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行業商機發現之旅(2)
- 系統的力量:基業長青的秘密
- 林偉賢
- 4782字
- 2014-06-27 15:16:17
九、教育培訓產業將走向何方
教育培訓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非常大的產業了,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不過需要我們注意的是,目前這種分割式的、什么都能做的培訓在3~5年之后將會發生改變,它終將成為走到企業內部去,針對企業內部的需求去做內訓和深入咨詢的一種主要培訓形式。這是老板們在將來真正需要關注的變化。比如說,某著名培訓機構改寫了一個時代,它讓培訓變得很便宜。一張會員卡一萬元、兩萬元或者三萬元,你就可以對許多人進行培訓了。可問題是,一堂課是講給500個人、1000個人、2000個人聽的,在這樣的課堂上是很難針對某一個人進行更多的討論和互動的,所以也就很難有什么深入的培訓效果。所以雖然便宜,但是企業老板們慢慢就會發現,他要的并不只是便宜,還要求有效。所以,未來在中國要真正做大培訓產業,應該有一個足夠龐大的機構來做這樣的事,即這個機構要能夠培養出相當強大的講師群體來真正進入到企業內部,按照企業內部需求提供相應的配套服務與設施,在企業內部的會議室幫他們做培訓。
第二個變化,中國未來更龐大的培訓形式是行業性的培訓。比如,北京的一家行業培訓機構就很會賺錢。它只做服裝業的培訓,一年就能做到上億。再比如來自臺灣地區的“富康”,它在四川有一個富康學校,只做美發業的培訓,一年可以做到三個億。這些都是隱形冠軍,平常提起來可能大家根本就不知道它是誰,但是它們一年卻能賺一個億、三個億,而且還在不斷成長和壯大中。所以我認為,未來的培訓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就是針對行業的培訓,也就是專精于一個行業的培訓。比如專精于美發業、美容業、運輸業、餐飲業、服裝業等的培訓。
其實這些培訓形式都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否懂得去卡位,這樣才能得到更多的機會。比如我的一個朋友本來是做婚紗影樓培訓的,雙管齊下,而且做得不錯,在業內雖然算不上第一品牌,但也算是前三位的品牌。但可惜的是,后來他發現做企業培訓更賺錢,于是跑去做企業培訓了,偏離了自己的業務方向,將本來在國內最領先的市場地位失去了,這就是不專心的結果。
十、企業并不一定要從頭做起
收購與兼并也是一個很大的發展領域。因為經營一家公司的目的不是為了讓那家公司長期成為自己的私有財產,最好的途徑還是把它做好以后賣給別人,自己在這過程當中創造更大的利益。這個現象將會慢慢發生改觀,因為做老板的人如果一輩子都在老板的位置上辛苦地做事的話,那是很傻、很累的。最聰明的老板應該是在將一件事做好以后找個有效的平臺把它傳遞出去。所以正是由于這一點,延伸出了這個產業-協助收購、兼并、反收購、賣公司等,這個新生事物在中國將會越來越流行。由于很多有錢的老板并不需要從一個小公司從頭干起,因此他們會瞅準一些做得不錯的企業,將它收購或者兼并過來。但是又由于他們在收購和兼并方面其實并不專業和擅長,在收購和兼并之后,出現資產搞不清楚、各種法律糾紛不斷的事情,這樣就給另外一些專于此道的人帶來了一個機會,從而勢必引發成為未來的一個關鍵產業。
十一、民族習俗里面也有商機
關于民族習俗方面,在中國也有著很龐大的市場,不過可能很多人都沒有關注到它。舉例來說,作為一家酒店,它什么都不用要,只要有56個房間就行了,然后將這些房間按56個民族特色進行裝修,這樣的酒店能沒有人來住嗎?
