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面診,察顏觀色知健康(3)
- 面耳手足自診自查自療(書立方養生館 第2輯)
- 《書立方·養生館》編委會
- 5565字
- 2014-06-25 15:10:15
雙眼白睛正上方,如鐘表12點的部位,有“U”形毛細血管擴張,則多提示有消化系統的惡性疾病先兆;如果此部位有1~2條毛細血管走向黑睛,且末端有如火柴頭樣的黑點,則多提示此人的頭部或身體的某部位有過嚴重的創傷。
雙眼白睛正中下方處有靜脈怒張,而且顏色呈青色者,多是胃癌的先兆,如果此部位呈紅色者,則提示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嚴重。
雙眼白睛正下方,如鐘表6點的部位處,有毛細血管走向黑睛,或末端有火柴頭樣黑點,則多提示此人有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多見于胃潰瘍。
雙眼靠近鼻梁側的白睛處,如果有一或多條波浪狀毛細血管走向黑睛,則多提示有頸椎增生,容易出現眩暈、血壓偏低或不穩定等癥。
黑睛診病
雙眼黑睛部位呈現較大的紫色斑塊,則多提示此人有實質性腦出血病史。如果色素斑在左眼,反映原出血點病灶在腦左側;同樣,如果色斑在右眼,反映原出血點在腦右側。
雙眼的黑睛上方有較重的毛細血管直搗黑睛,多提示有肩關節疼痛。
雙眼黑睛的正上方有一條較粗的毛細血管,則多提示此人平時患有嚴重的頭痛、肩膀疼痛等疾患。
眼部黏膜診病
雙眼瞼結膜蒼白,而且血管中的血液顏色偏淡,則多提示患有貧血,平時容易出現頭暈、心慌氣短等癥狀。
雙眼鞏膜,即白睛上經常有片狀的出血樣斑塊片,為有腦動脈硬化信號。
雙眼的鞏膜黃染,而且皮膚發黃,尿液的顏色也是黃色,則多提示此人有急性黃疸,或其他會引起膽管阻塞的疾病。
如果角膜邊緣上出現藍綠色的銅質沉淀環,則多提示有先天性銅質代謝異常的疾患而引起腦部病變的信號。
如果出現視網膜血管變細,而且反光增強,視網膜上的動脈和靜脈交叉處出現靜脈被壓迫的現象,則多提示此人患有高血壓病及動脈硬化。
邁入50歲以后的老年人,如果角膜邊緣出現一圈灰白色或白色的環,寬度一般在1~2毫米,而且此環寬度隨年齡增加而增加,顏色變深,即為“角膜老年環”。有此環者的總膽固醇水平增高的概率比正常人要高60%。
如果視網膜有微血管瘤或者有出血,還有可能有黃白色或白色棉絮狀滲出物及新生血管等,則提示此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出現眼底出血、視網膜脫落等表現,則多提示此人的疾病是高血壓病后期階段。
眼部其他部位診病
眼皮紅腫者,多提示心臟不好。
眼周有脂肪粒者,多提示肝臟代謝功能較差,平時消化系統的功能亦較弱,而且存在睡眠不足的狀況。
男性眼窩凹陷,提示腎功能較弱,在性行為方面,只有爆發力,沒有耐力。
眼睛上部有色深、彎曲的血管,提示有頸項痛征兆。
耳診——表露健康狀況的晴雨表
耳診是以中醫臟腑、經絡學說及四診八綱為基礎,結合現代醫學知識,通過視診(觀察耳穴部位的形態變化)、觸診(找壓痛敏感點)、電測(觀察耳穴皮膚電阻變化)、染色(陽性穴可著色)等法找出陽性點(壓痛點、敏感點),并結合問診及其他診查手段進行綜合分析辨證,做出初步臨床診斷的方法。不僅能為耳穴治療提供配穴依據,還能提供機體健康狀況的信息。
耳診在中醫診療中的意義
耳是人體信息的接收站
耳也被稱為“采聽宮”,是人體臟腑組織疾病表現于外的重要器官。耳為人體宗脈之所聚,故《靈樞·口問》篇說:“耳者,宗脈之所聚也。”也就是說,耳是全身經絡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的別氣都走行于耳。此外還有許多經脈注入于耳,因此經絡的病理也可通過耳朵有所反映。
