蓋西,五車北。武密曰:主候歲八谷豐儉。一稻,二黍,三大麥,四小麥,五大豆,六小豆,七粟,八麻。

《晉書·天文志》說:

五車五星,其西八星曰八谷,主候歲八谷豐儉。

根據這些文字,知天子大蠟八的“八”字,并不是隨便取的,而是有特定含義的,即祀八谷星神。

[旁注]

《周易》一部古哲學書籍,亦稱“易經”,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于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干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

《禮記》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儒家經典之一。該書編定是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學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為仕者必讀之書。

《本草綱目》明代李時珍撰,藥學著作,52卷,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采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鉆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

《晉書》共130卷,包括帝紀10卷,志20卷,列傳70卷,載記30卷,唐朝房玄齡等撰,《晉書》以西、東兩晉為正統,并用“載記”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國時期14個割據政權的興亡。

[閱讀鏈接]

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閑的人們無事可干,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臘月里的民俗很多。臘月初八,用雜糧做成“臘八粥”。有的農民還要將“臘八粥”甩灑在門、籬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有的地區人們陳設香臘刀頭和糖點果品敬供“灶神”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靖县| 泌阳县| 河间市| 翁牛特旗| 霞浦县| 万荣县| 乾安县| 嫩江县| 东平县| 调兵山市| 手机| 渭南市| 威海市| 巩义市| 项城市| 庆元县| SHOW| 江孜县| 夏河县| 三原县| 郸城县| 阿拉善左旗| 易门县| 丰顺县| 秦皇岛市| 绥江县| 东丰县| 柘荣县| 成都市| 蓝山县| 邵武市| 荣成市| 凉山| 潮安县| 新丰县| 克山县| 秦安县| 朝阳县| 隆尧县| 易门县| 沂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