針對做快餐的餐廳,也可以準備56個民族特色菜。當然,你不需要對每一樣菜都研究多深。比如瑤族,只要研究一道瑤族的菜就行了。真正的旅游實際上并不是到那些多熱鬧的地方看,真正值得旅游的實際上是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而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在中國并沒有被真正有效地得到發展,所以民族旅游這個概念在中國還是有極大的發展空間的。我們雖然一直特別強調56個民族這個民族特色,卻一直沒有善用這56個民族的大產業。
十二、你環保了嗎
能源、環保產業也是極其龐大的產業,而且這種產業只會發展得越來越大。比如大愛科技,在環保產業方面現在已經做得非常成熟了。它們專門把收回來的垃圾做成布料,再做成衣服、毯子、襪子、嬰兒服、環保袋拿去賣。2010年的南非的世界杯足球賽的32支入選隊伍中,就有9支隊伍穿的是這種衣服,因為它很環保。經過萃取、壓縮、清洗、回收等四個步驟就制成了環保再生品。它一方面幫地球減少了垃圾,一方面又產生了更多能源再生產品。在將來,僅僅是搜集和處理垃圾就可以因此而產生很多財富。總之,這種以前沒想到或被忽略的事情,因為這個時代與環境的關系,將會有無數的這方面的新產業不斷出現,發展前景是非常大的。
十三、交通配套的財富升級方案
這個概念可以這樣理解:在將來,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你如何把車子當做一個房子來使用。因為現在很多上班有車的人在車上待的時間可能會很長,而在這段時間內,如何充分利用車的功能呢?那么它就有可能變成一個移動的辦公室,或者是一個移動的下單中心,一個移動的服務中心。所有這些你想得到的,在辦公室里有的東西在車上都會有。因為以前寬帶沒有這么發達,移動通訊沒有這么發達,網絡建設沒有這么快速,所以很多情況下條件就受到了限制。但是現在不用擔心了,這些東西都有了。所以,整個車子甚至可能變成一個移動的行政中心。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汽車后座的使用比例其實越來越高。因為前座往往是司機,而真正的大老板都是坐在后座上的。賣車實際上應該是賣給坐在后座的老板,而不是坐在駕駛座的司機。所以如果你有了這個概念的話,就應該提前想到將所有辦公用到的即時的配備和通訊都裝到車上面去。要知道,現在的頻寬都非常大的,隨著移動會議在未來的快速出現,老板將會把辦公室搬到車子上來,可以開會,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只需要在副駕駛座背面安裝上屏幕就可以了。以移動辦公室的概念來打造一部車所產生的所有相關的配件和配套設施,將會是汽車業的下一個發展方向,而且這將會成為一個很大的產業。
例如“英菲尼迪”,也就是“尼桑”的最高級品牌。因為當駕駛員開車的時候,坐在后面的老板是需要放松的,所以“英菲尼迪”10年前推出的車上,后座就是有按摩椅裝置的。老板上車后,坐在后座上,一路上都在享受著自動按摩座位的舒適。這種按摩椅式的后座是跟當時新加坡最高級的按摩品牌合作的,直接把按摩椅搬到汽車的后座位置。
還有一種就是飛機頭等艙將會被搬到公交車甚至長途大巴上面去的概念。舉個例子,我們從杭州坐長途汽車到蘇州,或者從杭州坐到青島,大概需要8~10個小時。那種長途車里面大概會有三四十個座位。雖然長途車有臥鋪,但是大家都知道,所謂的臥鋪實在是又臟又亂,不敢恭維的。而在臺灣地區,這種長途車絕大多數已經由原來的30個座位調整成了22個座位的了,甚至有的調成了18個座位。你可以想象那個座位有多大。而從臺北坐到高雄,300多公里的路程一張票才不到80元人民幣,有時候打折的話才40元。那些座位簡直就跟家里的沙發一樣,是電動椅,坐下去之后可以躺下來,然后前面還有一臺電視,120個頻道任意選擇。對比之下,中國大陸的交通工具仍有較大發展的市場。在出差的過程中,誰都想要舒服一點,可是以前沒有人提供這個服務。現在廣州到武漢的高鐵剛一開通票就貴得要命,甚至比機票還要貴,可是有沒有人坐呢?仍然有人坐。隨著將來人們移動速度和移動頻率越來越快,越來越多,自然都是會坐的。天津到北京的城際特快,10分鐘一班,可是真有那么多人來回嗎?就是有。比如以前你不會想到要住到天津,但是如果將來鐵道部放開機制,專門給那些工作在北京,但是住在天津的人辦電子月票的話,肯定會有大量的人使用它的。有一次我從北京的京西賓館到首都機場,坐車竟然花了兩個小時十分鐘的時間,都快急瘋了。現在距離已經不是阻礙你行動的因素了,關鍵是交通是否順暢。