耳是臟腑的縮略圖
耳與人體臟腑經絡皆有關聯,尤與腎、心的關聯最為密切。
耳與腎的關系:耳為腎所主,腎開竅于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腎主耳”、“腎在竅為耳”。故《靈樞·脈度》曰:“腎氣通于耳,耳和則能聞五音。”足見耳與腎的特殊關系。
耳與心的關系:《素問·金匱真言論》曰:
“心開竅于耳,藏精于心。”今人實驗觀察證實,手少陰心經的刺激可以上傳至耳郭,表明心、耳之間確實以經絡為媒介,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腎藏精,精微物質上充于耳,耳才能聽得清楚;肝藏血,耳有充分的血液供養,才能聽得清楚;心主血,肺主氣,后天的氣血生成宗氣,宗氣上貫于耳,耳方能聞。以上說明耳與人體臟腑經絡皆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臟腑有病也必然反映于耳,故耳能反映疾病先兆是有其物質基礎的。
耳通過經絡與內臟互通消息
耳朵雖然只是人身體的一個小器官,按面積計算,占人體總面積不過1%而已,但是卻起著提示人體臟腑是否健康的全息作用。因為耳朵通過經絡系統與臟腑有著縱橫交錯的聯系。實際上,耳朵上有豐富的血管神經,與人體的腦及其他器官組織皆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是人體重要的“健康狀況晴雨表”。
耳穴視診
耳穴視診是通過對耳郭及耳穴區皮膚進行細微觀察,以其病理形態診斷疾病的方法。一般情況下觀察耳朵,要在采光充足、溫度適宜,環境安靜的室內進行,尤其要充分暴露檢查部位。如果耳郭不清潔,則可用酒精棉球輕輕擦拭,千萬不能用力擦洗耳郭,以免引起耳部的血管擴張而發生顏色的改變或把耳郭部位的陽性物擦掉。同時,還要注意性別、季節、氣候的差異。
如果發現或者懷疑是陽性反應物時,則可以用中指將被觀察的耳朵由耳背向前頂起,目的是將耳朵的皮膚繃緊,以便仔細觀察陽性反應物的大小、形態、色澤等。如果不能一次明確診斷,可先將繃緊的皮膚慢慢松弛下來,稍作休息,然后,再將皮膚慢慢繃緊,反復觀察。在觀察耳朵的過程中,如發現耳郭或者耳朵內部的皮膚有隆起、結節等陽性反應物,應以手指或探棒輕輕觸及試探結節的大小、硬度、移動性、邊緣是否整齊及有無壓痛等。如果是皮膚上的血管發生變化,則應注意血管的正常分布和異常擴張及走向。
耳郭陽性反應物
如果耳穴的部位呈現點狀或片狀色澤暗紅、暗灰、蒼白或者中央蒼白、邊緣紅暈,則多見于消化系統疾病,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肝炎、腸炎等。
如果耳部有似雞皮疙瘩樣丘疹,顏色紅或者白,則多見于婦科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
如果耳穴處的血管過于充盈,呈局部充盈,或呈圓圈狀、條段狀充盈等形態,則多見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壓、支氣管擴張、哮喘等。
在耳穴的部位如果有結節狀隆起、條索狀隆起、點狀凹陷、圓圈形凹陷等形態變化,多提示肝膽部位的疾病、結核病、腫瘤、心臟病、胃下垂等。如果耳穴有圓形或半圓形的瘢痕,呈白色或暗灰色,多見于手術或外傷后。
如果耳穴部位出現糠皮樣皮屑,而且不易擦去,則多提示皮膚病、更年期綜合征、便秘、胃腸病及婦科疾病等問題。
耳穴變色是什么征兆
耳穴變色是指耳穴區與耳郭周圍的皮膚顏色不同。變色既可以是局部變色,也可能是多個區域變色,甚至整個耳朵變色。根據變色的深與淺、變色程度的新鮮與否,可以區分耳穴所反映疾病的發生時間與病程進展,如急性、慢性和亞急性。
鼻診——洞察身體疾病的信息員
