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可忽視的商業精神與商業原則(1)
- 系統的力量:基業長青的秘密
- 林偉賢
- 2884字
- 2014-06-27 15:16:17
真正形成一個企業核心的其實有兩個東西,我們可以把它們看做一個企業的坐標軸,豎軸是商業精神,橫軸是商業原則。而正是它們組成了一個企業的坐標,一個企業的經緯度,一個企業的架構。作為一個企業,一定要有這些作為維系企業生存的基本東西。
那么,什么是商業精神呢?商業精神就是不管你遇到多大的困難,都會因為這些精神持續地堅持下去。每一家公司都有不同的商業精神,而任何一家公司的商業精神都是可以在關鍵時候為你提供保障、支持的,能夠在公司遇到重大困難的情況之下,因為它而存在的,讓你的團隊可以繼續堅持的一種東西。
而商業原則就是,當你遇到再大的誘惑時,都愿意堅持這些原則而不被移轉。
一、巨變時代的八對關鍵詞
了解了外在環境變化的機遇以及由此帶來的各種商機,還要知曉八對很重要的關鍵詞。這些關鍵詞提醒我們,在做任何產業的時候,都要把它融入進去,才能做得更好,否則或多或少都會給企業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和后果。
1.道德與貪婪
在這個巨變時代之下,你偏向哪一邊將會決定你的企業最后的結果和截然不同的結局。而道德與貪婪正如同這個時代天平的兩端,成為衡量人類良知的標準。以前,人類是極其貪婪的,為了大量的享受、滿足自己的私欲,不惜破壞環境。現在,人類開始意識到了這一切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開始講企業道德了,開始考慮環境問題了。以前為了賺錢不擇手段,掙得再多也不知道回饋社會,現在開始講賺到錢要回饋社會了。雷曼兄弟的事件就是如此,因為貪婪,這家銀行不僅自我毀滅,而且給人類造成了巨大損失。所以現在很多銀行都要求提高員工的道德系數。在這里要提醒企業家們,你的企業不管做什么,都要注意多增加一些道德系數。
2.科技與人性
人類不斷地發展科技,但是后來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科技是永遠無法取代人性的。比如諾基亞講“科技以人為本”的理念,但是你會發現,他們有一大群工程師每天坐在電腦前面,結果卻不知道如何與人自然相處,如何跟別人溝通,而且這種情況的比例越來越高。所以在未來,所有的科技如果失去了人性使用的功能,無法真正讓人們在使用科技的同時還能始終不忘回歸人性的本質,那么這些科技再發達都是沒用的。所以我們在考慮不斷發展科技的同時,還要注意對產品的人性化進行相應的提升。
3.使用權與擁有權
以前我們總是覺得,一件東西在買下來之后就是我們自己的了,而現在不是了,它不一定必須是我們的,只要我們需要用的時候能為我所用就好,這是個關鍵。“我們能用那件東西”比“那件東西是我們的”還要重要。比如有人花很多錢買一套健身設備放在家里,這簡直就是神經病的行為,因為一年到頭都沒用過兩次。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去健身房鍛煉而不是買健身設備放在家里。這就是使用權和擁有權的不同概念。
再比如,有人去一個很好的旅游區度假,看到那兒的房子漂亮就想買一棟,有必要嗎?買了之后一年總共可能都住不上幾次,豈不是浪費了?所以還不如改變產權,將之改造為酒店,這樣除了自己一年來住幾次之外,其他的時間讓別人幫你出租,將你的使用權跟別人分享。類似這種情況在實際當中將會出現得越來越多,不一定非要有擁有權,只要有使用權就行,這是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很多人甚至不買辦公室,只租辦公室;為了快速移動的方便,不蓋工廠,只租廠房,不蓋倉庫,只租倉庫。比如現在全球最大的物流商“普洛斯”,他們就專門做廠房提供的事情。當很多人想要擁有使用權的時候,你只需搭載一個擁有權和使用權的中間平臺便能賺錢。