十四、樂活慢活觀念下的商機
樂活族以維持地球、保護地球有序發展為主要生活概念,一切以盡量為地球減少負擔為主要目標。這些人形成了一個族群,并堅持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消費理念。比如,如果可以吃素的話就盡量不會吃葷;如果可以走路就盡量不開車;如果穿衣服盡量就買紡織品,以避免在洗滌的過程中對地球造成太多的危害。在美國,樂活族大概有6000萬左右。而針對地球環境越來越糟糕的現實,加入樂活族的人也越來越多。一個叫BODYSHOP的店生意特別好,因為像女孩子洗澡用的沐浴露,在這家店里全部都是用天然材質做的。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在中國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樂活族,并會形成一個重要的族群,這將是一個很龐大的群體市場。
第二個是慢活問題。以前我們做什么都強調快,而現在呢,則開始提倡慢下來了。僅僅是將一件事物放慢下來的這個改變,將來可能都會發展成為一個產業,或者影響到現有產業格局的改變。舉例來說,以前去歐洲旅游,可能花15天最少要去10個國家,而現在呢,大家開始強調,到一個城市就應該呆上15天,這叫慢活,叫深度旅游。以前那種旅游方式強調的是走馬觀花的感覺,而現在強調慢慢欣賞,細細品味。不僅是旅游,其他任何東西都將變成這樣的狀態。以前流行速食店,吃一頓飯只要10分鐘或者20分鐘,吃完就走人,而現在流行的是在某個地方好好地享用一頓飯,而且要吃的有營養,有滋有味,一頓飯可能要吃上3個小時。再比如學習,以前追求的是速成,而現在則強調要打好扎實的基礎,等等。這些都已經在人們的消費概念上開始發生改變。因為人在剛開始有錢的時候只求量不管質,而現在不一樣了,人們不僅更認同慢工出細活,而且傾向于追求舒緩的生活節奏,所以慢活產業也就出現了。
十五、蓋章經濟
把關和驗證也是一個產業,只是很多人沒有把它當成一個產業而已。所謂的把關和驗證,簡單來說就是蓋章經濟。什么叫蓋章經濟?我幫你蓋個章,說你合格你就合格,說你是你就是,證明你來過你就來過。舉個例子,當“三鹿”奶粉事件發生的時候,很多人都把奶粉送去檢驗,然后蓋過一個章就算認可了。很多人讀書都想去讀北京大學或者清華大學辦的總裁班,為什么?因為能得到一張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的證書。其實它并不是這些名牌大學的畢業證,因為這種班并不具有學歷資格,但是有了這個章就可以為自己加個身份,理論上就成了北大、清華的校友。北大、清華也很樂意做這個事,它們一年只是幫別人蓋章,每個學校平均就能賺兩個億的凈利潤,還不包括MBA、EMBA這些班。因為一大堆民間培訓公司都跑去跟北大、清華合作,或者合作一個國學總裁班,或者合作一個管理總裁班,或者合作一個IT總裁班,而這些培訓學習班北大、清華的校長甚至可能根本都不知道。教課的實際上都是培訓公司自己找的人,北大、清華只是負責最后結訓的時候在學員結業證上面蓋上學校的章,然后分享收入,要用北大、清華的場地還需要培訓公司另出錢租借。
目前國內有太多東西還沒有行業標準,在這種時候,某些人應該跳出來做行業標準。因為標準是你先制定出來的,所以即使未來國家出面制定行業標準,也會把你作為一個重要的人物請去開會,這一點很重要。或者不是行業標準的制定者也沒關系,有人說可以去做個心理師認證,做醫療認證等,現在很多行業協會在發這種證,人們只要聽到有個證就覺得你在某種程度上是專業的,這個也是屬于蓋章經濟。當大家覺得內地的各種認證已經泛濫的時候,可以去跟香港或臺灣地區的某些機構合作,進行認證。大家如果合理地利用這個機會的話,相信將來肯定會有用處的。尤其是將來兩岸互相合作的機會更多以后,這是個極為龐大的產業。而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并不是真正了解這究竟是怎么回事。例如,新加坡那么小的一個國家,有1200所民辦學校都叫做大專,但是這些所謂的大專院校連校園都沒有。他們在某一棟大樓里面租兩間教室就可以叫大專,甚至在他們那兒的補習班、培訓班就是大專的意思,他們當初就是這樣登記的。這沒關系,因為人家是合法的,而且新加坡的形象在國際和國內都很好,足以鎮住很多人。當然,說這些并不是教你用這些東西來做壞事,最終還是要注重品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