鼻為肺之竅,是呼吸通道,是人體與外界直接接觸的門戶。中醫學認為,五臟之氣均達于鼻,且人體有許多穴位分布于鼻部。鼻部血運豐富,皮色紅潤,呈高而直的隆起狀,即表示健康;當人體有疾病時,鼻部的色澤和形態便會發生改變,故觀察鼻部的微小變化也能自查疾病。
望鼻診病的依據及意義
望鼻診病的原理
《靈樞·五色篇》曰:“五色決于明堂,明堂者鼻也。”說明鼻子在望面診斷中占有重要地位。手陽明大腸經循于鼻,上挾鼻孔,手太陽小腸經支脈上出抵鼻。根據中醫原理,鼻部位于面部上中,集五臟之精氣,其根部主心肺,周圍候六腑,下部應生殖。因此,鼻子可以反映五臟六腑的變化,預測疾病。
鼻子與臟腑組織的對應關系
鼻是臟腑組織的縮影,各臟腑組織在鼻部都有一定的相應部位。《石室秘錄》認為,兩目之間為明堂,屬心部;明堂下面,鼻的中端為肝部;肝部兩側為膽部;鼻尖上方為脾部;鼻翼為胃部;鼻尖為腎部;腎部上方為大腸部;肝膽方下,鼻的兩側為小腸部;心的上方為肺部;肺部上方為咽喉;咽喉上方為頭面;心位兩旁,為膻中;人中為膀胱;三焦無部位,分別附屬于肺、肝、膀胱的部位。
望鼻色診病
健康人的鼻子顏色與面部顏色相似,且有光澤,有時略有深淺變化,無丘疹。如體內有疾病,鼻子顏色會隨著疾病種類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顏色。
紅色
鼻頭部的皮膚發紅,有許多血管網,俗稱紅鼻子。中醫認為,鼻部色赤多提示肺脾實熱;色微紅則提示脾經虛熱。現代醫學認為這與細菌及毛囊蟲感染、長期飲酒、喜食辛辣、高溫及寒涼的刺激、情緒激動及精神緊張、胃腸道功能失調等多種綜合因素的作用有關。
此外,鼻頭發紅也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如高血壓等;鼻子鮮紅色,可見于紅細胞增多癥;鼻子紅,鼻腔干燥者,則易患鼻出血;鼻翼、鼻尖部發紅,有時伴有小丘疹或小膿瘡者,多見于尋常性痤瘡;鼻腔紅腫,均為熱毒所致;鼻孔內緣發紅、鼻中隔潰瘍,多見于梅毒。
黑色
鼻部皮膚色黑或灰暗,而且焦枯,多見于重病人,為虛勞的征象。若鼻梁皮膚出現片狀黑褐色斑點,很可能是日曬、黑熱病或肝功能障礙所引起的色素沉著所致;如果兩側鼻翼變得粗糙,缺少光澤,并且出現泛紅的現象,可能是胃腸功能弱化或者肝臟功能減弱所致;若男性鼻翼呈黑色,提示易出現腹部疼痛。
白色
若鼻子色白,多為貧血癥的征兆;鼻子蒼白,常見于貧血;鼻頭色白,對于小兒則主脾虛泄瀉、乳食不化。
棕色、藍色或黑色常見于脾臟和胰腺疾病。
黃色
鼻頭色黃,多提示體內有濕熱,或者是胸中有寒,小便不暢;鼻頭黃而無光澤,多提示氣虛;鼻頭黃黑而亮,提示有瘀血。
青色
鼻頭色青是疼痛的征象,往往是腹部劇痛的征象;鼻尖青黃色,多見于尿路感染患者;小兒鼻部青黑,提示病情較重,或為寒性劇痛。
望鼻形診病
一般正常人的鼻子大小適中,鼻梁挺直,鼻翼飽滿,這表明身體健康。但是如果鼻子的外形有所變化,則提示身體不適。
鼻子小、鼻頭尖而且鼻翼又薄的人,則多提示此人的呼吸系統和生殖系統容易出現問題。
鼻子大、鼻梁高且鼻翼硬的人,則提示此人可能有動脈硬化,或膽固醇太高、心臟脂肪累積太多等問題。
鼻孔大的人,多提示呼吸系統容易出問題,是支氣管過細的表現。
鼻尖紅而且腫的人,多是因為體熱造成的。
多見于鼻瘡、鼻癤、鼻疳、鼻疽等病的初始階段;如果鼻頭長期紅腫,則提示心臟可能較大。
鼻梁比一般人矮,而且垮塌得像鞍馬一樣,表面皮膚有濕糜或者潰爛者,則多為梅毒征象。
鼻根部如果有紅腫或者出現血管明顯怒張,多為腸內有瘀血的征象。
鼻子如果歪斜,則提示此人的腳有問題。
鼻尖歪向哪一側,則提示哪一側的腳有疼痛。另外,鼻梁歪斜還可見于面神經麻痹。
鼻梁高的人,多提示內腳踝可能有壓痛感。
但鼻梁高,鼻翼肉薄的人,提示容易患肺結核。
望鼻分泌物及動態變化診病鼻流清涕