4.分眾與大眾
大家很清楚地看到,以前的大眾市場自從分眾傳媒誕生之后,已經有了明顯的格局變化,市場的劃分越來越專業、細致。漸漸地人們發現,分眾的概念已經越來越廣泛、范圍越來越大了。所以你也一樣,做企業并不需要做盡一個市場里面所有的人。比如做足底按摩,很多人都需要足底按摩,可是你可以不做所有的人,只做需要足底按摩的某一個領域的人,這也一樣是分眾。大家都越來越強調分眾,因為分眾之后,就等于細化了人們的需求,對分眾的需求會了解得更加詳細,也就能更容易生產和制定出滿足這些分眾的產品和措施。
5.垂直與水平
以前我們只強調一條龍,就是什么東西都自己做,垂直式發展。現在不是了,現在是要水平發展。你只要某個環節做得好,別人就因為這個環節跟你合作,而不需要每個環節都自己做。
6.現代與傳統
傳統的東西現代化,現代的東西傳統化,這方面的例子已經越來越多。最有名的案例就是“愛國者”的馮軍。馮軍現在用一種哥窯,就是中國很傳統的燒窯技術賣數碼相機。按理來說,在相機方面是賣不過日本人的,實際上“愛國者”現在全球大概屬于第四、第五大品牌,而“索尼”、“松下”、“尼康”等都在他們的前面,他們只是勉強好過“理光”而已。但是他不與他的對手們比自己的劣勢,而是比別的。“哥窯”是古代四大名窯之一,所燒出來的瓷器的最大特點就是沒有任何兩件產品是一模一樣的。而馮軍現在就強調,“愛國者”相機的機身全部是用“哥窯”技術做出來的,并保證全世界沒有任何兩臺“愛國者”相機身上會有同樣的紋路,以此來彰顯相機的獨特賣點:顧客不僅僅買了一臺相機,而是買了一臺獨一無二的、有著中國文化傳統特色的哥窯技術的相機。用這些觀念聯結所生產的產品,其使用價值便增加了,這就是現代的東西傳統化,傳統的東西現代化的最好例子。再比如,故宮請IBM幫他們做數字故宮,這都是一樣的概念。
7.直接與間接
以前我們強調很多東西都要在經過很多中間環節的驗證之后才能得到和找到所要的,這是不對的。現在則強調中間不用任何環節就可以直接得到。這種情況的比例將會越來越高。這就是直接和間接帶來的變化。
8.虛擬與現實
以前強調要看到東西再買來用,否則不用,現在都是先有虛擬的體驗之后,就可以去做真實的采購決定了。所以現在在網絡上任何東西都要先被虛擬之后,才能促成顧客真正有效的、真實的采購決定。
二、不動搖的核心原則
我們在設計任何一個事業、經營任何一個產業的時候,都要去考慮整個設計的核心原則是什么。比如老幼院,一定是以安全為最高導向的單位。
“我不在家的時候,家里老人沒有人可以照顧,就像在地獄一般;我不在家的時候,家里小孩沒有人可以教育,就像在地獄一般。我終于尋找到了讓我家的老人和孩子可以從地獄轉變到天堂的最好的單位,那就是愛和老幼院,請大家一起跟我家的老人和孩子來到愛和老幼院,讓他們在愛河里面享受人間天堂。”
所以老幼院從個人資料到產業設計,到具體內容,一定都要考慮安全因素。而有的人是以效率為最高考量目標的,那么整個流程當中,任何設計都要以效率為最高的指導原則。
所以,不管你選擇哪一樣東西作為你的原則的時候,都要在設計的過程當中以它為核心去做最大的考量,這是必要而且也是重要的。
三、創業系統的挑戰精神
企業想要得到大的發展就必須要成為企劃公司。在人們的理解能力范圍之內想出的點子通常大家都會說知道了,然后就消失了,因為那些點子根本就稱不上是企劃。要想做好企劃并且帶來利益,就必須設計超出顧客理解范圍的東西,即怎么跟顧客現在的理解做一個新的沖擊和挑戰,因為新的挑戰往往反而能夠為自己帶來新的商機。
這里有一個“優衣庫”的案例,我們可以來學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