鼻涕清稀,鼻塞,似水易出,兼有頭痛、頭昏等癥狀,并伴有鼻腔黏膜充血微紅,有水腫者,多見于風寒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炎早期、過敏性鼻炎發作等。
鼻流黃涕
鼻涕呈黃色膿性,黏稠,有臭味,伴有鼻腔黏膜增厚,有水腫或潰爛區域,多為風熱感冒、副鼻竇炎、慢性鼻炎所致,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復期。若流黃綠色鼻涕,則多為萎縮性鼻炎。
鼻流白色黏液涕
常見于慢性鼻炎或燥邪傷肺,主要表現為鼻塞和鼻涕增多,難以清理。
鼻流腥臭涕
鼻涕少、干、黏稠,有奇特的腥臭味,并伴有鼻腔黏膜萎縮,由于嗅覺減低,自己并聞不到鼻腔發出的奇臭味,多見于慢性萎縮性鼻炎,即鼻淵證。
鼻流血性涕
無原因的鼻涕帶血或鼻腔出血,有時量很少,與鼻涕相混,有時只是血絲,有時是小血塊。不論量多少,但這是鼻腔癌最常見的早期信號,尤其是青壯年人,有鼻出血現象應當立即去耳鼻喉科檢查,以免誤診。
鼻出血
常見于高血壓、慢性腎炎、代償性月經,以及一些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減少、壞血病等。
人中診——衡量身體健康的標尺
人中,亦稱“鼻唇溝”,又稱“水溝”。位居鼻下與唇上的正中處。通過診察人中的形態、色澤、干濕等變化來診斷體內病變的方法,稱為“人中診”。人中診的最早記載見于《黃帝內經》,書中有望人中色澤、形態以推斷膀胱、子宮病變的詳細記錄。且隨著醫學的發展,觀察人中以診斷疾病的人中診法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其診察之法也日趨成熟與完善。
望人中診病的理論依據
人中與臟腑的聯系
人中是經絡交錯、經氣灌注的要地之一,與各條經脈的關系都非常密切。如手陽明大腸經“交人中”;足陽明胃經“挾口還唇”;足厥陰肝經“還唇內”。由于經脈的絡屬關系,使人中與經脈及其相對應臟腑聯系起來,故人體臟腑功能和氣血津液等的變化,可以通過人中的色澤、形態充分地反映出來。
與人中交匯的經脈
由于沖、任、督三脈直接交匯聚于人中,三脈皆起源于機體會陰的小腹內,循行向上時,任、督二脈直接交匯于人中部位,且沖脈亦有一條絡脈環繞于唇而與人中相聯系。而任脈為陰經之海,總領諸陰;督脈為陽經之海,統領諸陽,其氣與腎相通。因此,人中乃機體經氣匯聚之要地,不僅臟腑經絡的疾病可以反映于人中,而且可以反映人體陽氣的存亡和腎氣的盛衰。
人中是反映腎、命門、陽氣盛衰狀況的重要部位之一,故診察人中,尤其對泌尿、生殖系統病癥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什么是正常人中
正常人的人中寬直,色澤明潤,形態端直,兩側溝緣清晰可見,溝道深淺適中,上端稍窄,下端稍寬呈梯形,其長短與中指第一、二橫紋間距極為相近。
望人中形態
人中短淺
人中特別短,且溝道扁平,其溝緣處明顯或隱約可見。人中色淡者,一般提示女子的子宮小(常為幼稚型子宮),子宮頸短,發育差,多無內膜生長;男子的睪丸先天發育不良,或陰莖短小。此型人性欲較低,多有不育癥。女性可有月經初潮遲,經量少;男子可有陽痿、遺精、精子成活率低等狀況。
人中狹長
人中溝道狹窄細小,溝緣顯著;或人中中段尤細,上下稍寬,這屬于狹長形人中。有這類人中者,提示女性宮體狹長,宮頸細窄,容易出現痛經;男性可見包皮過緊或過長。人中長度大于中指第一、二指橫紋間距者,女性常見子宮下垂;溝深者常為子宮后位,淺者多為前傾,寬闊者提示有子宮肌瘤。
人中雙溝
又稱雙人中,溝道中間有凸起縱線、條索或結節,位置不定,提示可能為雙子宮、雙陰道橫隔。
人中隆起
人中溝道中有位置及形態不定的增生物,甚至引起溝形改變,提示病變情況較復雜,一般為子宮頸糜爛,一側增生或變形,多有一側腹痛、壓痛、腰酸以及月經不調等癥。